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90篇 |
免费 | 28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66篇 |
环保管理 | 21篇 |
综合类 | 245篇 |
基础理论 | 10篇 |
污染及防治 | 4篇 |
评价与监测 | 1篇 |
社会与环境 | 10篇 |
灾害及防治 | 764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30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23篇 |
2014年 | 23篇 |
2013年 | 20篇 |
2012年 | 74篇 |
2011年 | 85篇 |
2010年 | 86篇 |
2009年 | 85篇 |
2008年 | 24篇 |
2007年 | 72篇 |
2006年 | 91篇 |
2005年 | 65篇 |
2004年 | 53篇 |
2003年 | 36篇 |
2002年 | 40篇 |
2001年 | 49篇 |
2000年 | 36篇 |
1999年 | 30篇 |
1998年 | 37篇 |
1997年 | 34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51.
本文在汲取汶川地震抗震救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防灾领域立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制定综合性"防灾减灾基本法",出台指导防灾减灾各阶段工作的基础性法律,加强各单灾种法律法规等构建我国综合防灾法律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452.
为了探索地震预测预报途径,根据地下水化学监测资料,研究了地震活动中经常出现的地下水化学异常组分及其突变特征.结果表明,在强烈地震活动前后,经常发生地下水水化学异常突变.反应最敏感的地下水水化学组分为放射性元素Rn,其不仅在7级以上地震中普遍出现异常,而且在5~6级或更小的地震中也会出现异常;Rn异常范围不同,其最大半径可达500~600 km,异常集中分布在距震中200 km以内.其次,还有一些组分发生异常,如微量元素(B、F、Li和Sr)、常量成分(SiO2和Cl-)、气体组分(CO2、N2、CH4、H2和He)及气体总量等,它们仅在7级以上地震中较为常见.加强地下水动态监测,研究地下水水化学异常突变与地震的关系,对于构造活动性评价和地震预测预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53.
苗军 《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8(2):88-90
本文从制定完善的地震紧急救援预案、加强地震速报、建立专业化的地震紧急救援队伍、建立地震紧急救援工作数据信息库和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服务于地震紧急救援工作五个方面对推进地(市)级地震紧急救援工作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地(市)级地震紧急救援工作的努力方向和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454.
利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5个台站的波形资料,采用功率谱密度估计方法,提取了智利地震激发的地球球型自由振荡,并与地球初步参考模型(PREM)的理论自由振荡周期进行对比,发现球型振荡振型周期与地球初步参考模型预测的球型自由振荡周期基本吻合。所得结果可以进一步用来研究地震震源机制和地球内部结构,并对大地震的震源破裂分布给出一定的约束。 相似文献
455.
对华东地区1970年以来5级以上地震的月相效应进行了分析,表明该区地震活动具有明显的月相效应;分别对华东、安徽地区1970年以来4.5级和4级以上地震的月相调制比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华东MS5.5级、安徽MS5.5级以上地震活动受月相调制作用显著,分别提出了华东地区MS≥5.5级及安徽地区MS≥5.0级地震发生前月相调制比的定量预测指标,它对这两个区域大震的发生具有中、短期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456.
457.
458.
对榆林-济南输气管道经过的多种地貌和复杂地质灾害地区的黄土地质、山地、丘陵、水网密集区、采空区、活动断裂区的分布和性质进行了介绍;分析、评价这些地质灾害对管道的危害。针对不同地质灾害区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防护对策。 相似文献
459.
本文研究了中国近代的三列大震系列.在它们发生之前都出现过强震系列.在地震预报中,使用强震系列与大震系列及其公式:Ni'=Ni-k'/(1-b)k可以预报强震与大震.利用强震系列的相关性,预测大震系列也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460.
陈兰英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3,5(2):8-11
我国大部分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均处于地震区。这些地区人口稠密,建筑物集中,在地震中房屋严重破坏或倒塌是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直接原因。因此,有效提高我国城市建筑物抗御地震的能力,减少震害。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本文从设计和施工两个方面。就我国城市建筑抗震的工程对策,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