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7篇
安全科学   10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33篇
综合类   160篇
基础理论   34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3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71.
Change has been the leitmotif of Mongolia in recent years as the country rides on the back of a mining boom, but enormous upheavals tear apart Mongolian economic, political and social fabrics. Yet, Mongolian imagination continues to be imbued with the idea of nomadic herders, the quintessential pasture and rangeland dwellers of the steppes. The conflicting visions raise the question: “How is the livelihood of Mongolia’s nomadic herders responding to the diverse changes ushered in by the post-socialist economic reform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is question in the context of the growing artisanal and small-scale mining, which is described as informal mining, and argues that the Mongolian nomads are continually (re)adjusting their livelihoods through informal mining to cope with the variety of transitions triggered off by processes put in place by state policies. It argues that the nomadic herders are not only responding to climate change or poverty, but are also stepping up to seek a share of the mineral resource wealth that the state is promis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investors. The aim of the paper is to offer an alternative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mmodity rush by erstwhile rural-based nomadic herders of Mongolia, and to link their involvement in informal mining with global debates of political economy.  相似文献   
172.
A moving bio-film (MB), made from the inner tube of used tyres was applied in a conventional-aerobic-SBR for increasing the system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bio-sludge due to good sedimentation (the density of 1.925+/-0.21 g/cm(3)), non-biodegradability and re-usability of the media without any regeneration. The total bio-sludge mass of the MB-aerobic-SBR was about 30%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aerobic-SBR resulting in a reduction of the F/M value of the system and amount of suspended bio-sludge waste. The amount of suspended bio-sludge waste, SVI and SRT of the MB-aerobic-SBR under a low organic loading of 80+/-9.3g BOD(5)/m(3)-d were 1,485+/-146 mg/d, 51+/-3.7 ml/g and 10.1+/-5.1 days, respectively while they were 1,800+/-152 mg/d, 69+/-4.0 ml/g and 8.3+/-5.3 days, respectively in the conventional-aerobic-SBR. The BOD(5), TKN and TP removal efficiencies of the MB-aerobic-SBR were about 1-2, 2-3 and 10-12% higher, respectively,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aerobic-SBR. Also, the BOD(5) and COD removal efficiencies of the MB-aerobic-SBR were higher than 95% even when the system was operated with synthetic wastewater containing 800 mg/l BOD(5) under a very low HRT of 1.5 days (organic loading of 528+/-50.8 g BOD(5)/m(3)-d). The effluent BOD(5), COD, total kjeldahl nitrogen, total phosphorus and suspended solids of the MB-aerobic-SBR under a high organic loading of 528+/-50.8 g BOD(5)/m(3)-d were 45+/-5.1, 37+/-3.6, 4.1+/-1.0, 1.5+/-0.80 and 41+/-2mg/l,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73.
内蒙古干草原火险气候区划及火管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傅泽强 《灾害学》2001,16(3):1-5
利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干草原地区1953-1997年的火情及气候资料,全面系统地分析了草原火灾的时空分布规律,以影响草原火险的主要气候因子为指标,并考虑火发生的综合条件,确定了草原火险气候区划的指标系统,采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了火险气候区划,并提出了相应的火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4.
中国东部地区农业环境-经济系统耦合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部地区农业污染已成为我国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该研究对于推进与环境相协调的区域可持续发展实践、"建设美丽乡村"具有战略指导意义。首先建构了农业环境-经济系统耦合模型及耦合度评价类型;然后基于环境压力水平、强度等方面农业污染风险评价指标,以及农业经济水平、强度等方面农业经济系统评价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实证研究东部地区农业环境-经济系统耦合及其空间格局。东部地区农业环境-经济耦合空间发展不平衡,大致可划分为5大类型区,农业污染风险高且环境-经济耦合度较差的地区主要在冀北、冀南地区,鲁西北、鲁南地区,苏北地区、闽南地区及粤西地区等,这可为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业环境-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5.
