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3篇
  免费   172篇
  国内免费   168篇
安全科学   950篇
废物处理   21篇
环保管理   84篇
综合类   387篇
基础理论   35篇
污染及防治   70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19篇
灾害及防治   5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281.
为计算危险化学品泄漏后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的概率,提高风险评估的量化水平,对点火概率的取值进行研究。从模型计算和直接取参考值2个方面探讨点火概率的取值问题,提出不同情形下的取值建议,并结合案例应用对点火概率2种取值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点火概率模型计算不确定性较大且适用性有限,而直接取值的参考值均由一系列事件统计而得出,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实际取值更倾向于根据经验数据或已有的数据进行取值,但取值时需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如安全条件等)进行适当的修正,以便取值更科学。  相似文献   
282.
针对煤矿瓦斯爆炸灾害子系统的复杂非线性动力学特性,以南方某省1958—2007年的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发生数构建时间序列,应用霍斯特时间序列数据的标度行为,提出瓦斯爆炸时间序列的重标极差分析(R/S分析)方法。结果表明:瓦斯爆炸时间序列的霍斯特指数为0.550 2,分形维数为1.449 8,其分式布朗运动轨迹表现出一定的持久性和非高斯性。为诊断瓦斯爆炸事故时间序列变异年份,对时间序列进行分段R/S分析,获得变异年份为1974年,以1974年为分界点构成2个时间序列,霍斯特指数分别为0.589 1和0.697 5,分形维数为1.410 9和1.302 5,与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时间序列的持久性趋势一致。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时间序列看似无序却蕴藏规律,反映了系统的动力学变化特征,R/S分析方法可以描述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时间序列的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283.
杂质对硝酸铵水溶液临界爆炸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制装置对含杂质的硝酸铵水溶液临界爆炸温度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Cl-单独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硝酸铵溶液的热分解,提高了其临界爆炸温度;pH值一定时,随着Cl-浓度的增大,硝酸铵水溶液的临界爆炸温度呈指数形式降低;Cl-浓度一定时,pH值越小,硝酸铵水溶液的临界爆炸温度越低;油脂会降低硝酸铵溶液的热稳定性.该结果...  相似文献   
284.
本研究首先通过批量实验考察了氢氧化镁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性能,再通过底泥模拟释放实验考察了氢氧化镁覆盖和添加控制底泥中磷向上覆水体释放的效果及机制.结果表明,氢氧化镁对水中磷酸盐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其投加量的增加有利于水中磷酸盐被其所吸附去除,与Langmuir模型相比,其对水中磷酸盐的等温吸附行为更适合采用Freundlich和Dubinin-Radushkevitch (D-R)模型加以描述.氢氧化镁覆盖可以有效地控制底泥中磷向上覆水体的释放,使得上覆水中SRP浓度处于较低的水平,即使覆盖层的结构完整性受到扰动破坏而导致覆盖材料与表层底泥的混合,氢氧化镁仍然可以有效地控制底泥中磷向上覆水体的释放.氢氧化镁覆盖和添加均可以有效地降低最上层(0~10 mm)底泥间隙水中SRP的浓度,这对于其覆盖和添加有效控制底泥中磷向上覆水体的释放是至关重要的.人工合成的氢氧化镁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性能优于商业购买的氢氧化镁,前者控制水体内源磷向上覆水体释放的效果也优于后者.以上结果显示,氢氧化镁是一种有希望用于控制水体底泥内源磷释放的活性覆盖和改良材料.  相似文献   
285.
针对爆炸过程反应机理异常复杂,实验检测手段对其认识匮乏的现状,综述了量子化学、反应分子动力学等分子模拟方法的特点及研究进展,分析了分子模拟技术在燃爆机理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包括量子化学方法对于燃料热解/燃烧、瓦斯等可燃体系爆炸过程的微观基元反应步骤、反应能垒及热力学参数的计算,以及反应分子动力学(ReaxFF MD)在含能材料、可燃混合气等复杂爆炸体系获取可能的反应路径及中间自由基变化的应用。对分子模拟方法在爆炸领域研究的应用提出了建议及展望,指出ReaxFF MD和密度泛函理论(DFT)相结合是一种研究复杂爆炸体系微观反应机理极具潜力的方法,借助先进的分析检测手段对模拟方法的验证及修正,能获取更准确、全面的微观反应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286.
