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10篇
  免费   879篇
  国内免费   2036篇
安全科学   1857篇
废物处理   142篇
环保管理   686篇
综合类   4034篇
基础理论   1002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407篇
评价与监测   316篇
社会与环境   281篇
灾害及防治   1999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234篇
  2022年   380篇
  2021年   464篇
  2020年   412篇
  2019年   420篇
  2018年   327篇
  2017年   404篇
  2016年   449篇
  2015年   506篇
  2014年   466篇
  2013年   633篇
  2012年   737篇
  2011年   799篇
  2010年   503篇
  2009年   504篇
  2008年   329篇
  2007年   490篇
  2006年   473篇
  2005年   341篇
  2004年   228篇
  2003年   193篇
  2002年   208篇
  2001年   165篇
  2000年   170篇
  1999年   124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108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9年   1篇
  196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自然灾害的研究与人文关怀精神本质上有着紧密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说,二者是一致的。在自然灾害的研究中,人文关怀一直是最重要的动力因子。然而就理论界来说,并没有学者将两者的这种联系放到一起进行综合的研究。以自然灾害研究和人文关怀的内涵相一致为主旨,辩证地看待自然灾害对人类的作用,同时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重新的梳理。  相似文献   
922.
董亮  李一  鲍艳 《自然灾害学报》2007,16(6):145-148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对城市土地利用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地震、火灾、风灾、地质破坏是现代城市的主要灾害,城市灾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土地利用的类型。充分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研究了城市灾害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影响,所得结果可为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提供辅助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23.
大型公共活动人口密度大、流动性强,极易引发安全事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恶劣社会影响。笔者从风险管理角度,提出大型公共活动的风险控制程序,通过方案评估、静态评估、管控能力及应急能力等几方面对大型公共活动进行动态分析。明确划分大型公共活动场所的重点部位;将大型公共活动的管控能力预警分为4个等级,界定相应人群容量特征,并针对不同级别提出相应安全管理措施;强调整体容量,重点部位容量的确定应与项目目标协同一致,形成大型公共活动风险管理控制的新思路,对大型公共活动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一般大型公共活动风险评估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24.
北京是地质灾害较严重的城市之一,具有灾种多、活动频繁、群发性强的特征。北京山区公路所遭受的地质灾害主要有滑坡、滑(崩)塌、泥石流、岩溶、采空地面塌陷等。为了防止山区公路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笔者通过对北京山区公路所遭受的地质灾害类型、发育特征、分布规律等特点及其所造成的危害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山区公路地质灾害应急与防治对策,以提高北京市的防灾减灾能力,减少和避免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925.
根据实践,介绍控制图分析法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将控制图法应用于安全风险指标的统计分析可以对风险指标的发展趋势作出科学判断,评价系统安全状态是否有明显好转或恶化,检验安全管理及技术措施是否有效。以样本矿井为例,分别以月平均受伤人数、月平均计划外瓦斯超限次数为风险评价指标进行控制图分析。应用伤亡事故控制图进行安全管理,其主要优点是能够明确伤亡事故管理目标,掌握事故发展规律与趋势,有利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动态中进行安全管理。控制图分析法在煤矿安全管理中有着简便、实用、动态、预测等多种优点,对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具有推广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26.
基于风险管理方法的危险源评价分级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以化工企业内涉及危险物质的装置、设施而构成的危险源为研究对象,在简要分析重大危险源评价分级的作用与方法的基础上,针对中小型化工企业,提出基于风险管理方法的危险源评价分级概念。通过计算危险源引发事故的概率和事故后果来确定危险源的风险值,并将其分为4个等级,指导企业制定合适的安全管理制度、使用恰当的安全技术措施,以最小化的代价确保危险源安全运行,从而提高中小型化工企业的危险源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27.
面向2020年我国安全生产的若干战略问题思考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本文简要论述了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安全生产工作的现状、发展趋势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围绕2020年实现全国安全生产状况根本性好转,安全生产水平达到或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中长期目标,分析探讨了安全专业人才、科技兴安、安全生产标准、安全培训、安全文化、中小企业安全生产与职业危害预防、土地使用安全规划与厂房选址安全、农业生产安全、公共安全与应急救援保障体系建设等若干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928.
航空安全风险管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航空安全需要动态管理,因此构建并实施基于问题管理的航空安全风险管理模式就非常有意义。本文探讨了航空公司、机场和空管的安全管理工作如何围绕航空安全问题为中心进行制度、组织、日常管理构建,注重问题的识别、分析和解决,切实有效的地解决安全问题。实施安全问题管理变专职安全管理为全员安全管理;变间接安全管理为直接安全管理;变滞后安全管理为超前安全管理;变僵化安全管理为创新安全管理;变被动安全管理为主动安全管理;变模糊安全管理为务实安全管理。无疑这种管理模式均适合民航三大主体的安全管理需求。  相似文献   
929.
通过对典型商贸市场的实地调研,依据历年商贸市场火灾事故统计数据,采用将统计方法与专家评分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系统安全及模糊数学的相关理论,提出了商贸市场火灾风险评估方法,从而为商贸市场的安全管理及火灾风险评价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30.
If the objective of the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 is to be achieved, Parties must commit themselves to meeting meaningful long‐term targets that, based on current knowledge, would minimize the possibility of irreversible climate change. Current indications are that a global mean temperature rise in excess of 2–3 °C would enhance the risk of destabilizing the climate system as we know it, and possibly lead to catastrophic change such as a shutdown of the deep ocean circulation, and 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 West Arctic Ice Sheet. Observations have shown that for many small island developing States (SIDS), life‐sustaining ecosystems such as coral reefs, already living near the limit of thermal tolerance, are highly climate‐sensitive, and can suffer severe damage from exposure to sea temperatures as low as 1 °C above the seasonal maximum. Other natural systems (e.g., mangroves) are similarly susceptible to relatively low temperature increases, coupled with small increments of sea level rise. Economic and social sectors, including agriculture and human health, face similar challenges from the likely impacts of projected climate change. In light of known thresholds,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view that SIDS should seek support for a temperature cap not exceeding 1.5–2.0 °C above the pre‐industrial mean. It is argued that a less stringent post‐Kyoto target would frustrate achievement of the UNFCCC objective. The view is expressed that all countries which emit significant amounts of greenhouse gases should commit to binding reduction targets in the second commitment period, but that targets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should be less stringent than those agreed for developed countries. Such an arrangement would be faithful to the principles of equity and would ensure that the right of Parties to attain developed country status would not be abroga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