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1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91篇
安全科学   152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113篇
综合类   275篇
基础理论   61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34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5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531.
主要阐述了电子设备应用于不同场所,遇到的各种复杂的环境因素、;如高温、高湿、低温等,这些环境因素的存在将影响电子信息产品的可靠性,本文简要介绍了如何选用温湿度箱。  相似文献   
532.
This paper describes a four-year programme of “action research” (AR) undertaken with six communities in the UK, referred to as the Evaluating Low-Carbon Communities (EVALOC) project. The research combined a programme of research events with phased household-level monitoring of energy and carbon-reduction interventions. The carbon-reduction interventions were funded by the UK’s Department of Energy and Climate Change prior to the onset of the research. AR has recently been adopted within the context of environmental behaviour change programmes in the UK, with a number of methodological challenges. The EVALOC project’s challenges included developing a collaborative research design; building reciprocity between the researchers and research participants; dealing with biases and burdens in the research process; ensuring analytical rigour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primarily qualitative evidence and dealing with the long-term and process-driven outcomes that arise from such interactions. This paper explores and discusses the challenges of AR in relation to selected research outcomes from EVALOC. We conclude by suggesting that the AR approach has helped to build capacity in the participating low-carbon communities (LCCs), through supporting the design, delivery and evaluation of their energy and carbon-reduction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533.
湿法烟气脱硫液气比的影响因素及参数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湿法烟气脱硫系统中液气比的影响因素及参数确定,在脱硫系统设计阶段,确定合理的液气比可以提高脱硫效率,降低系统电耗。  相似文献   
534.
535.
为探究节理岩体在节理扩展-节理破坏-岩体失稳过程中的力学特性变化及变形破坏规律,采用块体离散元软件3DEC进行数值模拟,对节理岩体中隧道开挖后围岩的应力变形状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法向刚度较小时,可能造成的塌方范围大,法向刚度较大时,造成的塌方范围小;节理剪切刚度对隧道塌方范围的影响较小;节理内摩擦角变化对断层塌落体及上覆未塌落体范围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36.
烟花爆竹企业安全监控预警系统采用分散监控与集中管理的监控策略,不仅可以实现传统的视频监控和记录功能,对烟花爆竹企业生产现场及厂区的工作情况进行实时监视和录像;还可以对烟花爆竹企业安全生产参数(如温度、湿度、静电等)实时采集与处理,对烟花爆竹企业内部及周边的动态安全状况实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警情设定自动做出相应的监控预警及应急响应,如声光报警等;同时,对烟花爆竹等危险源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包括死亡、重伤和轻伤等)进行模拟与分析,为事故的应急救援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537.
分别建立简支梁和调谐质量阻尼器(TMD)的运动方程,并采用振型叠加法建立与其对应的广义坐标方程,同时结合现代控制理论,采用状态空间法建立与其对应的状态方程,运用SIMULINK仿真系统对简支梁桥进行了动力仿真分析。首先对未布置TMD的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并与Newmark-β法编程计算的结果对比,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十分接近,说明了SIMULINK方法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对布置TMD的桥梁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TMD参数对减振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动力学解释,所得出的优化参数,可供工程控制参考。  相似文献   
538.
氯离子含量对循环半干法烟气脱硫装置操作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循环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在巨宏热电厂135MW机组上的应用,研究了终产物中氯离子含量对操作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终产物中氯离子含量的增加,脱硫效率明显上升,趋近绝热饱和温度提高,布袋除尘器的喷吹周期缩短。  相似文献   
539.
利用热重试验对粒径小于0.2 mm的长焰煤煤粉进行了不同氧体积分数(21%、40%、50%、60%和80%)和升温速率(20℃/min、30℃/min、40℃/min、50℃/min和60℃/min)的25种工况下煤氧复合过程中热解特性的测定,分析了两种因素对各特征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热失重速率为基准,长焰煤在含氧气氛下的热解过程可分为失水失重阶段、氧化增重阶段及着火、燃烧和炭化3个阶段;通用着火特性指标越大,煤样燃烧特性越好,自燃点越小,煤样工业分析结果应与其实际生产过程中的自燃危险性相结合;升温速率不变时自燃点随氧体积分数上升而下降,而煤氧复合时间随氧体积分数上升呈现先降低再微弱增加的趋势;氧体积分数一定时自燃点随升温速率上升而上升,煤氧复合时间则随之下降。对自燃点及煤氧复合时间进行均值无量纲化,并将其与无量纲化升温速率进行拟合,决定系数(R~2)约为1.0;提出了煤氧复合难易程度参数(D),计算结果表明,即使自燃点随升温速率上升发生滞后,煤氧复合难度仍然减弱。  相似文献   
540.
不同施氮水平对再生水灌溉土壤释氮节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媛  李平  齐学斌  胡超  郭魏 《环境科学学报》2016,36(4):1369-1374
土壤供氮能力是影响土壤氮素利用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再生水灌溉和施氮水平均影响着土壤供氮能力,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长期再生水灌溉土壤氮素的转化特征可为合理施肥及农产品增产增效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选择河南新乡洪门试验站温室大棚内长期再生水灌溉和清水灌溉土壤,试验共设8个处理:A(N200)(施氮量200 mg·kg-1)、A(N160)(施氮量160 mg·kg-1)、A(N140)(施氮量140 mg·kg-1)、A(N100)(施氮量100 mg·kg-1)、A(N0)(施氮量0 mg·kg-1)、E(清水灌溉常规施氮)、CK(清水灌溉不施氮)、Re CK(再生水灌溉不施氮),采用实验室内常温培养法,分别在培养的7、14、21、28、35、42 d测定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及全氮含量,并分析了土壤氮素矿化量和氮素矿化速率的变化,通过Freundlich线性等温吸附模型及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了土壤吸附参数Kd和氮素矿化势N0.结果发现,培养前期土壤氮素矿化较快,释放的氮量较高,中后期变化较慢,土壤供氮平稳,同一时段不同处理间土壤累积矿化氮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明不同外源氮肥输入对土壤氮素的矿化能力影响显著,A(N160)处理的供氮能力最强;同时,在培养前期Re CK处理的土壤氮素矿化累积量显著高于CK处理,表明再生水灌溉较清水灌溉促进了土壤氮素的矿化,显著提高了土壤氮素活性;土壤氮素的矿化速率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但降幅依次减小并趋于平稳,且不同施氮处理再生水灌溉土壤氮素矿化速率显著高于清水灌溉;不同土壤肥力水平(B0)、外源施氮A(N160)调控,土壤氮素矿化潜势可表达为N0=B0+117.5072t-0.1062.因此,外源氮肥输入显著影响了土壤氮素释放节律,再生水灌溉辅以适宜的施氮量可促进土壤氮素矿化,提高土壤氮素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