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9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38篇
安全科学   62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216篇
综合类   353篇
基础理论   159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121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92篇
灾害及防治   7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21.
餐厨垃圾综合资源化处理技术实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淼  刘阳  卢海威  李娟  肖娟 《环境工程》2012,(Z2):321-322,423
在目前餐厨垃圾处理现状基础上,介绍了一种餐厨垃圾处理工艺,采用机械生物处理技术,包括收运系统、粉碎分选预处理、厌氧发酵生物处理、沼气热电联供、有机堆肥、废水处理、除臭系统多个环节,分离出油脂进行回收,垃圾厌氧发酵产生沼气发电,沼渣进行堆肥,以期实现餐厨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解决"垃圾猪"、"地沟油"问题。  相似文献   
122.
为研究施用餐厨垃圾调理剂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以果园土壤为研究对象,从时间、空间维度解析长期施用餐厨垃圾调理剂对土壤有机碳积累、组成及其分布规律的影响,结合CPMI(碳库管理指数)和相关性分析,揭示施用餐厨垃圾调理剂对土壤碳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施用餐厨垃圾调理剂可显著提高土壤中w(TOC)(TOC为总有机碳),并随施用时间的增加逐渐向深层土壤迁移,改善TOC分布状况.随着施用餐厨垃圾调理剂时间的增加,0~20 cm土壤层中w(NOC)(NOC为非活性有机碳)和30~40 cm土壤层中w(AOC)(AOC为活性有机碳)呈增加趋势,AOC分配比例低于NOC分配比例.随着施用时间的增长,0~30 cm土壤层中w(POC)(POC为颗粒有机碳)显著提高,最大值为42.94 mg/g,MOC(矿质结合态有机碳)分配比例与POC分配比例呈相反变化趋势,有利于提高土壤碳稳定性.各土壤层中CPMI均大于空白对照组,最大值为154.437,表明施用餐厨垃圾调理剂有利于提升土壤肥力.相关性分析表明,w(POC)与pH呈负相关,与含水率、EC(电导率)、w(OM)(OM为有机质)呈正相关,其中与含水率相关性最高(R=0.91).可见,长期施用餐厨垃圾调理剂对提高果园土壤碳汇、改善土壤肥力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土壤碳汇的新型土壤调理剂的研发与应用.   相似文献   
123.
基于生态足迹的中国可持续食物消费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人们饮食需求的不断多样化,可持续食物消费已成为一个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为了探寻可持续的食物消费模式,重点分析了中国食物消费结构演变趋势及特征,运用生态足迹模型量化中国食物消费结构的环境压力动态变化;基于可持续食物消费的内涵,结合中国均衡膳食和环境的可持续性指标,构建食物生态承载级别衡量标准,并据此建立了符合中国食物消费习惯、满足营养摄入需求、环境压力小的可持续食物消费模式。结果显示:中国食物消费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增大,1978-2013年中国食物消费人均生态足迹增长了154.49%,2008年出现生态赤字,2013年赤字值为0.0705 ghm2;食物生态承载级别持续恶化,2008年生态承载级别由“较高”下降到“中等”;可持续食物消费模式的构建使得人均生态足迹下降了12.92%,表明转变食物消费模式是解决食物消费生态环境压力这一矛盾问题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4.
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有限的资源不能支撑无限增加的人口,面对高速增长的人口,人们产生了种种不同的认识。本文分析了人口增长与食物供给,人口增长与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矛盾;阐述了最大人口容量及经济最优人口计算需要考虑的因素和基本;提出我国必须坚持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这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5.
本文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研究了我国沿海城市的生态危机、剖析了生态危机的根源并提出了调控机制。由于沿海城市的生态问题存在着较大的共性。本文提出的措施对其他沿海城市解决生态危机也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6.
论长江流域生态危机与生态建设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揭示了长江流域大面积山丘、水系生态系统普遍恶化,特别是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以及因此而带来的一系列严重后果。根据史料、统计资料及实测成果等,分析了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着重研究了水土流失等生态失调现象与森林植被的紧密关系及其演变规律,探讨了进行绿色生态建设的必要性、可能性与可行性。最后提出了建设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的宏观战略和微观措施。  相似文献   
127.
ABSTRACT: The present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crises are due to increasing per capita demands as well as increasing populations. The role that traditional pricing policies have played in promoting these demands is discussed. The reduction or stabilizing of per capita demands is advocated through the use of Conservational Pricing mechanisms which charge higher average prices for high consumption. An example of the effect of Conservational Pricing in the water supply industry is given.  相似文献   
128.
中国有机食品的生产和认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的有机食品开发和认证工作起步于上个世纪末。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有机食品的开发行为已基本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更多的基地、企业、高校、科研单位以及政府部门都参与到这一新兴产业中,有机食品产业蓄势待发。目前,如何正确分析和处理有机食品开发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以引导和促进该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总结近年来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有机食品开发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更多的人参与到有机食品认证管理的讨论之中。  相似文献   
129.
张冰  孙晨翔  文湘华 《环境科学》2022,43(3):1529-1534
为深入理解有机负荷率(F/M)对活性污泥(AS)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以F/M(以BOD/MLVSS计,下同)设计建议范围0.2~0.5 kg·(kg·d)-1为依据,将采集的AS样品分为3组,运用基于随机矩阵理论(RMT)的网络分析方法,解析了不同F/M条件下的AS微生物生态网络拓扑性质及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较低的F/M...  相似文献   
130.
Concentrations of heavy metals (Pb, Zn, Cd, Cu) were determined in soils and vegetables (chrysanthemum, spinach and four cultivars of Chinese cabbage from the area adjacent to a Pb/Zn mine in Shaoxing,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and compared with the Chinese National Standards for Soil Environmental Quality. The accumul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cabbage cv. Siyuegreen was investigated at different distances from the center of the mine. The vegetable plantation soils were polluted with Pb, Cd, Cu and Zn, especially by Pb and Cd. The levels of Pb and Cd were 20 and 30 times higher than the permitted standards, indicating that this Pb/Zn mining area is unsuitable for agricultural use. Chinese cabbage, chrysanthemum and spinach had different enrichment coefficients. The enrichment coefficient of Cd from soil to roots of chrysanthemum was >80% and from roots to leaves of cabbage cv. Shanghaigreen was >120%. These vegetables were polluted by heavy metals and could not be regarded as safe for human consumption. Environmental accumul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the vegetable plantation soils was proportional to heavy metal accumulation in vegetables and both were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the distance from the lead/zinc mi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