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3篇
  免费   382篇
  国内免费   270篇
安全科学   1036篇
废物处理   15篇
环保管理   167篇
综合类   854篇
基础理论   194篇
污染及防治   107篇
评价与监测   81篇
社会与环境   52篇
灾害及防治   51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235篇
  2011年   257篇
  2010年   210篇
  2009年   173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167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轧钢厂是大型冶金联合企业产成品后续加工单位,具有生产过程连续、工艺复杂的特点,其生产的原料坯须经过加热后,才能进行生产轧制.而加热燃料是高焦炉混合煤气,属易燃易爆、易中毒能源介质.为消除煤气在生产使用中出现的突发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需制定应急救援预案.  相似文献   
132.
我国海洋灾害应急管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齐平 《海洋环境科学》2006,25(4):81-83,87
在分析我国海洋灾害的基本情况和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加强我国海洋灾害应急管理的必要性。目的已经建立起国家应急管理体制和海洋灾害应急管理体制,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文章从加强海洋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抓好预案的制定和落实工作,加强应对海洋灾害的能力建设等血个方面对加强海洋灾害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3.
为使开放避难场所符合公众自行避难的实际情况,借鉴Huff模型量化公众选择行为,构建双阶段选址-分配模型,第1阶段确定开放避难场所位置,第2阶段将溢出容量的灾民二次分配到有剩余容量的避难场所,并利用改进粒子群算法进行求解。研究结果表明:双阶段选址-分配模型能够实现同一需求点灾民前往不同避难场所的过程,管理者干预政策能够使服务人数大幅度增加,避免资源浪费、灾民流离失所且二次分配情况主要依赖于第1阶段的结果。研究结果可为管理部门规划应急避难场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4.
针对工程中所遇到的撞击问题,在事先仅知道初速度的情况下,研究分析了半无限线性粘弹性地基上的钢筋混凝土方板受低速刚体撞击时的动力响应问题。与高速冲击问题中板结构发生局部破坏的情况不同,低速撞击下板结构发生的是整体响应破坏,因此计算时主要考虑结构的整体响应,但仍须考虑撞击局部损伤影响。建立了局部变形和整体响应间的关系模型,根据该模型推导出钢筋混凝土方板在低速撞击下位移响应w(x,y,t)和撞击反力p(t)的表达式,并结合算例讨论了粘弹性地基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5.
Introduction: For many reasons, including a lack of adequate safety training and education, U.S. adolescents experience a higher rate of job-related injury compared to adult workers. Widely used social-psychological theories in public health research and practice, such as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may provide guidance for developing and evaluating school-based interventions to prepare adolescents for workplace hazards and risks. Method: Using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approach, the current study explores whether a modified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model provides insight on 1,748 eighth graders’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OSH) attitude, subjective norm, self-efficacy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 before and after receiving instruction on a free, national young worker safety and health curriculum. Reliability estimates for the measures were produced and direct and indirect associations between knowledge and other model constructs assessed. Results: Overall, the findings align with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adequately fit the data; most path coefficients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nd knowledge has indirect effects on behavioral intention.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es suggest that the knowledge, attitude, self-efficacy,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 measures each reflect a unique dimension (reliability estimates ≥0.86), while the subjective norm measure did not perform adequately. Conclusion: The findings presented provide support for using behavioral theory (specifically a modified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o investigate adolescents’ knowledge, perceptions,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 to engage in safe and healthful activities at work, an understanding of which may contribute to reducing the downstream burden of injury on this vulnerable population—the future workforce. Practical application: Health behavior theories, commonly used in the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have utility and provide guidance for developing and evaluating OSH interventions, including those aimed at preventing injuries and promoting the health and safety of adolescent workers in the U.S., who are injured at higher rates than are adults.  相似文献   
136.
为有效解决在保证高效完成救援任务的同时考虑受灾民众行为,进而提高灾民对救援处置效果的满意度问题,结合行为运筹学相关理论和不公平厌恶理论,提出民众对于应急物资到达时间的风险感知度量模型,以及民众对于所得到的应急物资数量的公平满意度度量模型,构建基于灾民心理感知的应急物资多阶段调度模型,解决应急物资到达时间风险感知、物资分发数量公平满意度等多目标下的调配决策问题;设计基于蚁群优化思想的求解算法。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实例分析对比验证了模型在提升灾区民众对于应急物资分发策略满意度方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7.
为研究社会资本对山区居民应急避险能力的影响,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社会资本与山区居民应急避险能力各要素之间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个人网络对避险知识和避险意识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避险行为影响不显著;信任与避险知识和避险意识呈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与避险行为呈反向影响,但信任可以通过避险知识和避险意识间接正向影响避险行为;互惠对避险知识影响不显著,但互惠与避险意识和避险行为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避险知识和避险意识对避险行为呈显著正向影响,其中避险意识对避险行为影响更为显著。因此可以通过增加山区居民社会资本的方式提高山区居民山洪灾害应急避险能力。  相似文献   
138.
为明确突发事件安全舆情传播与演变路径,提高企业防控突发事件安全舆情传播风险能力,降低衍生灾害发生概率,在文献分析及事故致因理论基础上,构建突发事件安全舆情传播与演变过程的系统动力学(SD)模型,并运用Vensim软件对以江苏响水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3.21”特别重大爆炸事故为例进行仿真实验,模拟安全舆情传播与演变动态过程。结果表明:突发事件安全舆情传播与演变主要受事件自身、媒体、相关企业监管层、相关企业执行层4个主体的共同影响,其中事件自身因素起效时间最早,相关企业监管层影响作用最大、维持时间最持久,相关企业执行层影响最直接。  相似文献   
139.
为分析和比较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过程中,由不同类型组织个体及其不同频次合作关系构成的应急复杂组织网络的微观结构特征,研究运用表征个体差异和关系强弱的改进模体分析方法,以中国和美国国家应急组织合作网络为例,比较分析其基元同构与异构特征。结果表明:中美应急组织系统不同类型的应急主导和支持组织构成的主要合作模式具有同构性,但子图结构数量分布具有异构性;考虑个体间关系频次差异,中美应急组织网络基元合作模式具有形式同构但相对数量分布异构的特征;比较而言,美国合作网络为分布式、分权化和关系型基元构型,中国合作网络具有集中式、集权化和契约型基元特征。  相似文献   
140.
农地整治权属调整是实现农业规模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而农户有效参与是推动权属调整的内在动力,研究农地整治权属调整中农户认知对其行为响应的作用机制,有助于高效引导农户参与权属调整,并为制定农地整治权属调整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基于改进计划行为理论和湖北省11个县(市、区)1044份农户抽样调查数据,采用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探究了农地整治权属调整中不同类型农户认知对其行为响应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地整治权属调整中农户行为逻辑符合改进计划行为理论,农户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交互影响行为意愿,进而转换为行为响应,政府支持在行为意愿和行为响应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总体上,农户行为响应是"自发性""诱发性"和"约束性"三重行动逻辑的结合,且"自发性"占主导地位。多群组结构方程估计结果表明,纯农型与兼业Ⅰ型农户的行为响应受到"自发性""诱发性"和"约束性"三重影响,兼业Ⅱ型农户受到"自发性"和"诱发性"双重影响,非农型农户仅受到"诱发性"单一影响。因此,为引导农户积极参与农地整治权属调整,应该分别针对各类农户相应地提高其参与的"自发性"和"诱发性",降低"约束性",充分发挥农村社会经济组织的作用,将四种不同类型农户的利益需求统筹考虑,降低权属调整过程中利益协调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