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59篇
  免费   445篇
  国内免费   1411篇
安全科学   68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763篇
综合类   3361篇
基础理论   504篇
污染及防治   222篇
评价与监测   363篇
社会与环境   848篇
灾害及防治   184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228篇
  2021年   221篇
  2020年   226篇
  2019年   222篇
  2018年   191篇
  2017年   219篇
  2016年   265篇
  2015年   349篇
  2014年   240篇
  2013年   319篇
  2012年   361篇
  2011年   375篇
  2010年   252篇
  2009年   250篇
  2008年   239篇
  2007年   283篇
  2006年   286篇
  2005年   241篇
  2004年   184篇
  2003年   153篇
  2002年   156篇
  2001年   120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4篇
  1973年   6篇
  1972年   7篇
  197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1 毫秒
921.
长江流域污染负荷核算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长江流域污染物输出的时空变化特征和来源,将长江流域划分为114个排污单元,195个纳污河段,应用污染物“产生-排放-入河-消减-输出”模型,结合长江流域2004—2007年的社会经济、水文监测资料,利用朱坨、寸滩、宜昌、大通4个监测断面2004—2007年逐月的水量和水质数据,通过连续演算核算长江流域各河段的污染物输出过程,进行区间污染物输出平衡分析,估算出姚港断面污染物输出过程. 结果表明,各断面计算数据与实测数据相对误差不超过20%,模型及参数组合的可靠性较好. 点源对CODMn输出贡献较大,占56.4%;非点源对TN、TP的贡献大,分别占74.3%和92.1%. 从污染物输出分布来看,江西、四川、湖南、湖北四省占流域污染物输出总量的60%以上,贡献率较大,是流域污染物输出的重要区域.   相似文献   
922.
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评估土地利用对地表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传统线性回归模型大多忽视空间数据局部变化特征这一缺陷,引入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用于评估土地利用对地表水质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子流域内两者关系出现空间变化的规律并阐释了原因.同时,对比了GWR模型与普通最小二乘模型(OLS)的校正R2、Akaike信息准则(AICc)及残差的空间自相关指数(Moran's I),验证了GWR模型在预测精度和处理空间自相关过程中是否优于OLS模型.结果表明,同一土地利用类型对水质的影响随空间位置的改变而发生方向或大小的变化.以温瑞塘河流域总氮(TN)与农用地的关系为例,从GWR模型局部回归系数的方向分析,两者关系表现为农村正、城区负的现象,从大小分析,旧城区TN与农用地回归系数的绝对值高于其它区域;在溶解氧(DO)与人口密度所构建的GWR模型中,两者关系在整个研究区域内均表现为负值,与OLS结果吻合,从回归系数的大小分析,人口密度对DO的作用在郊区及农村更为显著.针对此类关系出现空间变化的原因分析表明,相邻子流域土地利用百分比的改变及水体主要污染源的不同,是导致土地利用对水质作用发生变化的根本因素.最后,对比所构建的80个GWR与OLS模型校正R2、AICc指标,验证了GWR作为一种局部统计模型,其预测精度优于OLS等传统全局模型且更能反映实际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923.
天然河流纵向离散系数的最优化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计算天然河流纵向离散系数的最优化方法,并用此法对岷江蕨溪段的试验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出了该段河流的纵向离散系数。  相似文献   
924.
灵庄港河道底泥化学组成及其环境影响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灵庄港待疏浚的底泥的养分特征及重金属污染物的化学组分,探讨该底泥处置方式及其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结果表明:灵庄港疏浚底泥的养分含量高于河道两岸耕地耕作层土壤,底泥中重金属元素符合农用底泥污染物控制标准,可以直接投放到附近的农田以增加经济效益,节约处置费用。  相似文献   
925.
