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71篇 |
免费 | 75篇 |
国内免费 | 53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82篇 |
废物处理 | 15篇 |
环保管理 | 184篇 |
综合类 | 320篇 |
基础理论 | 113篇 |
环境理论 | 4篇 |
污染及防治 | 39篇 |
评价与监测 | 37篇 |
社会与环境 | 49篇 |
灾害及防治 | 5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21篇 |
2021年 | 22篇 |
2020年 | 30篇 |
2019年 | 28篇 |
2018年 | 17篇 |
2017年 | 40篇 |
2016年 | 39篇 |
2015年 | 43篇 |
2014年 | 28篇 |
2013年 | 53篇 |
2012年 | 45篇 |
2011年 | 65篇 |
2010年 | 67篇 |
2009年 | 51篇 |
2008年 | 42篇 |
2007年 | 66篇 |
2006年 | 59篇 |
2005年 | 42篇 |
2004年 | 36篇 |
2003年 | 35篇 |
2002年 | 22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31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4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75年 | 2篇 |
197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401.
402.
蚁群算法是一种智能仿生优化算法,实际运用仿真模拟时具有良好的寻优性和高效性。将蚁群算法与石化项目的路径规划结合,借鉴蚁群算法解决旅行商问题TSP的思路并将之运用于应急路径规划,利用MATLAB仿真软件,以某石化项目的应急路径规划为实例,较好地实现了有关应急路径模拟图,可为有关石化项目的安全规划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03.
为探讨工程项目情境下建筑企业安全文化构成及其形成绩效机制,基于扎根理论,提出安全文化包含物质、制度、观念及情境4部分,依此构建其与安全绩效因果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SEM),运用软件AMOS7.0对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安全情境文化对安全结果产生持续、微弱的负向影响;安全观念文化对安全结果产生较大间接影响;而安全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对安全结果的影响都有直接和间接影响(通过影响安全行为最终影响结果)2方面,并据此提出持续改进情境文化、综合采用行为管理方法与非行为管理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04.
405.
为掌握上海市实施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3~2017年)的人群健康收益,综合采用空气质量数值模拟、健康风险评估、环境价值评估方法定量评价行动计划实施后居民大气PM_(2.5)暴露水平变化及健康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PM_(2.5)年均暴露浓度在35μg·m~(-3)及以下的人口比例由基准年的1.62%上升至控制年的34.06%,归因PM_(2.5)暴露死亡风险由基准年的15.2%下降至控制年的11.9%.实现的健康收益总和为118.41亿元(95%CI:50.24~178.19亿元),占2013年上海市国民生产总值0.55%(95%CI:0.23%~0.82%).行动计划的实施对保护人群健康具有积极作用,外环线以内人口密集且PM_(2.5)降幅较高的区域健康收益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406.
许多研究在使用评价模型进行混合物联合作用模式判别时发现,混合污染物的评价模型曲线和浓度效应曲线之间存在交叉的现象,表现为联合作用模式随混合物浓度发生变化。虽然交叉现象不断被报道出来,但是该现象形成机制的研究却非常欠缺。本文系统分析了文献中出现的交叉现象,探讨了交叉现象可能的形成原因和机制,提出了化合物的hormesis效应是导致交叉现象的关键因素:混合组分中某些化合物在低浓度时会对受试生物的某些蛋白、基因等的表达量产生刺激作用,影响其他化合物对机体产生的效应,从而改变混合组分的联合作用模式。该研究不仅为交叉现象形成机制的进一步探索提供了理论依据,还为混合物的生态毒理评估和环境风险评价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07.
通过对2005年以来重庆市“蓝天行动”实施的历史回顾,梳理和总结出重庆市环境空气污染治理监管的成果和经验,并提出了新一轮“蓝天行动”(2018—2022年)以控制细颗粒物PM2.5污染和减少臭氧污染为重点,以降低氮氧化物浓度为突破点,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为目标,制定了“四控两增”针对性的防治工程措施。截止2020年,重庆市优良天数达到333天,PM2.5年均浓度达到33μg/m3,空气质量评价六项指标首次实现有监测记录以来全部达标,为历史最好水平。 相似文献
408.
409.
为探究结冰过程中微塑料赋存对典型环境因子(总氮、总磷、盐度、化学需氧量、悬浮物)等分布及迁移规律的影响,采用室内模拟的方式研究不同条件下(结冰比例、结冰温度及方式、初始浓度)各典型环境因子在冰-水相间的分布及迁移规律,采用物质分配系数(K)表征环境因子的迁移能力。结果表明,结冰过程中冰体对环境因子具有排斥作用,不同条件下微塑料赋存对环境因子的分布规律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由于微塑料自身特性致使原本应迁移至冰下水体中的环境因子部分滞留于冰体中,导致冰体中环境因子浓度的提高,为对照组冰体中环境因子浓度的1.13~1.49倍;同时使冰下水体中环境因子浓度下降,为对照组冰下水体中环境因子浓度的0.73~0.93倍;微塑料的赋存同时导致环境因子分配系数K值提高0.04~0.18,致使环境因子向冰下水体迁移的能力下降,但微塑料的赋存并未改变结冰过程中环境因子由冰体向冰下水体迁移的趋势,微塑料对于环境因子的携带作用小于冰体对环境因子的排斥作用;同时不同条件下结冰过程中微塑料对环境因子分布与迁移机理的影响均可以从结晶学角度与共晶理论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410.
采用分批培养试验和连续培养试验研究了基质性毒物(氨和亚硝酸)对厌氧氨氧化富集培养物的单独和联合抑制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分批培养时,氨和亚硝酸对厌氧氨氧化富集培养物的半抑制浓度及95%可信限分别为1670.3(1518.3~1832.4)mg·L~(-1)和565.3(239.0~916.3)mg·L~(-1),亚硝酸毒性大于氨;氨和亚硝酸对厌氧氨氧化富集培养物的联合抑制效应为独立作用,二者各自对厌氧氨氧化富集培养物产生毒害.在中性环境和高浓度基质条件,高浓度的游离氨和游离亚硝酸会抑制厌氧氨氧化富集培养物,防止游离态基质浓度过高是解决基质自抑制的重要手段.连续培养时,随着氨浓度的上升,反应器效能和联氨含量基本稳定;随着亚硝酸浓度的上升,反应器效能急剧下降,联氨快速累积.基质亚硝酸对厌氧氨氧化富集培养物的抑制源于联氨脱氢步骤受阻,细胞能量代谢不畅,所积累的中间产物联氨作为抑制物可能会进一步加剧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