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4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24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31.
复合垂直流湿地反应动力学及水流流态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提出一种新型的复合垂直流湿地系统(IVCW),并对其反应动力学和系统的实际流态进行了研究.经过中试的运行试验,得到了系统对COD去除的反应速率方程,由示踪剂试验确定了系统中水流的停留时间分布(RTD),提出RTD的不同是湿地处理效率差异的主要原因,进而运用串联反应器模型和离散流模型两种非理想流态模型,模拟IVCW的实际水流流态,经过比较发现离散流模型模拟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2.
镉是一种分散元素,不易高度富集成矿,主要作为铅锌矿的伴生组分产出。我国拥有丰富的镉矿资源。牛角塘铅锌矿床高度富镉,矿石中的镉含量很少低于300×10-6,最高可达14300×10-6.闪锌矿中一般大干5000×10-6。镉的高度富集表明了镉在该矿区有着独特的地球化学行为,因而牛角也铅锌矿床是研究分散元素镉的地球化学行为的理想矿床。但是,镉的高度富集也是牛角塘地区环境的隐患(镉有剧毒)。故应采取合理的措施,以达到既充分利用矿产资源又不造成环境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33.
零价纳米铁由于其高反应活性及应用中的灵活性,在地下水原位治理中备受关注.但在应用中,常需要加入分散剂以提高纳米铁悬浮液的稳定性因此,本文以低浓度的聚苯乙烯磺酸钠(PSS)作为分散剂,制备了能长时间稳定的复合零价纳米铁(nZVI/PSS)悬浮液,并探讨PSS对nZVI表面结构和去除As(Ⅲ)过程中的影响,结果表明,nZVI和nZVI/PSS颗粒平均粒径均为50 ~ 60 n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结果表明,相比于nZVI,nZVI/PSS表面上C、OH-和O2-的百分含量增高,而吸附的H2O减少;X-射线衍射(XRD)结果显示,nZVI/PSS在44.8°出现α-Fe0的X射线衍射峰,结晶度比nZVI显著提高.批实验结果表明,As(Ⅲ)的去除率随nZVI(nZVI/PSS)投加量的增大而提高,随溶液初始pH的增大而降低,且nZVI/PSS对As(Ⅲ)的去除率略低于nZVI.动力学拟合结果显示,nZVI和nZVI/PSS对As(Ⅲ)的去除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34.
针对养猪废水厌氧消化液高ρ(NH4+-N)的特点,构建了上层填充沸石强化硝化、下层填充砖渣强化反硝化的功能分区型人工湿地,考察其启动阶段运行性能、硝化区及反硝化区污染物去除性能. 结果表明,湿地以间歇方式运行(饱和液位无变化),启动后NO3--N的产生速率为0.014 6 kg/(m3·d),湿地底部出水的ρ(NO3--N)平均值为14.94 mg/L,明显低于沸石层的21.77 mg/L. CODCr主要在湿地上层硝化区被去除,平均去除率为64.82%. 随着湿地启动,下层由于反硝化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增至56.67 mg/L. 在进水期的前15 min,CODCr、NH4+-N、TP的去除率最大,NO3--N溶出量(以ρ计)最高,达42.30 mg/L. 沸石层10、20和30 cm处硝化速率基本稳定,沸石层的Eh均在400 mV以上. 与间歇方式相比,湿地以潮汐流方式(进水期与落干期时间比为1 h∶23 h)运行时,CODCr和TN去除率分别由78.45%和41.99%升至82.62%和53.41%. 研究显示,功能分区型人工湿地通过上层硝化、下层反硝化方式可有效去除养殖废水厌氧消化液中的NH4+-N.   相似文献   
35.
采用混凝-催化氧化-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高浓度难降解分散染料废水.比较分析了O_3、UV/TiO_2/O_3,UV/O_3/H_2O_23种高级氧化法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UV/TiO_2/O_3对废水COD和色度有较高的去除率.可明显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废水的BOD_5/COD由0.05~0.07升高至0.42~0.46.在混凝沉淀单元HRT为1.5 h.催化氧化单元(UV/TiO_2/O_3)HRT为3.0 h,水解酸化HRT为10.0 h,生物接触氧化HRT为10.0 h的最佳条件下,该组合工艺对废水COD和色度总的去除率分别可达95.0%、99.5%.  相似文献   
36.