双酚A在湘江沉积物上的吸附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了双酚A(BPA)在湘江沉积物上的吸附/解吸特征.结果表明,BPA在湘江沉积物上的吸附主要以快速吸附为主,Freundlich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其吸附等温线,沉积物有机质中的碳黑物质和孔隙填充相引起了BPA的非线性吸附和解吸滞后行为;沉积物对BPA的吸附是一个放热过程,主要是自发的焓推动的物理吸附;随着沉积物浓度的增大,单位沉积物上的BPA吸附量减少;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大,单位吸附量也随之增大;在酸性条件下,单位沉积物上的BPA吸附量随着pH值的增大而减少,在碱性条件下这种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26.
青藏公路取土场高寒草原植被的恢复进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按照青藏公路建设和整修的不同阶段,利用样方调查植被空间分布变化,得出高寒草原植被的自然演替进程遵循以下规律,在工程结束2年,8年,26年后,群落植被覆盖度和生物多样性指标分别达到原生植被的2%~4%,6%~23%;32%~54%,46%~50%;95%以上和100%左右.青藏公路沿线高寒草原植被的人为破坏影响是明显的,植被的自然恢复需要20年左右的时间.工程建设破坏面积大于1500m2,植被难以恢复,土壤沙化和水土流失,影响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因此,在青藏铁路工程建设中首先应当减少对地形地貌的破坏,其次应当重视对地表土壤的保护并辅助人工植被恢复措施,促进植被的自然恢复.  相似文献   
927.
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是衡量区域植被生产力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and use/cover change,LUCC)进程深刻影响了陆地生态系统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生产力变化。因此本文结合趋势分析和转移矩阵法,从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NDVI年际变化角度分析鄂尔多斯北部典型农牧交错区(十大孔兑地区)2000-2015年植被生产力的变化趋势与LUCC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农牧交错区植被生产力总体呈增加趋势,其中显著增加和不显著增加区域面积占总面积的89.41%,分别为22.01%和67.4%;其后依次为不显著减少区域、无变化区域和显著减少区域,面积比例分别为4.59%、3.32%和2.68%。(2)在不显著增加和显著增加区,土地转换面积分别为235146.08 hm2和82761.76 hm2,草地转为农田、林地、水体、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尤其是草地转为农田导致对应区域植被生产力增加。  相似文献   
928.
东胜砂岩型铀矿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初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近年来 ,鄂尔多斯盆地在石油和天然气勘查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 ,在盆地北部东胜地区也发现了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 ,标志着我国地浸砂岩型铀矿勘查取得了重要突破。从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入手 ,初步总结了东胜地区砂岩型铀矿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与新疆伊犁和中亚典型的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进行了对比 ,分析探讨了铀成矿作用 ,认为东胜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虽与氧化还原过渡带有关 ,也具外生和深源双重性质的微量元素组合 ,不同于单一的外生水成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 ,铀成矿过程中有深部物质和含煤层气或油气流体参与。  相似文献   
929.
嘉陵江流域吸附态非点源污染负荷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龙天渝  李继承  刘腊美 《环境科学》2008,29(7):1810-1817
以美国通用土壤流失方程为基础,通过考虑引起流域土壤流失年际变化的水文条件和土地管理因素及泥沙输移过程的时空差异,提出了能够反映流域泥沙输出量逐年动态变化的估算方法,并以嘉陵江流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根据流域吸附态氮磷污染年负荷与年泥沙输出量的相互关系,建立了流域吸附态氮磷污染年负荷模型.基于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所建模型,对嘉陵江流域1990~2005年因水土流失产生的吸附态氮磷污染负荷的空间分布进行了模拟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该流域吸附态氮磷流失较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上游的白龙江和西汉水子流域;近年来,由于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进展,吸附态氮磷污染负荷逐年减少,近5年平均吸附态氮磷污染负荷分别为34423t/a和1848t/a,与1990年相比减少约60%.  相似文献   
930.
辽宁省辽河流域污染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分析辽河流域地表水、地下水及水库水质现状,从保证生态需水、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出发提出了适当减小开发利用率和合理安排工业布局等措施,并提出了污染物总量控制、加强工业点源与农业面源污染的综合治理,针对辽河流域地表水质已经严重污染的事实提出了实施水生态修复工程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