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74篇
  免费   879篇
  国内免费   1369篇
安全科学   2344篇
废物处理   145篇
环保管理   1482篇
综合类   4852篇
基础理论   1007篇
污染及防治   449篇
评价与监测   644篇
社会与环境   798篇
灾害及防治   601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40篇
  2022年   239篇
  2021年   343篇
  2020年   346篇
  2019年   293篇
  2018年   251篇
  2017年   369篇
  2016年   439篇
  2015年   421篇
  2014年   476篇
  2013年   620篇
  2012年   866篇
  2011年   856篇
  2010年   631篇
  2009年   642篇
  2008年   466篇
  2007年   685篇
  2006年   653篇
  2005年   554篇
  2004年   463篇
  2003年   404篇
  2002年   365篇
  2001年   244篇
  2000年   281篇
  1999年   232篇
  1998年   162篇
  1997年   156篇
  1996年   113篇
  1995年   130篇
  1994年   126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3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5篇
  197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71.
循环经济理论思索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李康 《环境科学研究》2007,20(1):114-117
循环经济是对近现代人类社会长期、大规模、高强度、未善待大自然的开发活动导致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逼近其耐受极限而进行反思的产物.从经济-社会-科技-自然多元复合人工自组织系统角度,研究了循环经济的科学内涵,指出循环经济是建立在组织结构协同基础上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梯级利用,是集约经济的高级形态和理想模式.针对循环经济包含的若干属性特征,论述了5个基本理论问题,包括守恒与平衡、循环与协调、互动整合与倍增效应、聚集经济与产业集群、生态学基本原理应用和生态系统服务.并就生态工业系统规划设计涉及的基本方法、关键环节、人力投入等给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72.
美国AERMOD模型与中国大气导则推荐模型点源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美国AERMOD模型和中国大气导则推荐模型一般浓度公式,通过大气稳定度和扩散参数的确定、复杂地形处理和对流条件下污染物扩散等原理方面的比较认为,AERMOD模型优于大气导则推荐模型.以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2个试验场Clifty Creek(平坦地形)和Lovett(复杂地形)的数据资料为比较数据,分别用AERMOD模型和大气导则推荐模型计算SO2小时质量浓度,在Pasquill 6类稳定度下用相对偏差(FB)、预测值与观测值的比率(RHCR)及图形法(Q-Q图)等进行模型比较,结果表明:在RHCR和FB中,AERMOD模型除个别值外,其他均好于大气导则推荐模型;而大气导则推荐模型存在接近或大于模型可靠性界限0.67(0.66和0.74),说明其可靠性比AERMOD模型差;图形法比较中,强不稳定和不稳定下AERMOD模型明显好于大气导则推荐模型,而大气导则推荐模型预测值明显偏低,其他稳定度下结果相差不大.研究认为:在平坦地形和复杂地形条件下,AERMOD模型点源预测值均优于大气导则推荐模型,并从原理上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573.
苹果角质层的组分特征及其对甲萘酚的吸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云桂  陈宝梁 《环境科学学报》2007,27(11):1881-1886
为能够准确预测有机污染物在植物角质层上的吸附行为,用化学方法(脱蜡、皂化、酸解)分离得到7种苹果角质层组分,探讨了角质组分对甲萘酚的吸附特征及其与结构组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苹果角质层由44.7%蜡质、34.6%角质单体、13.6%糖类、7.5%生物高聚物(cutan)组成,脱蜡、皂化脱角质单体后角质组分的极性指数((O N)/C)增大,而酸解脱糖后(O N)/C则减小.角质层组分对甲萘酚的等温吸附曲线均呈非线性(N=0.551~0.918),而高浓度时的等温吸附曲线则呈线性,表明植物角质与有机物的相互作用除了分配作用之外,还存在其它的特殊作用.苹果角质层(ACI)对甲萘酚的吸附系数(Knc)为442,脱蜡、脱糖后角质组分的KDC.值增大,而脱角质单体后Kuc值则大大减小,表明角质单体是主要的吸附介质;蜡质、角质单体、糖类组分对角质层吸附行为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角质组分的Koc值随其(O N)/C变化出现"峰值",意味着甲萘酚与角质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存在最佳的极性匹配.  相似文献   
574.
