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35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8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6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四川汶川地震对生态系统破坏及其生态影响分析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利用多平台、多分辨率遥感数据,监测了四川汶川地震灾前、灾后地表覆盖的变化,分析了地震对区域生态系统的破坏及生态重灾区各生态系统类型破坏的分布特征.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建模、空间复合分析等手段,研究了地震对灾区生态承载力、生境与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地震对灾区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灾区因地表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导致区域生态承载力下降,生境破碎化,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82.
Viña A  Chen X  McConnell WJ  Liu W  Xu W  Ouyang Z  Zhang H  Liu J 《Ambio》2011,40(3):274-284
Conservation policies are increasing in response to human-induced ecosystem degradation, but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ir interplay with natural disasters. Through an analysis of satellite imagery and field data we evaluated the impacts of a devastating earthquake on forest recovery and avoided forest loss estimated to have been obtained by two of the largest conservation programs in the world. Results show that more than 10% of the forests in Wenchuan County, Sichuan province, China were immediately affected by the 2008 earthquake, offsetting some gains in forest cover observed since the enactment of the conservation programs. But without the enactment of these conservation programs,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human disturbance and earthquake-induced landslides could have severely reduced the region’s forest cover. The continuation—and enhancement—of incentives for participation in conservation programs will be important for reducing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human disturbance and natural hazards not only in the study area but also in many disaster-prone regions around the world.  相似文献   
83.
理性思考汶川地震中砌体结构的抗震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严重,应对此进行理性的思考。本文立足于按规范正常建造的砌体结构房屋的震害调查,对砌体结构震害严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减轻砌体结构震害的建议;同时,对预制板在地震区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指出政府不宜限制预制板的应用;最后,建议采用经济性好、施工快捷、结构性能可靠的新型装配整体式房屋结构体系等技术。  相似文献   
84.
介绍了Yasuh ide Okuyam a的灾后重建经济理论,重点分析了灾害发生以后经济的变动情况,以及在灾害后的经济重建过程中,储蓄率和技术进步率等变量将如何变化,进而如何影响灾后的经济重建过程。阐述了借鉴此理论对中国汶川8.0级地震灾后重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5.
成良霞  苏生瑞  李松  张宁博 《灾害学》2012,(2):82-86,91
地震可以引发多种灾害链,尤其是强震。震区环境不同,引发的灾害链也不同。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映秀至卧龙公路两旁次生地质灾害尤为严重,先后多次中断震中交通生命线,严重影响公路的安全运行和灾后重建。由于山区公路环境具有特殊性,通过对震后映秀至卧龙公路边坡现场调查资料分析,山区公路强震灾害链主要可以分为公路自身系统及其灾害链和公路社会系统及其灾害链,并详细阐述了它们的形成过程和对山区公路环境的深刻影响。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的链式影响提出了不同的灾害防治措施,以求达到断链的目的,将损失最小化。同时也为将来发生强震后山区公路的抢通与恢复重建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6.
"5.12"汶川地震造成灾区尤其极重灾区严重的生态破坏。论文以都江堰市为例,利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手段对震害区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变化进行监测,对动态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得到都江堰市地震生态受损及灾后两年生态恢复信息,并结合DEM对变化信息进行空间分析,研究灾害发生、生态恢复与坡度的相关关系,从而为灾区生态环境的恢复重建和保障生态安全提供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87.
"汶川大地震"震后灾区恢复重建工作已经全面完成,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极大发展,为灾区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二五"期间,灾区进入了发展重建阶段,灾区经济面临着从恢复向发展的转变、从投资拉动向市场机制回归的转变。但是,灾区物质建设的高起点对当地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克服未来经济发展面临的种种困难,必须理顺工作思路,按照减少贫困,提高经济水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长期目标,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大力发展现代山区农业和旅游产业,形成以农业发展为基础,旅游产业为核心,带动实现工业结构多元化,将灾区建成社会、资源、环境与产业经济协调发展的循环经济示范区。  相似文献   
88.
汶川地震给灾区带来重大灾难,但同时也留下了地震遗存,这些地震遗存不仅数量和种类丰富,而且极具科考、科普、教育和纪念价值,是震后旅游展示的热点。随着灾后重建的展开和四川旅游的恢复,科学保护和利用这些地震遗存,发挥他们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地震旅游可以作为四川旅游市场恢复的切入点,增加灾区就业,并带动灾区相关产业发展。总结了汶川地震遗存的类型和特点,从旅游资源的角度将其归为自然遗存景观和人文遗存景观两大类并从科学研究、社会公益和旅游经济3个方面对其进行价值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汶川地震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维护以及汶川地震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以便更好的发挥这些地震遗存的价值。  相似文献   
89.
灾后恢复研究相对较少,是整个灾害治理/应急管理全流程(减灾、备灾、救灾和灾后恢复)中最需要加强的部分。目前大部分灾后恢复研究都侧重于物质重建,缺少全面的视角。本文借鉴被广泛用于发展领域内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来分析农村家庭灾后恢复过程,希望为灾后恢复研究提供一个全面的视角,同时对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在灾害治理研究中的适用性进行一定的验证。本文所用数据来自于一项跟踪调查。研究地点为汶川地震某重灾县。首次问卷调查在2009年1月份开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以访谈员面对面访问的形式,共在该县3个乡镇(9个村)调查了515户居民。第二次回访在2012年夏天进行,共完成415户家庭回访工作,回访率约为80.56%。通过对比两次调查所得415户相同农户家庭的生计资本(自然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物资资本,社会资本)数据,研究发现整体上农户所拥有的五类生计资本在灾后恢复阶段都有较大提升,其中物资资本增幅最高,其次是自然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增幅最小的是人力资本。生计资本在整体增加的同时,不同家庭间的物资、金融、人力和自然资本差距(标准差)也有所加大,但社会资本差距(标准差)有所减少。研究结果也从侧面证实了我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主要侧重于物质重建,而且灾后恢复效果明显。同时,为灾难事件可以增强社会凝聚力提供了证据。跟踪调查中社会资本在灾后显著升高,而且不同家庭间的差距变小。研究表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可以为以家庭和社区为单元的灾害研究提供一个较好的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90.
“5.12”汶川地震诱发滑坡特征参数统计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Ms 8.0级大地震,震后遥感影像解译与调查结果表明,在约48 700km2的区域内,地震诱发了不少于48000处的滑坡灾害。基于GIS空间分析方法,分别使用滑坡面积与滑坡数量这两个统计参数,对滑坡的地层岩性、坡度、滑向、高程、所在烈度区、上下盘位置和与发震断裂的距离等共7个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结果表明,汶川地震滑坡多发育在(1)砂岩、粉砂岩、千枚岩与灰岩地层中;(2)坡度为30°~50°,尤其是35°~45°范围内;(3)沿着垂直于发震断裂SEE方向运动;(4)高程为800~2000m,尤其是1000~1600m范围内;(5)Ⅷ~Ⅺ烈度区范围内;(6)发震断裂的上盘:(7)距离发震断裂40km,尤其是10km的区域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