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4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20篇
安全科学   241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88篇
综合类   200篇
基础理论   48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31篇
社会与环境   33篇
灾害及防治   9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41.
GAEvac模型是基于几何方法和目标智能判别的人员疏散计算机模型,该模型针对建筑物和人员的特点,建立以几何元素表示的建筑物空间和人员体型模型,通过碰撞检测和位置调整的算法,模拟疏散中个体人员的速度变化和移动方向选择。通过设置分级目标和条件决策规则,模拟疏散过程中的人员路径选择,疏散过程中的群体效应得以体现。通过速度变化和疏散路径选择模拟实验,对GAEvac模型模拟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通过对实例的模拟,验证了GAEvac模型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42.
为研究粉细砂层地区盾构隧道下穿建筑物对桩基础内力与位移的影响,以郑州粉细砂层地区盾构施工为例,采用有限元软件 MIDAS-GTS NX 建立地铁盾构隧道下穿建筑物的三维实体模型,分析盾构隧道下穿建筑物的不同阶段对桩体位移、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郑州粉细砂层地区进行盾构施工时,盾构工程对桩基础底部位移的影响较大,位移最大值大多发生在桩底;盾构施工对桩身轴力的影响表现为桩身轴力最大值位于距隧道1倍洞径范围内。在进行双线盾构隧道施工时,应在临近、远离2个阶段注意工程的安全与防护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643.
为了适应园林工程与生态保护的实验课程建设,建议建设园林工程与生态实验室;该实验室将建立三个分实验室,即园林规划设计实验分室、植物栽培与保护实验分室、测绘与生态监测实验分室;实验室投入使用后可以满足园林及生态保护所有的课程实验,并为教师提供科研基地。  相似文献   
644.
黄土高原绿色建筑体系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绿色建筑体系是可持续发展的人类住区,介绍了可持续发展人类住区和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国内外研究状况,提出了建立绿色建筑体系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提出了黄土高原县,乡,镇层次上的绿色建筑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框架,以及指标量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645.
The following research applies a socio-technical approach to an original study of the role of BRE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 (BREEAM) in sustainable building practice. The primary objective is to gain insight into what facilitates and what weakens professional associations to implement a sustainability agenda in a building project. It focuses on understanding different sets of meaning which underlie engagement with BREEAM and how BREEAM is actioned. To do this, the research framework draws on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However, this research does not consider that sustainable building is merely an outcome of planned action. Instead, sustainable building is seen to involve processes of engagement amongst different groups, technologies, materials and methods. Therefore,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adopted incorporates consideration of the materiality of sustainable building engagements, highlighting the relations between actors. Interviews with project professionals involved in a case study of a BREEAM Outstanding development provide the empirical basis for this work. This research will be of interest to scholars interested in socio-technical approaches to building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building assessment methods and sustainable building.  相似文献   
646.
Hakkyong Kim 《Disasters》2014,38(4):846-857
With a view towards suggesting improvements to the official UK Guidance for disaster exercises, this paper critically examines a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recent disaster management exercises in the United Kingdom to determine how they are planned, conducted and assessed. Personal observations and in‐depth qualitative interviews were used to study three representative multi‐agency disaster exercises in the UK: (1) the Hitachi 395 Evacuation Workshop and Exercise Twin Bore, (2) Exercise Saxon Shore and (3) Exercise Operation Safe Return. The research demonstrates that disaster exercises in the UK generally consist of four main approaches: (1) disaster response and adaptability, (2) building‐block approach, (3) citizen participation and (4) discussion‐based debriefs. While the data demonstrates that each of these approaches has significant merit, it also elucidates key improvements that should be made to the official UK guidance and reflected in future exercises. In particular, the research suggests that the Guidance should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adaptability at the scene of a disaster, advance a building‐block methodology to organising exercises and reiterate the need for better debriefings of volunteer participants.  相似文献   
647.
结合北戴河近代建筑保护规划研究,从建筑特点、街区布局特色、建筑生存环境、保护性利用实施策略等几方面,探讨了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规划与更新利用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48.
陈小芳  聂树明  吴华平 《灾害学》2011,26(1):128-132
通过对广东省中山市城区建筑物震害预测的分析研究,明确了中山市城区当前建筑物存在的抗震薄弱环节,确定了危旧房屋集中地段的分布,给出了中山市城区建筑物抗震能力综合评价,对重要建筑物的安全程度做出了判断,最后提出了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的抗震措施。  相似文献   
649.
本文以抗震设防8度区的山西省某小学4层砌体结构教学楼抗震加固为背景,探讨了采用隔震技术对多层砌体房屋进行抗震加固的计算分析方法、施工工艺及相应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叠层橡胶垫基础隔震加固可以有效降低上部结构所受的地震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程结构的安全性,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建筑抗震加固技术.在高烈度区对砌体结构校舍进...  相似文献   
650.
基于能力谱的地震建筑破坏造成人员伤亡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准确计算地震导致的人员伤亡数量,提高灾后应急保障及救援效率,根据能力谱方法计算建筑物的损坏程度,在此基础上计算相应人员伤亡数量。采用SELENA软件中能力谱方法的计算公式,利用Matlab软件编程得到建筑物破坏及人员伤亡计算程序,计算8度地震条件下建筑物不同破坏状态的概率。根据HAZUS软件中建筑物破坏和人员伤亡关系,计算地震发生在02∶00,14∶00和17∶00时不同伤亡等级的伤亡人数。计算结果表明,多数伤者为轻伤,只需基本药物及简单治疗;地震导致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破坏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能力谱方法可为震后物质配置及震前防灾规划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