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0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208篇
安全科学   136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89篇
综合类   339篇
基础理论   204篇
污染及防治   37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26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861.
本文立足于环境资源公共物品的属性,探讨构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理论基础,提出行政主管部门应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中发挥主导作用。从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的角度出发,从明确责任主体、细化磋商与诉讼程序、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评估制度、加强资金保障、强化法律与公众监督等方面提出关于改革方案配套制度的八条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62.
基于SCGE的五氯酚对稀有鮈鲫DNA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技术,研究了在不同的染毒时间内不同浓度的五氯酚(PCP)对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血细胞和肝脏细胞DNA的损伤.结果显示,各PCP染毒组细胞彗星尾部DNA含量 (%DNAT) 和彗星尾长(TL) 显著增加,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926,说明在实验浓度范围内, 存在显著的浓度-效应关系.在同一浓度下,随着暴露时间的增加,处理组%DNAT和TL逐渐增加,存在显著的时间-效应关系.由于PCP可引起稀有鮈鲫血细胞和肝脏细胞DNA的严重损伤,因此稀有鮈鲫血细胞和肝脏细胞DNA的损伤可作为PCP遗传毒性的指示.  相似文献   
863.
基于涡度相关系统,并引入O_3损耗半机制模型,分析了南京地区冬小麦主要生育期总初级生产力(GPP)的变化,并模拟了不同O_3含量胁迫条件下冬小麦GPP的损耗.结果表明:①冬小麦GPP随其生育期变化,呈现出"中间时段高,前后期低"的分布趋势,最大值为40μmol·(m2·s)-1;②基于高、低两种O_3敏感度效应,150、100和50 n L·L-1组和本研究(CK组)胁迫条件下,冬小麦GPP损耗率分别为:-72%、-36%、-6%、-10%和-13%、-6%、-1%、-2%.损耗评估结果可为我国制定防御O_3对作物伤害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64.
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以及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污染事故呈频发态势,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实施和公众环保意识不断觉醒,环境司法诉讼案件数量也呈爆发性增长.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是环境损害赔偿量化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科学的评价环境损害问题已成为环境管理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对环境损害评估制度的调研,介绍了国内外研究现状进展,分析了黑龙江省工作现状,探讨了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进一步推进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发展和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65.
尚羽  蒋玉婷  张玲  李怡 《环境科学》2014,35(11):4345-4351
以人肺上皮细胞A549为研究对象,运用MTT方法检测1-硝基芘(1-NP)处理后A549的细胞存活率;测定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的漏出率,评价细胞膜损伤;运用彗星实验检测DNA损伤;通过荧光探针的方法测定细胞内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通过1,2-萘醌(1,2-NQ)预先染毒24 h,再使用1-NP染毒24 h的方法,评估1-NP和1,2-NQ对A549的联合细胞毒性和DNA损伤.结果表明,1-NP对A549暴露24 h和48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5.2μmol·L-1和2.8μmol·L-1.LC50随着染毒时间的增加而降低,提示暴露时间越长1-NP的细胞毒性越强.A549在1、2、3和4μmol·L-1浓度的1-NP染毒下,DNA损伤显著增强,ROS水平不断升高,呈现剂量-效应关系(P<0.05);但LDH漏出率无显著变化.1,2-NQ(5μmol·L-1)预染毒A549细胞24 h,能明显减弱1-NP造成的DNA损伤和ROS升高.结果说明,1,2-NQ预处理可能通过抑制1-NP暴露产生的ROS,从而降低A549的DNA的损伤.  相似文献   
866.
针对油烟污染的现状,剖析国内饮食业餐饮油烟治理情况;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867.
黑磷纳米片(Black Phosphorus nanosheets,BPNSs)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而关于BPNSs的安全性研究还十分匮乏.为探究BPNSs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作用,本研究通过液相剥离法制备得到厚度为(58.05±36.48) nm,横向尺寸为(541.25±176.22) nm的BPNSs,选择初级生产者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为受试生物开展了毒性效应研究.将斜生栅藻暴露于0、10、50、100 mg·L-1 BPNSs中,结果表明:各浓度的BPNSs均抑制斜生栅藻的生长,120 h时的EC50为74.86 mg·L-1;与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叶绿素a (Chlorophyll a)含量降低且呈剂量-效应关系,表明BPNSs对斜生栅藻光合系统产生了损害;暴露48 h后3个处理组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显著升高,表明BPNSs对斜生栅藻造成了氧化损伤;显微观测(100×)发现处理组的藻细胞被BPNSs包裹,表明BPNSs可能通过吸附作用团聚在斜生栅藻表面;场发射电子扫描显微镜(FE-SEM)观测发现处理组的藻细胞形态受到显著破坏,表明BPNSs对斜生栅藻产生了物理损伤.本实验结果能够为后续BPNSs在水环境食物链中的潜在富集风险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68.
目的 揭示拉伸加载下发动机黏接界面的损伤破坏规律,以及典型参数对该损伤破坏过程的影响规律。方法 以建立的含预制宏观裂纹的硝酸酯增塑聚醚(NEPE)推进剂装药的黏接界面结构的细观有限元模型为基础,开展发生推进剂内聚损伤破坏、推进剂/衬层黏接界面损伤破坏和混合型损伤破坏的数值仿真计算,讨论不同损伤破坏形式下的裂纹扩展规律,以及推进剂基体强度、颗粒/基体黏接界面模量和强度、推进剂/衬层黏接界面模量和强度对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等的影响规律。结果 颗粒/基体黏接界面的“脱湿”是发生推进剂内聚损伤破坏时的主要损伤形式,损伤临界应变阈值约为30%。推进剂/衬层黏接界面损伤破坏时,裂纹扩展路径与预制裂纹方向一致。混合型损伤破坏包括颗粒/基体黏接界面“脱湿”、推进剂/衬层黏接界面脱黏和推进剂基体撕裂,裂纹在推进剂/衬层黏接界面发生扩展的临界应变阈值约为20%,颗粒/基体黏接界面发生“脱湿”损伤及裂纹扩展的临界应变阈值约为60%。推进剂基体强度、颗粒/基体黏接界面强度和推进剂/衬层黏接界面强度对装药黏接界面结构损伤破坏的影响更为显著,前2个参数的增大均能导致发生“脱湿”损伤的位置向推进剂/衬层黏接界面移动,...  相似文献   
869.
中国东北地区玉米低温冷害风险评估研究   总被引:51,自引:2,他引:51  
概述了东北玉米生长发育对低温环境的反应,分析了玉米冷害致灾的因素、机理及指标。用变异系数、概率分布函数等方法分析了玉米冷害风险的地域分布,对玉米冷害经济损失风险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东北北部、东部冷害风险较大,中、西、南部较小,严重冷害年东北区玉米损失达600多万t,折合人民币60多亿元。  相似文献   
870.
宁夏40年灾害性冰雹天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1961-2000年5-9月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及相应时段的NCEP/NCAR逐日全球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宁夏灾害性冰雹天气的时空分布和环流特征,然后对74次有灾情记录的冰雹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等进行了合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宁夏冰雹主要分布在南部六盘山区和北部贺兰山区,集中出现在6-7月;冰雹发生于“西高东低”环流背景下;产生冰雹天气主要有平直气流、两槽一脊、一槽一脊和一脊一槽等4种环流形势;影响系统主要有切变线、低涡和冷槽,这几种系统往往是共同作用、共同影响的;同时也表明,在不同的环流背景下,不同影响系统造成的冰雹天气落区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