针对铝穹顶储罐雷击问题,开展了回击后长持续时间雷电流分量作用下的铝合金板烧蚀损伤试验研究,分析了铝穹顶储罐损伤及油气燃爆风险。结果表明:当直流分量为164 C时,2 mm铝板发生穿孔,铝穹顶储罐存在雷击燃爆风险;当直流分量≤157 C时,未穿孔,背面温度最高为480℃,存在燃爆风险,铝穹顶储罐存在雷击燃爆风险;当直流分量196 C时,4 mm铝板发生穿孔;当直流分量为196 C时,6 mm铝板未发生穿孔,背面温升为125℃,小于205℃,铝穹顶储罐不存在雷击燃爆风险。  相似文献   
287.
为研究海上钻探平台井喷燃爆事故后果,运用FLACS软件对某深海钻探平台井喷爆炸事故进行模拟,研究在不同事故场景下气云爆炸发展过程及平台荷载分布规律,讨论井喷速率、风向、点火位置等对爆炸超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泄漏速率增加,爆炸强度和爆炸范围均增大,爆炸严重程度不仅与井喷速率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平台结构影响;点火位置会对爆炸超压产生影响,在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气体比例为化学理论当量比处点燃气体,生活区承受的爆炸超压最大;在设施及建构筑物分布较为密集、拥塞度较高的地方产生的爆炸超压更大。研究结果可为可为平台的阻隔防爆性能设计与应急响应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88.
为了预防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瓦斯爆炸事故,利用20 L球形爆炸装置,通过改变粉尘仓充压压力产生不同的扰动,研究9.5%CH4浓度下不同扰动条件对CO2抑爆特性的影响。通过对所得参数进行分析,得到CO2抑爆特性与初始扰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均匀静置状态,初始扰动的存在均能提高CH4的爆炸强度,当引发初始扰动的粉尘仓压力为1.5 MPa时,最大爆炸压力达到0.78 MPa;随CO2浓度增大,爆炸强度整体下降,呈二次下降趋势、最大爆炸压力时间呈上升趋势,且各初始扰动压力间爆炸强度均大于均匀静置状态、最大爆炸压力时间小于均匀静置状态;同时利用CHEMKIN软件得到绝热平衡压力,计算热损失参数发现,同一气体混合比例工况下,初始扰动状态的热损失及热损失分数明显低于均匀静置状态的,且当CO2浓度为15%时,差距最大,不同初始扰动间热损失及热损失分数最小值分别为0.013 19 kJ/m2,17.9%,远小于静置状态下0.036 29 kJ/m2,46.4%,说明初始扰动对于CO2抑爆效果存在削弱作用。  相似文献   
289.
A study on the obstacle-induced variation of the gas explosion characteristics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A study on the variation of the gas explosion characteristics caused by the built-in obstacles was conducted in enclosed/vented gas explosion vessels. It has been well known that the obstacles in pipes and long ducts would accelerate the flame propagation, and cause the transition from deflagration to detonation. In this study, the explos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flame behavior of vented explosions and constant-volume explosions were investigated.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in a 270-liter and 36-liter hexahedron vessels filled with LPG–air mixture. The explos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as mixture were determined by using a strain-responding pressure transducer. The flame behavior was recorded by using a high-speed video camera. The shape and the size of the obstacle, and the gas concentration, were adjusted in the experiments.

It can be seen fro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at, instead of being accelerated, the flame propagation inside the explosion vessel is decelerated by the plate obstacles fixed at the bottom of the vessel. Als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nclosed explosion are not so affected by the built-in obstacles as those of the vented explosion are.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eddy-induced turbulence behind the obstacle decelerates the flame propagation.  相似文献   

290.
A novel 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minimum ignition energies of flammable dusts is introduced. Unlike the conventional apparatus (the Hartmann tube), this new apparatus employs a vibrating mesh to produce a dust cloud. Using three kinds of powders, namely lycopodium, anthraquinone and polyacrylonitrile, which are designated as the samples for calibration by the 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 (IEC, 1994) standards, fundamental characteristics were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 Concerning the minimum ignition energies (MIEs), the new testing apparatus worked well for two samples, lycopodium and polyacrylonitrile. The MIE for anthraquinone, however, was by far larger than the expected value. We concluded that the aggregation of anthraquinone particles is the main cause of the difference and is attributable to both the tribo-charges acquired by the particles when passing through the mesh and the filamentary shape of the crystal. Other essential factors for characterizing the testing apparatus, such as the concentration of dust, the shape and spacing of the sparking electrode system, and the impedance of the sparking circuit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