介绍了循环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的工艺流程及设计参数、调试和运行情况,分析探讨了系统运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稳定运行期间的检测结果表明,反应器对COD和NH3-N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6.2%和92.1%,但对TP的去除率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575.
1992~2004年西安市环境经济发展协调度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环境与经济相协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文章在总结近10年来国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较为综合的环境经济复合系统协调度概念及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西安市的统计数据,测算了1992~2004年西安市环境经济发展的协调度。结果表明,西安市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整体水平较低,城市环境管理工作的绩效很不稳定,需要得到加强和改进。  相似文献   
576.
基于专利的区域环境技术创新水平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环境技术专利表征创新水平,采用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专利结构布局系数(或特化系数)与技术创新主体结构布局系数,衡量中国各省市环境技术创新水平的空间分异,探讨其不平衡性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绝对指标评价的环境技术创新水平,呈现"东高西低"的格局;相对指标表征的环境技术创新水平,大部分省市的评价结果基本上在0.1~0.5、0.59~1.04之间,空间分异不明显.东部地区省市发明专利、企业专利特化系数高,如天津、香港、北京、上海的发明专利特化系数均在1.3以上,香港和上海的企业专利特化系数大于2.但是发明专利、公司企业专利--2项最具价值的专利技术创新水平均较高的省市不多,我国环境技术创新水平整体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577.
以厌氧填埋场中垃圾的降解过程为依托点,从渗滤液的水质特征和填埋气的组成两个方面筛选出判断指标,最后建立判断填埋垃圾降解阶段的指标体系.结果表明,ρ(BOD5)/ρ(COD)可以反映出渗滤液的可生化性,从而间接反映出填埋垃圾所处的降解阶段,是判断填埋垃圾降解阶段的重要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578.
选择广东省为研究区域,探讨危险废物信息化管理的建设目标,结合WebGIS技术开展广东省危险废物登记交换平台的设计,使广东省危险废物管理提升水平和效率.  相似文献   
579.
电磁兼容测量结果可追溯性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线电波因其具有较强的方向性和反射性等传播特点,往往会引起电磁兼容测量结果的不稳定甚至有较大的偏差,如果不对测量过程中的测量和试验布置、试品的工况、记录报告等要素进行可追溯性分析和控制,势必会造成测量结果的随意和不确定性.因此在电磁兼容测量实验室,非常有必要对测量过程和测量结果进行可追溯性研究、分析和控制,一是提供准确可再现的测量数据,对客户负责,二是通过可追溯性控制,再现试验和测量过程,验证测量结果,对实验室的风险进行预见和预防.本文主要立求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畅述和分析在电磁兼容测量实验室如何建立可追溯性的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580.
水源更换对给水管网水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洋  牛璋彬  张晓健  陈超  何文杰  韩宏大 《环境科学》2007,28(10):2275-2279
为了研究水源更换对给水管网水质的影响,对北方A市水源更换过程中管网水质理化指标进行了监测分析.通过33 h的监测发现,由于水源水质不同造成管网水质化学不稳定,管网水水质部分指标发生了明显的下降,pH从7.54降到7.18,碱度从188 mg·L-1降到117  mg·L-1,氯化物从310  mg·L-1降到132  mg·L-1(以Cl-计),电导率从0.176 S·m-1降到0.087  S·m-1,钙离子和镁离子略有下降分别为15  mg·L-1和11  mg·L-1,这些都是由于滦河水质与黄河水质不同造成的;余氯在换水过程中发生了较复杂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水源更换造成耗氯量增加以及夜间用水量少造成管网水输配时间长引起的;pH、碱度、余氯的变化使得管网水中铁的含量增加,最高达到0.4  mg·L-1,超出饮用水标准规定的0.3  mg·L-1.通过分析水源更换过程中水质的变化,提出了控制管网水质稳定的方法主要有提高pH、增加碱度、投加缓蚀剂和严格保证出厂水及管网水水质指标特别是余氯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