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8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22篇
安全科学   241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88篇
综合类   202篇
基础理论   48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31篇
社会与环境   33篇
灾害及防治   9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21.
《Environmental Hazards》2013,12(1):53-58
In 1984 the Mitigation Implementation Conference recognized the need for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urban development in terms of building standards and land-use zonation. In the intervening 25 years, significan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development of building codes and hazard mapping for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however, the failure to promulgate, implement and enforce regulation of development has resulted in the dramatic expansion of exposure and risk. It is now necessary to re-assess regulatory policy and practice. New approaches to regulatory compliance must be explored, including participatory regulation and reliance o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bases for individual commitment to community safety.  相似文献   
722.
对高层建筑外立面U型结构竖直火蔓延特性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给出了火蔓延速度、热释放速率、火蔓延温度特性等参数.研究发现U型结构竖直火蔓延是一个加速燃烧的过程,当U型结构的结构因子α在0.4和1.6之间时,其火蔓延速度随着α的增加而增加,这是由于在燃烧过程中U型结构会产生烟囱效应,其强度随着U型结构结构因子的增大而增大,烟囱效应的增强加速了火蔓延过程.  相似文献   
723.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根据绿色建筑的特点,确立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管理理论中的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Fuzzy),提出了人工神经网络(ANN)评价模型。评估结果表明,该评价体系用于绿色建筑等级综合评价是快速、有效的。  相似文献   
724.
基于高层建筑火灾的严重危害,本文在具体分析阐述我国目前高层住宅建筑的户型设计现状后,以长沙市某高层塔式住宅建筑为研究对象,利用人员疏散软件Building EXODUS(V4.06版)和烟气模拟软件CFAST对发生火灾后建筑物的人员疏散和烟气流动情况仿真模拟。研究表明,逃生楼梯的设计位置对高层塔式住宅的人员疏散效率影响较大;在发生紧急情况后,事前是否进行过疏散演习和事中的人工干预引导疏散对保障高层住宅建筑火灾居民的生命安全尤为重要;高层住宅建筑火灾,起火楼层越底,伤亡越大。  相似文献   
725.
从建筑火灾坍塌事故的特点及危害入手,分析了火灾中影响建筑坍塌时间的因素,阐述了建筑火灾坍塌前兆,得出建筑火灾坍塌危险性评估结论:在无爆炸发生情况下,无先天质量问题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一般在火灾持续5、6个小时内不会发生整体坍塌;我国北方建筑比南方的建筑普遍抗烧塌性相对较强;按防震设计的震区建筑,其火灾抗塌性明显增强;灭火冷却及时的建筑不易坍塌。  相似文献   
726.
大型商业建筑人员密度高,疏散环境复杂,火灾条件下人员疏散困难,疏散过程中易发生楼梯口拥堵,而造成疏散效率降低。本文针对大型商业建筑人员逃生疏散过程中大部分时间被耗用在聚集楼梯口等待这一实际问题,应用Building EXDOUS安全疏散软件对某购物广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通过对比整体疏散和层次疏散两种疏散方式,发现层次疏散较之整体疏散时间大为缩短,人员在楼梯口等待时间显著降低,疏散效率明显提高,进而完善了大型商业性建筑内疏散策略。  相似文献   
727.
防火安全评价是高层建筑防火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介绍了模糊综合评价法在高层建筑防火进行评价时的步骤及方法,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评价高层建筑的防火安全,是由定性地分析问题开始,通过研究构成高层建筑防火安全诸要素(建筑防火能力、灭火能力、安全疏散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定量地求出总的评价结果。克服了确定高层建筑防火因素主观性、误差大,减少了评价结果的随意性。通过举例,给出模糊数学的判断矩阵,根据判断矩阵对高层建筑防火中安全管理水平因素进行安全评价,实践证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应用于高层建筑防火安全评价是实用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728.
对建筑物中常见的3种可燃物三合板、纸、棉布进行了工业分析实验和轰燃观测实验.工业分析实验表明,这3种可燃物挥发分含量高,水分、灰分含量低.由轰燃观测实验得到了不同温度下3种可燃物的着火和火势蔓延的时间,分析了其对建筑火灾的影响.轰燃观测实验表明,在小于等于300 ℃时,可燃物的挥发分较难析出,故不会引起燃烧,但随着温度的升高,轰燃加快,火势迅速加剧.给出了一种简洁的轰燃判断方法,并对一个有限空间的轰然时间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729.
建筑物沉降观测结束之后,为降低和预防因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因素造成的不安全事故发生率,准确预测建筑物沉降量变化趋势已引起相关科研单位的重视。首先,将人工神经网络数据分析与灰色GM(1,1)模型相结合,提出GM-ANN预测模型。然后,结合工程实例验证模型对监测沉降危险点数据变化的准确性,形成Matlab拟合曲线和预测趋势图。最终,结果表明仅考虑时间因素,GM-ANN模型明显优于灰色GM(1,1)模型,可使预测精度提高将近三倍。因此,利用GM-ANN预测模型可以对建筑物安全性进行有效预测。  相似文献   
730.
With the beginning of the new millennium, the longstanding need for reform of the United Nations system has gained new momentum. Efficiency gains and better coordination are desirable, though not sufficient to bring about improvement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re is need, therefore, to look for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s that would upgrade the pressing tasks of environmental and development policy in the eyes of national government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nd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improve the institutional setting for the negoti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new agreements and action programs, and strengthen the action capacity of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on these matters. The present article points to and elaborates on the need for a World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 within the United Nations system, and outlines the shape it might be giv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