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48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71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3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淮北市采煤塌陷区的土地复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安徽省淮北市的淮北矿区是我国重要的十大煤炭生产基地之一,现有大小煤矿30余座.长期以来,因采煤而造成的塌陷土地累计达14667hm2,由此引起的地貌变形、房屋倒塌、生态环境恶化等灾害,严重影响了当地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因此,加强对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的研究极为重要.在实地考察和有关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将淮北矿区因采煤塌陷而被破坏的土地分为四个区,总结出两大土地复垦模式,并对复垦后的土地利用进行适宜性评价.  相似文献   
52.
岩层与地表移动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9,自引:8,他引:19  
岩层与地表移动控制技术是矿山开采沉陷学的主要研究方向 ,其目的是研究合适的采矿方法和相关技术 ,尽可能地减少岩层和地表移动 ,保护地表建筑物的安全。在综合分析大量文献的基础上 ,从部分开采方法、充填开采方法、覆岩离层注浆和协调开采方法等几个方面对目前岩层与地表移动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论述。展望了我国岩层与地表移动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3.
汇源大厦托换工程影响巨大,其由立柱拆除引起的沉降监测属高精度要求的大型建筑物变形测量,是托换工程实施的重要保障,结合对托换梁、柱的结构受力分析,分3层布设监测点、依工程进展状况制定合理的观测周期,并采取重点监测与验证相结合的原则,使用精密水准仪配加游标卡尺的特制标卡尺的的特制标尺,多台仪器同时观测等方法,及时反馈了梁柱变形动态,指导拆除及托换进程,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4.
地下水开采引起地面沉降预测方法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面沉降作为一种广泛的地质灾害,不仅对地面设施造成很大的破坏作用,而且也会使地下环境发生变化,给工业生产、城市建设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是深刻和巨大的。本文首先分析了地下水开采引起地面沉降的机理;然后根据运用的理论将目前由于地下流体资源开发引起地面沉降的预测方法归纳为5种:数理统计法、早期的数值计算法、准三维计算法、基于真三维水流模型的计算法及三维完全耦合模型,并将之分类总结,概括其优缺点。重点介绍了当前运用最多的准三维预测方法,以及1种基于真三维水流模型的计算方法,该方法曾经成功地分析了日本房总半岛由于地下水抽取引起的地面沉降。  相似文献   
55.
为了研究倾斜特厚煤层综放开采采空区孔隙率分布规律,确定采空区高位钻孔位置,有效治理采空区瓦斯灾害,以硫磺沟煤矿9-15(06)工作面为例,采用UDEC数值模拟软件研究采空区覆岩垮落和裂隙演化规律,根据采空区覆岩下沉量,计算得到采空区孔隙率三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倾斜特厚煤层采空区覆岩位移云图在垂直方向呈3段分布,以距离工作面底板23 m和80 m为分界线,位移矢量密度显著降低,冒落带高度为23 m,与经验公式25 m基本一致,大于薄、中厚和厚煤层;受倾角影响,垮落矸石滑移、充填采空区下端,覆岩下沉量呈非对称椭圆形,中上部下沉量最大;冒落带孔隙率在上、下隅角处最大,中上部最小,随着覆岩高度增加,采空区边缘处和深部孔隙率差值逐渐减小。研究结果为倾斜特厚煤层采空区瓦斯抽采高位钻孔的布置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6.
以某采煤沉陷区内的典型输电铁塔及其复合防护板基础工程为背景,考虑地基-基础-上部铁塔结构的共同作用,对不同板厚复合防护板基础的抗采动变形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引入"保护作用"的概念,对独立基础和复合防护板基础的抗变形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设置复合防护板后,与独立基础相比,可明显减少铁塔支座的水平位移及上部结构的应力,支座位移与结构应力随着复合大板厚度的增大而减小,其减小的幅度随着板厚的增大而趋缓,当板厚达到一定数值以后几乎不再减小。提出的复合防护板的厚度可取铁塔基础长向根开的1/45~1/35的建议,以供采煤沉陷区内复合防护板基础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57.
单变量灰色预测模型在煤矿开采沉降预测中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预测煤矿开采而引起的地表高程的损失为目的,通过灰色系统理论的建模、关联度分析和残差辨识,建立基于贫信息的传统GM(1,1)模型、GM(1,1)残差模型、时序残差GM(1,1)模型,又建立基于原始数据具有绝对误差的灰色CompertzⅠ和灰色LogisticⅠ模型与具有相对误差的灰色CompertzⅡ和灰色LogisticⅡ模型,并将其应用到金竹山矿业公司土珠煤矿的地表沉降量的实际预测分析中,对该矿2007年度1—10月的地表高程损失量进行灰色生成后,建立了7种灰色预测模型。根据其预测值的精度检验结果对比分析表明,所建立的7种模型均为一级(好)模型,且灰色CompertzIⅡ和灰色LogisticIⅡ模型远优于传统GM(1,1)模型,预测精度高,可靠性强,对煤矿开采的复垦规划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8.
随着近30年来中原油田高强度、大面积的石油开采,高强度注水采油和超采地下水造成的负面效应日益凸现。通过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漏斗面积增大,地面沉降,地裂缝,土壤、水体污染五个方面阐述了注水采油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由此导致的对公共设施和建筑物的破坏、水土污染等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59.
孙贵梅  吴侃  王欣 《四川环境》2007,26(5):107-110
本文系统介绍了开采沉陷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方法,结合工作实践,针对不同环境因子的分项评价进行总结,并给出相应的治理对策,最后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60.
用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法)对高浓度1-4丁二醇废水进行了处理研究。实验测定了污泥沉降性能,测试了最佳曝气时间、最佳pH值范围以及SBR处理系统耐污染的负荷。实验结果表明:SBR法的污泥沉降比为15%~30%,完全符合活性污泥正常运行时的沉降标准。处理污水的最佳曝气时间为5h,最佳pH值范围为7~8。该处理系统耐冲击,能承受较高的污染负荷,对水质的波动有较强的承受能力。利用SBR法可以处理1-4丁二醇、聚丙烯酰胺和顺丁烯二酸酐三套装置排放的混合污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