采用《省级主体功能区划分技术规程》中经济发展水平指标的计算方法,以内蒙古101个旗、县、区为研究对象,选取各地GDP产值和人均GDP数值,探讨2000-2004年和2005-2009年两个时段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变化状况.结果表明,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差异十分显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在逐渐扩大,各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均衡,这种时空差异与内蒙古各县区的地理位置、经济基础、资源禀赋、发展策略、人力资源等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76.
在国内外学者对环境承载力与工业三废关系研究的基础上,探究了内蒙古环境承载力与工业三废间的关系.数据统计分析说明环境承载力与工业三废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但二者间不存在短期或长期的因果关系.实证分析说明近年来内蒙古环境承载力水平较低,但保持着稳步上升的趋势,缓解了工业三废带来的负外部效应.  相似文献   
177.
莱州湾东、南沿岸海(咸)水入侵的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莱州湾东、南沿岸地区是世界上具代表性的海水入侵区域之一,该地区有海水、埋藏卤水(古海水)两种不同的入侵类型。为揭示该地区地下咸-淡水过渡带复杂的水化学变化过程和地下淡水被侵染的机理,通过在典型地段咸-淡水过渡带的4条地下水观测剖面,进行了长期水化学监测分析。研究表明,现代海水、卤水在入侵过程中的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有明显不同;地下水与含水岩层间的离子交换与离子吸附作用对咸水的地下入侵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8.
康滇地轴东缘不同时代碳酸盐地层中铅锌矿床的铅同位素研究表明 ,其2 0 7Pb/2 0 4 Pb与2 0 6 Pb/ 2 0 4 Pb呈良好线性关系 ,2 0 7Pb/ 2 0 6 Pb和2 0 8Pb/ 2 0 6 Pb为一常数。结合对本区矿床的稀土元素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的研究 ,判定不同层位铅锌矿床是在同一个成矿体系同时形成的 ,一次成矿 ,其成矿年龄为 2 4 5Ma(峨眉运动 ) ;同时说明不同矿床成矿金属有相同的来源 ,主要来自上地幔。成矿硫以来自地层中的硫酸盐还原硫为主 ,幔源硫次之。本区铅锌矿床的成矿作用与峨眉山玄武岩的喷流关系密切 ,这是与著名的MVT型铅锌矿床的显著区别。  相似文献   
179.
催化铁内电解法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催化铁内电解法是一种新型的有效处理废水的方法。在传统的铁碳内电解中加入无机催化剂铜,扩大原电池的两极电位差,使更多的有机物得到还原。结果表明,催化铁内电解法可改善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可生化性,使活性艳红染料废水的B/C比从0升高到0.15。运行成本低廉、预处理能耗低,催化剂铜经连续运行数月后未发生纯化现象,只需一次性投资。  相似文献   
180.
太湖东部湖湾大型水生植物分布对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调查了太湖东部湖湾(贡湖湾、光福湾、渔洋湾)秋季沉水与浮叶植物的种类组成、覆盖度及水体理化性质,分析了大型水生植物的生长与分布对湖水总氮、总磷、透明度与叶绿素(Chl-a)等水质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太湖东部不同湖湾大型水生植物的分布状况具有明显差异,其分布频度在4.8%~95.2%,并以马来眼子菜分布频度最高.大型水生植物的生长对水体营养盐含量、理化因子等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水生植物生长区湖水不同形态营养盐含量均低于无水生植物生长区,其总氮与总磷平均含量分别低约39%与51%.此外,蓝藻水华首先会在有水生植物生长的区域堆积,且沉水植物生长优势区蓝藻水华堆积程度要高于浮叶植物生长优势区,表现为该区域Chl-a平均浓度最高,达11.15mg/L,而浮叶植物区Chl-a平均浓度为9.98μg/L,无水生植物区的水华堆积程度最低,其Chl-a平均浓度为7.19mg/L.因此,针对不同水生植物生长区,其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策略亦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