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6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398篇
安全科学   119篇
废物处理   20篇
环保管理   95篇
综合类   809篇
基础理论   156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63篇
评价与监测   38篇
社会与环境   125篇
灾害及防治   54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8 毫秒
991.
ABSTRACT: Incised channels are caused by an imbalance between sediment transport capacity and sediment supply to the stream. The resulting bed and bank erosion alter channel morphology and stability. Geomorphological models of incised channel evolution can provide guidance in the selection of engineering design alternatives for incised channel rehabilitation. This paper describes how incised channel evolution models may be coupled with a dimensionless stability diagram to facilitate evaluation of rehabilitation alternatives. In combination, the models provide complementary views of channel processes from geomorphic and engineering perspectives.  相似文献   
992.
岸滩侵蚀的环境工程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环境工程的角度讨论了岸滩侵蚀问题中建立分析模型的基本框架.讨论了岸滩岩土介质在风浪潮作用下,根据不同的侵蚀准则所建立的岸滩沉积物在近海迁移和传输的模型.得出了岸滩的侵蚀、演变过程由三相组成的结论,第一相是与饱和多孔介质经受动力载荷变形和损伤相联系的固态相;第二相是关于介质侵蚀和剥离的流-固态混合相;第三相是流动和沉积物运输的流体相.从分析讨论还可以看出,岸滩侵蚀演化的模拟分析可在岸滩介质的动力固结、悬浮介质扩散漂移及海浪流体动力学理论相互交叉的基础上,针对海岸环境工程问题中的观念和现象来建模并完成.研究表明,在分析海滩侵蚀和海岸演化过程的机理时,采用海洋环境工程学中的相关方法可以得到更符合实际状况的结果.用损伤力学方法建摸研究岸滩介质的侵蚀和沙化过程,可以将海岸沉积物的迁移速率描述为海床面上的等效摩擦剪应力、损伤状态、侵蚀参数及介质的孔隙冲蚀率的函数.在岸滩侵蚀和演化机理研究中将海岸沉积物的纵向迁移和横向迁移理论相结合的模型有一定的优越性,这为岸滩侵蚀与海岸演变提供了定量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93.
位于鄂西南边缘山区的利川市,具有独特的资源系统,该系统的结构特征是:自然资源结构空间差异显著,具有垂直分异和区域分异,自然生态系统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而趋于“单一化”;以产业结构为中心的经济关系松散,结构单一,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其资源系统特征是:自然资源系统的适应性欠佳;资源系统内部的物质循环、能量转化效率低;资源系统的调节功能不强。利种市资源系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处于不断发展和演变之中,其中  相似文献   
994.
为促进滇东黔西地区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发,开展了不同围压下的三轴压缩试验,研究了该地区松软煤岩的压缩力学特性及能量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裂隙增大了松软煤岩差应力-应变曲线峰后下降的速率,差应力-体积应变曲线从峰前屈服阶段开始左拐,表现出扩容现象,达到峰值强度后扩容现象愈加明显;围压增强了煤岩承压能力,对煤岩压缩变形过程中径向变形的抑制作用明显;围压条件下,松软煤岩的抗压强度、破坏模式及破坏角均符合Coulomb强度准则;围压几乎不影响弹性能的增长速率,但提高了煤样储存弹性能的能力,受割理等裂隙影响,耗散能与围压无明确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95.
为研究大同矿区综放开采的覆岩运动特征,以同忻矿8105工作面为研究对象,运用关键层理论确定了同忻矿8105工作面关键层分布,采用理论分析、相似材料模拟方法对压力拱的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并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对研究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同忻矿双系煤层开采条件下,关键层破断影响着压力拱的发展高度,沿工作面推进方向,压力拱的失稳步距为283~330 m。拱脚位置在工作面前方40~55 m,压力拱承载着大部分的覆岩载荷,一旦发生失稳破坏,会造成石炭系岩层与侏罗系采空区连通,引起工作面强矿压显现。  相似文献   
996.
