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48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18篇
基础理论   4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3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巨灾风险评估模型的发展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灾已经成为全球经济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近20年来,巨灾频繁发生,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巨灾的发生甚至可能造成国家政治经济的不稳定。因此如何进行巨灾风险管理并减轻巨灾事件发生后所造成的损害,便成为一个相当重要的研究课题。巨灾风险评估模型作为应对巨灾风险最为有效的分析工具,近20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巨灾模型已成为巨灾保险设立的根本依据。对巨灾模型的发展与模型构架进行了综述,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2.
针对边坡工程灾变监测预警,总结分析了近10年来国内外该方面研究的现状。从边坡工程的灾变种类、发生机理、监测内容及手段、预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归纳了边坡工程灾变研究的发展趋势及已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对后续研究及其工程应用提出了建议。期待能够抛砖引玉,完善我国边坡工程安全评价及监测预警方法,提升我国基础设施的韧性防灾水平。  相似文献   
53.
提出了一种基于突变级数理论的电站燃煤锅炉结渣特性的预测方法。首先介绍了突变级数法的基本思想和分析步骤,在找出影响电站燃煤锅炉结渣分级的主要因素之后,对各因素进行排序,并确定各因素指标体系,最后,求出各样本的突变级数,对电站燃煤锅炉结渣等级进行划分。通过工程实例可见,该方法对电站燃煤锅炉结渣分级的预测有效性较高,并且更体现出客观性较强、定量化程度较高,计算简单等优势。  相似文献   
54.
巨灾保险衍生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巨灾保险衍生品将巨灾风险引入资本市场,扩大了巨灾保险的融资渠道,增加了保险市场的承保能力,已经成为巨灾保险的重要补充手段之一。系统总结了巨灾保险衍生品的发展过程,介绍了几种较常见的巨灾保险衍生品。由于我国巨灾保险正处于探索阶段,建议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巨灾风险管理经验,将巨灾保险衍生品作为补充手段,推动我国巨灾保险的发展。  相似文献   
55.
为研究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形成机理,在分析员工不安全行为影响因子的基础上,从突变理论出发,以员工的行为状态为状态变量,以安全意识与安全情景为控制变量,构建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尖点突变模型.根据对北京、云南与河北的电力企业调研数据,利用统计突变模型的R语言程序包对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尖点突变模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安全情景为正则因子,安全意识为分裂因子,共同影响员工不安全行为的突变机制.伴随着员工不安全行为发生的双模态和自组织突变现象,可以有效地说明员工不安全行为的不连续性.同时,在安全管理实践中,员工不安全行为的预防作用大于治理.  相似文献   
56.
基于突变级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的长沙市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长沙市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同时结合突变级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构建长沙市2008-2012年生态安全的突变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8-2012年,长沙市生态安全总隶属度值由2008年的0.68(Ⅴ级)上升为2012年的0.94(Ⅲ级),表明长沙市生态安全状况呈上升趋势.在构成长沙市生态安全系统的3个子系统中,系统状态和系统响应两个子系统的安全隶属度呈上升趋势,且除2008年以外的其余年份均处于较安全等级;系统压力子系统的安全隶属度虽处在较安全等级以上,但呈下降趋势.这表明长沙市生态安全还存在生态隐患,需要降.低环境压力.根据此评价结果,并结合长沙市当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得出长沙市生态安全建设的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57.
Post‐catastrophe recovery and financial liquidity have long challenged small Caribbean islands. These states are vulnerable to multifarious natural hazards that often cause considerable socioeconomic dislocation. Such events inflict heavy losses on businesses and households, and significantly disrupt all aspects of government operations. After Hurricane Ivan devastated the economies of some islands in September 2004—with estimated losses of as much as 200 per cent of gross domestic product in some cases—regional governments, aided by the World Bank and international donors, approved the creation of a regional catastrophe insurance scheme. This parametric‐based mechanism is underpinned by derivatives‐based catastrophe modelling whose outputs determine policy triggers and pay outs. Hazard models, particularly catastrophe models, are not widely accepted as yet. Despite recent advancements, major concerns have rendered them peripheral tools for many establishment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gion's vulnerabilities and examines constraints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models and suggests a means of improving their efficacy and acceptability.  相似文献   
58.
城市湖库蓝藻水华形成机理综合建模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蓝藻水华形成是诸多营养及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本文对城市湖库蓝藻水华形成(包括复苏、萌芽、生长、暴发阶段)这一复杂生态过程进行了综合建模研究.通过在阳光房中模拟湖库蓝藻水华形成过程,采用正交实验分析获得蓝藻生长的关键影响因素,并为蓝藻水华形成机理建模提供相应参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用于模拟湖库蓝藻水华形成过程的蓝藻生长机理模型,采用遗传算法对机理模型中涉及的参数进行优化率定;同时,考虑蓝藻水华暴发阶段具有突变特性,建立了描述蓝藻水华暴发状态的尖点突变模型,进而构建了城市湖库蓝藻水华形成各阶段的综合机理模型.实验仿真结果表明,该综合机理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城市湖库蓝藻从复苏到暴发整个过程的变化规律,且该模型结合了数学机理建模和智能方法的优势,克服了单一蓝藻水华机理模型的缺陷,为湖库蓝藻水华形成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9.
某金矿氰化物灾害性排放的环境影响预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某大型金矿废水氰化物对下游城市具有很强的环境敏感性 ,通过室内试验及实地监测 ,研究了氰化物在该流域的降解特性、规律及影响因素 .运用氰化物在该流域的降解规律及其水文条件 ,预测了各种灾害性排放氰化物对下游流域的环境影响程度 ,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  相似文献   
60.
Scientists and global commentators watched African countries closely in the early months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predicting an impending disaster: the virus was projected to overwhelm already weak health systems. These expectations were informed by imaginaries of Africa as an inevitable site of epidemic disaster. This paper draws on accounts from Sierra Leone, Tanzania, and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 to contrast global catastrophe framings with everyday imaginations and experiences of crisis and crisis management. Utilising ethnographic research, the paper initially explores how COVID-19 was understood in relation to previous epidemics, from HIV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o Ebola, as well as political conflict. It then considers how global crisis narratives both inform and are in tension with everyday collective and personal experiences. The paper brings these empirical reflections into a conversation with theoretical debates on the discursive construction of crisis and its effects, and argues that these tensions matter because crisis framings have consequen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