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7篇
  免费   315篇
  国内免费   371篇
安全科学   608篇
废物处理   30篇
环保管理   216篇
综合类   1205篇
基础理论   223篇
污染及防治   118篇
评价与监测   154篇
社会与环境   153篇
灾害及防治   24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5篇
  197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简述近年来可移动危险源的严重事故及惨痛教训,究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对可移动危险源的动态安全监控,指出开展可移动危险源动态安全监控的迫切性;从而对建立可移动危险源动态安全监控体系的指导思想与功能设计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索,利用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对可移动危险源实施动态安全监控,以实现对其严重事故的有效控制,并对完善可移动危险源动态安全监控体系作了进一步的展望。  相似文献   
102.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各行各业对煤矿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然而矿难事故的频繁发生,煤矿安全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笔者针对目前的矿井供电系统存在的不足而导致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分析。根据煤矿供电系统的实际情况,对其供电系统的动态安全分析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探讨和论述;介绍了矿井电网动态安全分析系统的功能要求、主要组成部分和结构;对各部分的实现和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矿井电网动态安全分析系统的框图及系统最终要反映的信息要求。  相似文献   
103.
基于速度的交通事故分析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10  
速度对交通事故的发生以及严重程度有着直接影响,是道路交通事故的重要诱因之一。为了准确地反映速度与事故之间的关系,减轻由于速度因素所造成的交通事故的损失,笔者对国内外速度与交通安全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了平均速度与事故危险性、速度离散度与事故率以及速度与事故严重性的关系;提出了加强速度管理,控制交通流平均速度和减小相邻路段的速度差值的对策。基于速度的交通事故分析,建议采用85%位车速作为控制速度的上限值;提出限速措施,以达到减少交通事故及其损失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4.
对炼油污水深度处理常用技术——过滤、膜分离、化学氧化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结合中试试验,对动态砂滤系统、PAN膜处理系统和高级氧化系统处理炼油厂二级排放水的适用性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05.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火设计构造措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火灾下的抗火性能可以通过理论计算得到保证,但是如果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构造措施不合理,也将大大降低结构的抗火性能,甚至引起预应力失效。通过非线性有限元计算讨论了保护层厚度和防火涂料对结构抗火性能的作用,并对规范要求的保护层厚度进行了分析,最后对锚固区的耐火设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6.
根据统计资料对不同类型建筑在不同防火措施下发生火灾的概率研究,得出了各类建筑达到轰燃的概率.基于蒙特卡罗随机有限元方法,引入材料高温本构关系、截面尺寸和计算模型系数等的变异性,按照ISO标准升温曲线升温,给出了单构件轰燃下的失效概率计算方法.最后,将设计基准期内建筑物达到轰燃的概率与单构件轰燃下的失效概率组合,给出了设计基准期内建筑构件在火灾下的失效概率公式.  相似文献   
107.
客户关系生命周期管理及其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客户关系生命周期理论的提出对服务经济时代的企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该理论在强调了客户关系存在周期性的同时,也提出了对客户关系应当进行阶段性管理;阐述了客户关系生命周期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客户关系动态发展模型,旨在帮助管理人员更清楚地认识到客户关系的长期价值和对客户关系的各个阶段进行良好的管理.  相似文献   
108.
Approaches to prioritize conservation actions are gaining popularity. However, limited empirical evidence exists on which species might benefit most from threat mitigation and on what combination of threats, if mitigated simultaneously, would result in the best outcomes for biodiversity. We devised a way to prioritize threat mitigation at a regional scale with empirical evidence based on predicted changes to population dynamics—information that is lacking in most threat‐management prioritization frameworks that rely on expert elicitation. We used dynamic occupancy model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multiple threats (tree cover, grazing, and presence of an hyperaggressive competitor, the Noisy Miner (Manorina melanocephala) on bird‐population dynamics in an endangered woodland community in southeastern Australia. The 3 threatening processes had different effects on different species. We used predicted patch‐colonization probabilities to estimate the benefit to each species of removing one or more threats. We then determined the complementary set of threat‐mitigation strategies that maximized colonization of all species while ensuring that redundant actions with little benefit were avoided. The single action that resulted in the highest colonization was increasing tree cover, which increased patch colonization by 5% and 11% on average across all species and for declining species, respectively. Combining Noisy Miner control with increasing tree cover increased species colonization by 10% and 19% on average for all species and for declining species respectively, and was a higher priority than changing grazing regimes. Guidance for prioritizing threat mitigation is critical in the face of cumulative threatening processes. By incorporating population dynamics in prioritization of threat management, our approach helps ensure funding is not wasted on ineffective management programs that target the wrong threats or species.  相似文献   
109.
南京北郊不同大气污染程度下气溶胶化学组分特征   总被引:12,自引:9,他引:3  
张程  于兴娜  安俊琳  朱彬  林梦凡 《环境科学》2017,38(12):4932-4942
为了解不同大气污染程度下大气细颗粒物中水溶性化合物和含碳物质的污染特征,使用瑞士万通850 professional IC型色谱仪和Model 2001热光碳分析仪分别对2015年南京北郊冬季清洁、轻/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程度下的水溶性离子、OC(有机碳)和EC(元素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重度污染中PM_(2.5)日平均浓度为清洁天的4.0倍,SO_4~(2-)、NO_3~-和NH_4~+这3种主要二次离子平均浓度则分别为清洁天的6.4、3.1和3.9倍,且它们均以(NH_4)_2SO_4和NH_4NO_3的形式存在于清洁天和污染天中.两种呈酸性的污染天均主要受流动源影响.OC与EC的最高浓度均出现在重度污染天,分别达到49.8μg·m~(-3)和10.3μg·m~(-3).清洁天中SOC平均浓度最低(4.28μg·m~(-3)),但SOC占OC质量分数却高于另外两种污染天(41.14%).通过碳组分丰度值发现燃煤燃烧和汽油车尾气排放是观测期间内碳质颗粒物的共同主要贡献源.  相似文献   
110.
2015年7月~2016年3月期间在广西玉林市3个空气监测点位共采集环境大气颗粒物PM_(10)样品218份,PM_(2.5)样品202份,利用多波段热/光碳分析仪分析其颗粒物中有机碳和(OC)和元素碳(EC)浓度水平、时空变化、污染特征及可能来源.结果表明,玉林市PM_(10)中OC和EC质量浓度分别为10.99μg·m~(-3)和5.11μg·m~(-3);PM_(2.5)中OC和EC质量浓度分别为7.51μg·m~(-3)和4.70μg·m~(-3).3个监测点位大气中PM_(10)和PM_(2.5)冬季的OC和EC浓度水平均高于其他季节,PM_(10)、PM_(2.5)中OC和EC的相关性较好,R2分别为0.58和0.60(P均小于0.01).应用最小OC/EC比值法对二次有机碳(SOC)含量进行了估算,冬季大气PM_(10)和PM_(2.5)中SOC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4.50μg·m~(-3)和6.74μg·m~(-3),高于其他季节.PM_(10)和PM_(2.5)中SOC/OC比值均0.5,玉林市大气中粗细颗粒物均以SOC为主.夏季PM_(10)和PM_(2.5)中SOC/OC分别为80.6%和77.7%,为四季最高值,与夏季温度较高、光照强烈、有利于光化学反应将OC转化为SOC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