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10篇
  免费   879篇
  国内免费   2036篇
安全科学   1857篇
废物处理   142篇
环保管理   686篇
综合类   4034篇
基础理论   1002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407篇
评价与监测   316篇
社会与环境   281篇
灾害及防治   1999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234篇
  2022年   380篇
  2021年   464篇
  2020年   412篇
  2019年   420篇
  2018年   327篇
  2017年   404篇
  2016年   449篇
  2015年   506篇
  2014年   466篇
  2013年   633篇
  2012年   737篇
  2011年   799篇
  2010年   503篇
  2009年   504篇
  2008年   329篇
  2007年   490篇
  2006年   473篇
  2005年   341篇
  2004年   228篇
  2003年   193篇
  2002年   208篇
  2001年   165篇
  2000年   170篇
  1999年   124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108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9年   1篇
  196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四川省泥石流灾害保险的风险分析与区划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泥石流灾害保险的风险评估和区划,是分区分类防灾和损失评估的重要依据,也是泥石流灾害保险费率厘定的基础。采用综合评判的数学方法,选取对泥石流灾害保险起主导作用的灾害损失、孕灾环境和风险区价值为评判因子,对泥石流灾害保险的风险进行了评估。以四川省为例,介绍了进行风险区划的方法和步骤,将四川全省按地、市、州级行政区划分为19个风险评判区,对各区进行泥石流灾害保险风险评估,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四川省泥石流灾害保险风险评估区划图。  相似文献   
132.
草地畜牧业雪灾脆弱性评价 --以内蒙古牧区为例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从综合减灾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建立了雪灾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并从雪灾区域孕灾环境敏感性以及区域畜牧业承灾体对雪灾的适应性两方面,对内蒙古雪灾脆弱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牧区雪灾脆弱性存在若明显的地域差异,中西部牧区比东部牧区脆弱性大,北部牧区比南部牧区脆弱性大,并且近10年来脆弱性提高的旗县明显增多,草地季节性干旱、北方干旱化以及草场超载过牧、退化加剧是畜牧业雪灾脆弱性呈增加趋势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33.
长江上游森林植被变化对削洪减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江上游具有形成暴雨洪水的地形与气候条件,森林植被削洪减灾功能的提高必须着眼于森林植被—土壤生态系统结构的改善,削洪减灾功能的提高是通过林冠层、枯枝落叶层和土壤层对雨水的截留拦蓄作用实现的。研究区森林植被—土壤生态系统区域差异明显,不同地区该系统林冠层、枯枝落叶层和土壤层的最大截持水量不同,该系统削洪减灾功能的大小不仅与降雨特点有关,而且与系统各水文层前期持水量有关。在连续长时间暴雨情况下,森林植被—土壤生态系统除对第一次洪峰有削减作用外,对后续暴雨洪水的削减作用不明显,甚至会使洪峰增高。根据宜昌站30d洪水量的地区组成和森林植被—土壤生态系统截留持水功能的特点,提出了长江上游森林植被恢复、重建与保护的宏观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134.
土地利用变化驱动下的上海市区水灾灾情模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上海市区近50年来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进行了重建,并计算了由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上海市区水位变化量。以特定的1962年水灾为参照,模拟在同等雨强情况下,由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和地面沉降引起的淹没范围的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水灾损失的变化。结果表明,在49mm/d降水条件下,由于土地利用的变化,使2001年的径流系数比1950年增大了34.0%,2001年的水位比1950年增高了45.9%;2001年的水灾灾情为1950年的1.0629倍;即使在目前千年一遇的防洪标准下,亦可造成相当于2001年地均GDP值0.088%(约为4.5亿元人民币)的损失,这是1991年相应数值的220倍。  相似文献   
135.
当今社会面临的日趋严重且类型众多的灾害,构成了对生态环境安全的巨大威胁,为此各国都在致力于发挥法制手段在灾害防治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是个多灾国家,在减灾法治方面虽已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总体上还比较薄弱,因此进一步加强该领域的法制建设十分重要。从我国环境安全保障角度及与国际经验的比较来看,完善我国减灾法制建设的基本工作涉及到减灾法制体系的理论研究、立法模式的选择及其充实方向、行政体制的理顺及执法司法功能的强化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6.
利用WEBGIS实现地震灾害信息数据的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WEBGIS技术的特点、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及其在管理海量地理数据中的优势,并构建了基于WEBGIS的地震灾害信息数据的主体框架。  相似文献   
137.
Foreword Inglobalview ,droughtdisasterisregardedasthemostserioustypeofnaturaldisasterintheworld ,whichhascausedthewidestrangeofeffectsandthebiggesteconomiclosses .Se veredroughtsmainlyoccurinAfrica ,India ,China ,formerSovietUnion ,NorthAmerica ,andAustralia,accountingforalmosthalfofcountriesintheworld .Droughtdisasteroccursfre quentlyinChina ,withwiderangeofinfluence ,whichisthemostseriousmeteorologicaldisas ter ,causingeconomiclossesinagriculture .Fromthe 50’stothe 80’sinthe 2 0thcent…  相似文献   
138.
我国矿业"走出去"风险勘探问题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资源条件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获取国外资源的方式进行比较分析得知,我国非常有必要到国外进行风险勘探。虽然我国经历了多年境外风险勘探的实践和探索,但是步伐缓慢,在实践中面临很多问题。对此,作者提出了我国境外风险勘探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9.
/ The risk tropospheric ozone poses to forests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dependent on the variation in ozone exposure across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forests in question and the various environmental and climate factors predominant in the region. All these factors have a spatial nature, and consequently an approach to characterization of ozone risk is presented that places ozone exposure-response functions for species as seedlings and model-simulated tree and stand responses in a spatial context using a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The GIS is used to aggregate factors considered important in a risk characterization, including: (1) estimated ozone exposures over forested regions, (2) measures of ozone effects on species' and stand growth, and (3) spatially distributed environmental, genetic, and exposure influences on species' response to ozone. The GIS-based risk characterization provides an estimation of the extent and magnitude of the potential ozone impact on forests. A preliminary risk characterization demonstrating this approach considered only the eastern United States and only the limited empirical data quantifying the effect of ozone exposures on forest tree species as seedlings. The area-weighted response of the annual seedling biomass loss formed the basis for a sensitivity ranking: sensitive-aspen and black cherry (14%-33% biomass loss over 50% of their distribution); moderately sensitive-tulip popular, loblolly pine, eastern white pine, and sugar maple (5%-13% biomass loss); insensitive-Virginia pine and red maple (0%-1% loss). In the future, the GIS-based risk characterization will include process-based model simulations of the three- to 5-year growth response of individual species as large trees with relevant environmental interactions and model simulated response of mixed stands. The interactive nature of GIS provides a tool to explore consequences of the range of climate conditions across a species' distribution, forest management practices, changing ozone precursors, regulatory control strategies, and other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ozone over time as more information becomes available.KEY WORDS: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GIS; Ozone; Risk characterization; Forests; Trees  相似文献   
140.
本文以ABC分类法说明了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意义,指出了地震灾害绝对损失数额一般会随社会经济发展而逐渐增大这一客观事实。文中提出了表达地震灾害危险性、防抗灾工程投资和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一般数学模型,对灾害管理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