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9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252篇
安全科学   329篇
废物处理   46篇
环保管理   42篇
综合类   385篇
基础理论   48篇
污染及防治   86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以整体式蜂窝状分子筛为载体,制备铜锰铈负载型催化剂,研究其微波辐照下对VOCs (甲苯、丙酮、乙酸乙酯)的催化活性及其稳定性,探究影响催化剂活性的因素,并通过测试床层温度分布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微波功率1.3kW、催化剂体积300mm×300mm×300mm,固定床温度>300℃条件下,催化剂对初始浓度200~2000mg/m3的5m3/h VOCs气体的降解效率为80%~92%.温度是VOCs氧化降解的条件,但当床层温度超过了300℃(VOCs完全燃烧温度)之后,升温对VOCs降解效率的影响不再明显.表征可知,尖晶石态铜锰铈单金属氧化物及其复合氧化物是主要的催化活性组分.VOCs在催化剂表面进行准一级反应而被催化氧化;高温对催化剂结构有一定影响,但重复性试验证实了催化剂的高活性和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52.
2005年度中国燃煤大气硒排放清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基于燃料消耗的排放因子法,按照经济部门、燃料类型、燃烧方式和除尘设施等将排放源进行分类,根据各省、市、自治区不同排放源类型的煤炭消耗量及其平均硒含量,建立了2005年中国燃煤大气硒排放清单.结果表明,2005年中国燃煤大气硒排放总量为1331.14t,排放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山东(175.90t)、河北(111.79t)、河南(105.36t)、江苏(97.32t)、山西(84.66t)等,说明硒排放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大部分排放来自工业(576.60t)和电力(543.82t)部门,分别占排放总量的43.32%和40.85%,原煤燃烧排放占燃煤大气硒排放总量的90.07%.  相似文献   
953.
煤粉粒度对煤粉燃烧NOx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探讨了煤粉在一维热态试验炉内燃烧时,煤粉粒度对NOx排放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NOx的排放浓度与煤粉粒度的关系中,存在一个煤粉粒度临界值.当煤粉粒度小于临界值时,随煤粉粒度的减小,NOx的排放浓度减小;当煤粉粒度大于临界值时,随煤粉粒度的减小,NOx的排放浓度增大;无论在氧化性气氛中,还是在还原性气氛中,煤粉超细化后NOx的释放浓度均减小;煤粉高度细化后,褐煤NOx的排放浓度明显减少,无烟煤则变化不大模拟计算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954.
为研究民用固体燃料燃烧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特征,研制开发了一套紧凑型稀释采样器,主要由烟气进气部分、稀释空气部分、稀释混合部分及采样部分四部分组成.结果表明,该采样器可测量排放的一次PM_(2.5)、CO_2、CO、SO_2、NO_x等气态污染物排放浓度,并可根据碳平衡法获得各污染物的排放因子.稀释采样器的稀释比在20∶1~30∶1范围内,样气在稀释器内的停留时间为10 s.性能评价表明,稀释器气密性良好,稀释空气中颗粒物浓度低于3μg·m~(-3),气流混合均匀,理论稀释比与实际稀释比的偏差均小于2%,细颗粒在采样器内的损失小.利用稀释器测试了两种典型民用炉具和煤种组合的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发现高效反烧炉与无烟煤球组合的PM_(2.5)的排放因子要显著低于传统正烧炉与烟煤组合,且前者CO和NO_x的排放因子也要低于后者,两种CO_2排放因子相当.  相似文献   
955.
The pollution levels, composi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sources of atmospheric PM2.5 were investigated based on field measurement at a rural site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NCP) from pre-heating period to heating period in winter of 2017. The hourly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PM2.5 frequently exceeded 150 µg/m3 and even achieved 400 µg/m3, indicating that the PM2.5 pollution was still very serious despi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ricter control measures in the rural area. Compared with the pre-heating period, the mean concentrations of organic carbon (OC), element carbon (EC) and chlorine ion (Cl?) during the heating period increased by 20.8%, 36.6% and 38.8%, accompanying with increments of their proportions in PM2.5 from 37.5%, 9.8% and 5.5% to 42.9%, 12.7% and 7.2%, respectively. The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both their concentrations and proportions during the heating period was mainly ascribed to the residential coal combustion. The proportions of sulfate, nitrate and ammonium respectively increased from 9.9%, 10.9% and 9.0% in nighttime to 13.8%, 16.2% and 11.1% in daytime, implying that the daytime photochemical reactions made remarkable contributions to the secondary inorganic aerosol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from WRF-Chem revealed that the emission of residential coal combustion in the rural area was underestimated by the current emission inventory. Six sources identified by 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 (PMF) based on the measurement were residential coal combustion, secondary formation of inorganic aerosols, biomass burning, vehicle emission and raising dust, contributing to atmospheric PM2.5 of 40.5%, 21.2%, 16.4%, 10.8%, 8.6% and 2.5%,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956.