过氧化氢(H2O2)是自由基的源和汇,是对流层大气中重要的氧化剂. 采用文献研究法对1990年以来H2O2的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对其生成途径、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H2O2在大气、云水和颗粒物中均有存在,大气中的H2O2主要通过O3和甲醛光解、VOC同OH·/O3等反应生成. 大气中φ(H2O2)一般在nd~8×10-9内波动,晴天φ(H2O2)呈早晚低、午后高的日变化特征;φ(H2O2)随φ(O3)、太阳辐射和气温的增加而升高,随φ(NOx)、φ(VOCs)和相对湿度的升高而降低;H2O2氧化SO2为SO42-是液相化学中最重要的反应,可以导致酸沉降以及二次气溶胶浓度的升高. 在气相光化学反应中,H2O2/HNO3(体积分数比)可以指示O3生成是VOCs控制还是NOx控制. 今后需对OH·浓度、NO2和O3的光解速率等影响H2O2关键因素开展监测研究,此外,还需对我国特殊大气环境下H2O2对SO42-生成的贡献、不同地区H2O2/HNO3指示O3生成对NOx或VOCs敏感性等方面开展更多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7.
中国交通运输碳排放时空演变及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袁长伟  张倩  芮晓丽  焦萍 《环境科学学报》2016,36(12):4555-4562
核算了2003—2012年间中国30个省域的交通运输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分析了交通运输碳排放时空演变规律,分别计算了中国东、中、西部的交通运输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以定量分析其差异.结果表明:2003—2012年10年间,中国30个省域交通运输碳排放量呈逐年增长趋势,并整体呈现"西低东高"的特征,其中,湖北、广东和山东三省的总量居前3位,而内蒙古、吉林和重庆这3个省份(直辖市)的增速最快;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整体上全国呈增长趋势,呈现出"西高东低"的非均衡变化特征;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绝对差异增速趋缓,自2008年后三大区域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都呈现明显趋同效应.  相似文献   
998.
海河流域河流空间分布特征及演变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河流域涵盖我国"京津冀"经济圈,河流对流域内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研究河流空间分布及演变趋势对于合理利用河流水资源、保护河流生态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遥感资料的GIS分析方法,对海河流域的河流地貌、水系结构、河流曲率和河网密度、闸坝等指标进行分析,发现:1海河流域河流地貌划分为上游山区段、中部平原段和下游滨海段,3个区段水系形状依次为树枝状(受人为干扰小),编织状(中度人为干扰),稀疏编织状(人为干扰强烈);2流域水库和水闸修建阻断河流纵向连续性,五大水系(滦河、北三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连续性指标值低于5;320世纪60年代—80年代—2000年,流域河流平均曲率不断减小,河网密度呈现不定向波动,反映出人为控制对河道形态改变程度大.今后应减少人类活动对河流自然属性的改变,河流治理和修复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保护和改造河流地貌、水系结构、河流曲率和河网密度.  相似文献   
999.
雅鲁藏布江流域作为西藏最重要的经济区,对全球气候变化极其敏感和脆弱.文章选择雅鲁藏布江流域作为研究区,通过对气候因素、径流变化的时空规律的分析,探讨了降水、气温等气候因子对径流的影响.得出:流域1960年-2009年年平均气温具有显著的上升趋势,升温趋势随海拔升高而增大的特点,流域1960年-2009年流域年降水呈上升的趋势,但趋势不显著,流域降水变化呈现复杂性.气温、降水的变化是影响雅鲁藏布江天然径流变化最直接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00.
产业共生网络演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韩峰  杨东  李玉  石峰 《中国环境管理》2019,11(6):113-120
产业共生网络是通过物料、能源或信息等的传递所形成的企业间复杂的合作共生关系网络。由于受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产业共生网络一直处于不断发展演变中。研究产业共生网络演化,对破解工业园区资源与环境瓶颈、推动园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工业园区经过数十年的快速发展,已初步形成了基于园区尺度的产业共生网络。本文对产业共生网络的形成及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分析了产业共生网络演化的驱动力及影响因素,并对现有的产业共生网络研究方法进行综述,对比与评价了不同建模方法的建模思路及优劣势。基于此,提出了未来研究与实践中需要突破的关键问题,建议继续拓展产业共生的研究范围,加强对产业共生网络演化仿真及可持续性评估的研究,从而为工业园区规划与管理提供可预测的、量化的指导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