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24篇
安全科学   192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32篇
综合类   118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介绍了XZKP型高效空塔喷淋烟气脱硫装置的技术原理、技术特点、中试及工业化试验的情况。该技术通过改进工艺和结构,在提高脱硫效率和脱硫剂循环利用率两项技术上成效显著,用户可在不增加装置投资的前提下,获得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62.
刘宗桃    赫飞    帅明明  刘天奇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8,14(11):154-159
为了实现对喷涂车间内挥发分浓度的检测,进行20 L球形爆炸特性测试实验,分析了油漆挥发分主成分及爆炸特性,根据油漆挥发分受热易挥发遇冷易凝结的物理特性、采样器采样原理、滤膜增重法测量原理以及基于单机片C++软件程序编写的电路智能控制技术,设计1种喷涂车间挥发分浓度检测装置。研究结果表明:油漆挥发分主成分具有爆炸性,且随着油漆颗粒物浓度增大,爆炸压力也增加。设计的装置对挥发分的采集率都在90%以上,总采集率为93.1%~98.9%,装置能够较为准确地检测挥发分浓度。  相似文献   
63.
提高电子元器件使用可靠性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迎 《环境技术》2008,26(4):19-22
针对实际工作中元器件使用可靠性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在实际工作的经验积累和技术研究总结,在电子元器件的选择与检测控制等方面,提出了提高电子元器件使用可靠性的方法。实践证明,这些方法可以直接应用于电子元器件的工程选择与检测控制。  相似文献   
64.
1/f噪声,由于其能够反映器件的质量与可靠性参数,其研究受到重视。本文首先较为系统地介绍了1/f噪声源两种较为成熟的理论:迁移率涨落模型和载流子涨落模型,最后介绍了几个1/f噪声与半导体器件参数漂移相关的实例。  相似文献   
65.
由雾滴的表面的组分方程和能量方程入手,探讨雾滴在静止的高温环境中的热质交换及生存时间。应用折算薄膜理论,通过特征时间的比较,提出雾滴与高温环境主要通过沸腾机制实现热质交换;考虑滴径与速度变化的耦合作用,应用数值方法研究雾滴在强迫对流环境中与高温环境的热质交换情况。结果表明:对于滴径较小的雾滴不可能达到火焰区或可燃物表面实施火焰冷却和表面冷却,其灭火作用主要依赖于汽化吸热。  相似文献   
66.
商用厨房火灾的最主要原因是油锅的持续高温引发食用油自燃起火,食用油极易复燃的火灾行为大大增加了其扑救难度,通过实验表明,细水雾灭火剂极强的冷却作用能够有效扑救食用油火灾.  相似文献   
67.
为监测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异常生理状况,进而保障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与作业人员生命健康,在分析手腕处6个测量位置信号质量的基础上,获得最佳信号采集位置,并结合事故成因,从光电容积脉搏波(PPG)信号中提取心率、脉搏周期、振幅等生理参数作为评价指标,研制一款针对有限空间特殊作业人群的手腕处脉动生理信息监测设备;并进行系统稳定性测...  相似文献   
68.
A novel nanocomposite was synthesized by incorporating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flame-retardants and its extinguishing performance was tested for gaseous fires. The nanocomposite consists of the inorganic magnesium hydroxide (MH) nanoparticles as the dominant component, the nitrogen-based melamine cyanurate (MCA), and the phosphorus-based ODOPB. The wet mixing, dry mixing, and ultrasonic agitation were employed in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to enhance the homogeneity of the nanocomposite. The prepared powders were characterized using a series of analytical instruments including X-ray diffraction (XR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thermal gravity analyzer (TGA), and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 (DSC). The efficiency of various samples in extinguishing gaseous fires was investigated in a lab-scale extinguishing system. The fire extinguishing tests indicated that the nanocomposite is considerably more effective in fire extinguishing than other powders in terms of extinction time and agent mass consumed. The fire extinction time of nanocomposite was 45.2% shorter than that of commercial ABC-MAP powder. Furthermore, the consumed amount of nanocomposite was 63.2% less than that of commercial powder. In addition, the order of extinguishing mass concentrations was as follows: the novel nanocomposite (103.7 g/m3) < MH/MCA (148.1 g/m3) < MH/ODOPB (155.6 g/m3) < MH (170.4 g/m3) < commercial ABC powder (281.5 g/m3) < MCA/ODOPB (384.1 g/m3). The fire suppression mechanisms of the nanocomposite were also discussed. It was inferred that the extinguishing mechanism of nanocomposite comprised of simultaneous chemical and physical inhibition actions involving chemical inhibition action, cooling action, and asphyxiation action. This study provides a promising attempt to gain benefits from the striking features of nanotechnology and flame-retardants in extinguishing gaseous fires.  相似文献   
69.
结合对电气可靠性技术的宏观分析态势及安全减灾[9][10]的迫切要求,研究了实用的漏电开关质量可靠性评价指标及分析模型;针对漏电开关的故障,提出了构筑现代民用建筑(多指住宅)供用电安全网络的实施要点及有关标准化措施。  相似文献   
70.
黄三明 《环境工程》2002,20(2):41-44
简要介绍带式运输机防尘装置的研究设计和工程应用情况。实际应用结果表明 ,该装置能长期有效地控制带式运输机尘源 ,便于工人操作和维护检修 ,并可使排风量平均降低 5 0 %以上 ,大大节省了一次投资、运行费和维护管理费 ,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