简要论述了利用改进的灰色识别法评价地表水环境质量的计算原理、方法和步骤。改进的灰色识别法以灰色关联法为基础,针对运用灰色关联法对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引入关联离散度和隶属度算法加以改进,并将水环境质量标准等级与相应的隶属度加权平均求得精确水质类别,进一步提高了分辨率和实用性。以北京市石景山区莲花河新开渠为案例,对地表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确定其水质等级以及变化趋势,为水环境保护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改进的灰色识别法可比性强,分辨率高,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7.
The sorption of the pyrethroid, esfenvalerate, to the dissolved and/or dispersed fraction of eight different natural humic compounds has been investigated. The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s (DOMs) included in this study originate from ground water, soil pore water, and surface waters. Sorption was modelled at DOM concentration levels where equilibrium partitioning of esfenvalerate between DOM and the aqueous bulk phase prevails. The inh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ight different humic materials, quantified in the preceding paper by Thomsen et al. (2002, this issue (PII: S0045-6535(02)00335-1)), have been used as explanatory variables for modelling this equilibrium partitioning. Using a reverse QSAR approach based on by projection-into-latent-structure regression (PLS-R) inherent sorbent properties determining for the sorption affinity of esfenvalerate to DOM were analysed. For all humic substances a decrease in the DOM-normalised equilibrium-partitioning coefficient, KDOM, with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 of DOM was observed. Significant variations in KDOM values, as function of the inh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dividual humic substances, were found at DOM concentrations of 75 and 100 ppm, respectively. The latter is a strong indication of variations in sorption mechanisms of esfenvalerate to DOM of varying inherent properties. Groupings in the principal property space quantifying DOMs may indicate that separate models are needed for quantifying the equilibrium partitioning to different classes of DOM.  相似文献   
38.
运用涂铁砂粒进行分散式饮水除砷的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袁涛  罗启芳 《环境科学》2001,22(3):25-29
采用铁盐处理普通河砂研制成涂铁砂粒(IOCS),通过静态和动态吸附试验观察其分散式饮水除砷效果,并选取地砷病现场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IOCS性质较为稳定,扫描电镜下可见铁氧化物呈片状分散的覆盖在砂粒表层;IOCS无需活化处理,其对砷的最大吸附发生在30min~60min;pH5~9时,五价砷的去除率随着pH值的升高而下降,三价砷的去除率变化不明显.IOCS对砷的吸附符合朗格缪尔(Langmuir)吸附方程;5次滤柱循环中,75g(50ml)的IOCS分别处理含砷1.0mg·L-1的水样408~426床(三价砷),390~412床(五价砷),用0.2 mol·L-1NaOH进行再生处理,砷回收率均在94%以上.充填IOCS 3.0kg的家庭用模拟装置处理含1.0mg·L-1的五价砷209L和198L,三价砷196L和185L,并在现场实验期间,连续处理含砷0.202~1.733mg·L-1的水样200L,对水质亦无不良影响.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技术上,IOCS均是适合于分散式饮水除砷的一种新型除砷剂.  相似文献   
39.
聚合铝基复合絮凝剂脱色性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不同碱化度(B)的聚合氯化铝(PAC)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均聚物(PDMDAAC)制备PAC-PDMDAAC复合絮凝剂,研究絮凝剂处理分散染料的脱色效果.结果表明,PAC-PDMDAAC较PAC具有更好的脱色效果和较低的投加量;PAC的B值和PDMDAAC质量分数(P%)、粘度(η)对PAC-PDMDAAC的脱色效果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0.
云南会泽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矿床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 ,着重讨论了银及分散元素的分布规律 ,总结出进行成矿预测的主要找矿标志及“重点解剖→点面结合→综合评价→工程验证”的找矿模式 ,提出了矿区重点找矿靶区 ,部分已被验证工程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