燃煤污染源多环芳烃的排放规律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固定污染源烟道气中多环芳烃污染物采样和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几种不同的燃煤锅炉和炉灶烟道气中的多环芳烃进行了分析测定和评价实验,并探讨了各种锅炉和炉灶多环芳烃的排放规律和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957.
汽油机燃用乙醇和汽油的混合燃料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摩托车汽油机进行了燃用乙醇 汽油混合燃料的试验,并与燃用汽油时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汽油机燃用乙醇和汽油的混合燃料,当混合燃料中乙醇比例为10%和15%时,即使发动机的结构不变、燃油系统和点火系统不作任何调整的时候,发动机的全负荷输出不受影响,发动机的能耗率得到改善,HC和CO排放有所降低,但是NOx排放会有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958.
广州城市污泥燃烧性能综合评价及其燃烧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采集了广州5种不同来源城市污泥(分别为KFQ、DTS、LJ、LD和ZZ)及肇庆市1种污水污泥(ZQ),利用热重法对6种干污泥的单一样及两种干污泥的混合样在不同条件下进行了热重实验研究,并通过TG-DTG曲线计算了污泥燃烧的4个综合燃烧指数.研究发现,广州当前城市污泥具有高挥发分、低固定碳和低热值的特点.整个污泥燃烧可以分为水分析出、挥发分析出、挥发分燃烧和焦炭燃烧4个阶段,并且不同来源污泥这4个燃烧阶段差别较大,其中,挥发分的析出和燃烧制约着污泥的整个燃烧过程.不同来源污泥的燃烧性能与污水处理厂水处理工艺、污泥种类及其理化性质有关.从挥发分释放特性指数D、可燃性指数C、综合燃烧特性指数S来看,6种污泥中,LJ污泥燃烧性能最好,而LD污泥的燃烧性能最差.KFQ与ZZ污泥混合后,除D指数外,其他指数都变小,而升温速率过快,并不能显著提高污泥的综合燃烧性能.采用积分法(Coats-Redfern方程)计算得到各燃烧阶段的反应的机理方程及相应的活化能参数,发现活化能大小与污泥的燃烧阶段是相对应的.  相似文献   
959.
复合氧化物催化材料上碳颗粒物的催化燃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柴油车排放碳颗粒物的控制 ,研制可应用于柴油车排放碳颗粒物催化再生复合氧化物催化材料 .通过运用热分析仪 (TGA)和程序升温氧化反应装置 (TPO)对复合氧化物催化材料的活性进行评价 ,研究了催化材料的组成、原子配比、催化材料与碳颗粒物质量比、H2O的加入、焙烧温度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双组分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中 ,Cu-Mo-O有较好的活性 ;多组分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中 ,Cu-K-Mo-O在原子比Cu∶K∶Mo =1∶1∶2 ,催化剂与碳颗粒物质量比为 5∶1时活性最好 ,其碳颗粒物起燃温度为 32.7℃ ,同时H2O和焙烧温度对该催化剂的影响较小 ,是能够应用于柴油车排放碳颗粒物控制催化再生的良好催化材料 .  相似文献   
960.
在3.2MW卧式炉中对污泥水煤浆和大同烟煤水煤浆进行对比燃烧试验,研究了煤浆的着火、温度场及燃烧效率等特性,并考察了污泥水煤浆工业应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掺混10%污泥的水煤浆着火容易,炉膛主燃烧区域火焰温度可达到1200~1300℃;污泥水煤浆燃烧时炉膛火焰分布均匀,火焰充满度较好;水分析出使颗粒表面分布大量气孔,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