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1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62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246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9篇
灾害及防治   76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20世纪长江的3次巨洪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析了形成20世纪长江3次巨洪的3个遥相关因子:(1)太阳黑子活动;(2)厄尔尼诺事件,(3)青藏高原南部大震。依据长江巨洪和遥相关因子的基本事实,讨论了长江发生巨洪的统计规律。指出当3个因子的出现时间互相重叠时,长江很可能发生巨洪,这对长江巨洪的超长期预测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2.
依据江苏数字地震台网的几何布局 ,对区域上设定的不同震级和震源位置的可能事件 ,作了以下两点考虑。 (1)根据不同震级地震的监测范围 ,确定了相应的定位子台组合。 (2 )对同一地震事件 ,考虑到震相分析P震相和S震相测量精度上的差异 ,引入了不同的标准误差σP 和σS。在此基础上 ,通过模拟地震波理论走时和对走时矩阵的奇异值分解方法 ,计算了估计震源参数标准误差的参量空间协方差矩阵值 ,给出了标准误差理论值等值线图 ,用此方法讨论分析了江苏数字地震台网的地震定位能力。  相似文献   
63.
通过定位模型、定位方法和地震震相的合理选择 ,采用更加合理的台网布局的地震资料 ,对1990年 2月 10日常熟M 5 1地震进行了精定位 ,得到更为精确、合理的该地震三要素。通过对原震源机制解的复核 ,原定结果可以不变  相似文献   
64.
将安徽省六安地区流动地磁测线 12个流动地磁测点的∑ |δfi|异常与安徽中西部地震活动性作对比分析 ,初步结果为 :12个流动地磁测点的∑ |δfi|值较大 (∑ |δfi|≥Fu) ,一年内安徽中西部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增强 ;反之 ,则安徽中西部地区的地震活动性较弱。此方法在地震的中短期预报中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65.
安徽省利辛县张村镇 1 999 1 2 3 0发生M4 1地震 ,震前数日省流磁测量组在皖北进行了 1 999年第 4期流动地磁测量。运用Sδf方法分析此期流磁资料 ,可见明显异常。震后 ,异常恢复。分析认为 :Sδf方法在运用流磁资料作短期地震预报方面具有一定实用性。  相似文献   
66.
This article examines local recovery plans that were created in response to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and then suggests ways that planners can better apply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ility to the recovery process. We utilize a plan evaluation protocol to analyze 16 recovery plans in counties and towns that were severely affected by the earthquake. We also conducte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ith public officials and planners, with the qualitative data gleaned from these interviews being used to supplement the plan quality assessment.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local recovery plans do not appear to have incorporated sufficiently the concepts of sustainability. We conclude the paper with the following recommendations: emphasizing sustainability as a policy priority during vision and goal development; developing solid databases and planning techniques; designing a diversified set of regulatory- and incentive-based policy tools suitable for local governments; enhancing social and institutional learning; and further integrating multi-level and interagency governmental units.  相似文献   
67.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mergent interest in risk communication as a strategy for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Communication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understanding risk, but studies suggest that people often do not respond in the way that risk experts anticipate. For risk communication to be effective, vulnerable communities need to understand risk within the local context as well as in terms of sustainability. Risk messages offer communities a way to enhance their collective knowledge of existing vulnerabilities, leading them towards alternative solutions for action.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the Mano community development approach and its recovery from the 1995 Kobe earthquake illustrates how risk communication dynamics contributed to the community’s sustainable risk reduction. The study concludes that risk communication is a collaborative way for a community to work with risk experts, own their risk information, influence existing policies and practices, develop solutions to reduce vulnerability, and ultimately enhance a community’s capacity for managing future risk.  相似文献   
68.
梁岚嵩  卢柯宇 《资源开发与保护》2012,(11):1013-1015,1053
为探索和创新汶川大地震以及其他灾情灾后青少年心理援助提供科学决策依据,通过对四川灾区民众的调查分析及其对收集的信息资料研究,着重揭示了汶川大地震灾后青少年心理援助的经验:“三个加强”——加强方式、方法、机制“三位一体”对青少年心理援助,“三个强化”——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对青少年心理援助的启示。  相似文献   
69.
以2007年云南宁洱6.4级地震灾区为例,通过现场访谈和问卷调查,分析了该地区农村家庭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的特点及其家庭际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当地农村家庭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的水平尚不理想,综合防震减灾能力较弱;家庭对地震灾害知识和防震减灾技能的掌握程度,显著地影响着其在震时及震后的响应行为和态度,其中防震减灾技能的影响更显著;经济收入和教育背景不同的家庭,其地震灾害的认知水平和响应能力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其中受教育程度的影响更明显,且可能是最根本的影响因素;家庭人口总数与家庭地震灾害认知与响应的综合能力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这种影响也叠加了家庭经济文化因素的影响;对研究区而言,加强防震减灾实用技能和震时如何有效应对地震影响方面的教育,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0.
地震救援行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探讨救援行动的概念和响应过程出发,在分析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影响地震救援行动的方面和因素,以及它们对救援行动可能产生的影响,以期为地震救援的理论和实践提供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