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5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77篇
安全科学   374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388篇
综合类   524篇
基础理论   172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30篇
评价与监测   88篇
社会与环境   98篇
灾害及防治   19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51.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of new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t deconstructs popular myths about a sustainable information society. One myth is that telework has reduced the need to travel and henc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he reality is that teleworkers make up only a small share of the total workforce, telework can generate new social relationships and hence the need for more travelling, work-related travel produces only a small amount of the total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and that the total distance travelled per employee is constantly rising. Another myth is that information economy is weightless and dematerialized which reduces environmental impacts. The energy and resource intensities of the ICT sector are indeed lower than the one of the total economy. The ICT sector also emits less CO2 than the total economy. But the ICT sector constitutes only a small portion of the total value added and fossil fuel combustion is still the dominant activity of modern industrial economies. Some stakeholders argue that virtual products allow resource, energy, and transport savings. But burning digital music on compact discs and DVDs, printing digital articles and books, etc. results in rebound effects that cause new material and energy impacts, computers have a low life span of 2–3 years, reusable and upgradeable computers and computer equipment are hardly used and might not be as profitable as non-reusable ones, computers are consuming much energy. Alternatives such as energy consumption labels on ICTs and green ICTs that consume less energy contradict dominant economic interests. A sustainable information society is a society that makes use of ICTs and knowledge for fostering a good life for all human beings of current and future generations by strengthening biological diversity, technological usability, economic wealth for all,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f all, and cultural wisdom. Achieving a sustainable information society costs, it demands a conscious reduction of profits by not investing in the future of capital, but the future of humans, society, and nature.  相似文献   
152.
引水明渠的安全运行风险评价对减少和预防其在输水运行过程中的灾害发生、提高其在运营期间的社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对引水明渠在运行期间的风险进行合理赋权和评价,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构建了多指标参数的明渠运行风险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包括主体结构风险、自然风险、水污染风险、组织管理风险和运行调度风险5个风险因子子系统及20个二级指标在内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G1和VPRS法分别确定各指标的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结合MIE理论优化指标权重;根据明渠工程的运行特点,选取多层次灰色理论计算引水明渠运行风险值,并根据相关规范和安全风险评价实践确定风险评价等级。将该模型应用于引大入秦工程中,结果表明:采用序关系分析法(G1法)和变精度粗糙集理论(VPRS)并结合最小信息熵原理(MIE)的权重确定方法(G1-VPRS-MIE),不但避免了层次分析法过度依赖专家的主观经验、克服了粗糙集理论在边界刻画的局限性,而且弥补了主观和客观方法相结合的不足;对于指标权重的确定更加客观合理,既能满足所得权重的客观性,也能保证评估结果具有一定的解释性,同时能够减少单一权重计算的偏差;多层次灰色评价模型对于引水明渠安全运行风险等级的确定较为有效,并得出其风险等级为中等偏高,与实际情况一致。研究成果为引水明渠工程安全运行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同时可为类似气候环境的引水明渠区域规划、设计、施工提供有效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3.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及装备,设计开发“企业+监理+承包商”三级一体化工程项目HSSE管理支撑系统,具有人员管理、培训考试、施工机具管理、风险管理、监督检查、考核奖惩等主要业务流程管理功能,同时提供专家知识库支持,有效支撑项目HSSE管理。多个项目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满足企业、监理和承包商对项目实施一体化HSSE管理的需要,优化了各业务环节管理流程,加强了管控手段,有效解决了人员能力不足、责任不落实等问题,促进了HSSE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高效化,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4.
为正确引导和控制负面安全舆情,基于安全信息学与舆情理论,利用事故树分析方法研究安全舆情演化过程,计算负面安全舆情最小割集、最小径集和结构重要度,提出安全舆情引导方法.结果表明:利用最小割集得到负面安全舆情产生原因组合,利用最小径集得到避免负面安全舆情产生最低限度事件组合,通过结构重要度得到系统改进重点及优化顺序;在事故...  相似文献   
155.
为了提高系统安全执行的有效性,改善系统的安全状况,开展基于安全信息的安全执行及其失效机制研究.首先,对安全执行的基础问题进行研究,包括其定义及一般过程;其次,从安全信息出发,结合解决问题的一般路径,对安全执行机制进行研究;最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安全执行失效机制,并构建模型,明确安全执行过程中的重要节点.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56.
面对水体富营养化愈来愈严重,水华爆发越来越频繁的严峻形式;为减少水华发生频率及由此造成的损失,开展水华预警已成当务之急。水华爆发是水体中营养盐的累积、气候条件与水力条件等众多因素非线性共同作用的产物;为此,有必要在众多水华影响因素的动态监测信息的融合基础上,寻求水华爆发与这些影响因素间的影射关系,这就需要信息融合技术。通过归纳总结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在内陆湖库水华预警中应用的研究进展,结合目前我国水华预警的具体需求,提出建立基于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的水华预警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前景与初步设想。信息融合技术为水华预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它将与水华相关的不同信息源(水文、气象、水环境质量与环境遥感)所提供的局部不完整的观测信息加以集成与互补,消除多源信息之间存在的冗余和矛盾,形成对水华爆发环境相对完整的感知与描述;从而提高水华预警与应急响应决策的效率,提高预警信息的时间与空间分辨率,扩展信息的时空监测范围。  相似文献   
157.
信息产业与可持续发展在共同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相互作用又有机统一.信息产业对可持续发展有显著的正效应,主要表现为:信息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可以减少人物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时监测环境变化;可以通过非物质化降低能耗和物耗,等等.同时,信息产业因其固有的特殊性,又表现出与可持续发展不协调的方面,如信息安全与信息污染、电子产品中有毒元素的应用、电磁辐射及对人体的影响等.文章最后提出,信息产业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以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信息产业健康发展,并以信息产业推动其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资源环境利用和管理水平,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8.
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社会责任缺失现象日益严重,各类企业违法违规事故层出不穷,其中不乏国有大型控股公司,这种现象引起了投资者、监管机构等利益相关者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研究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缺陷披露的反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以交叉上市的紫金矿业为例,采用事项研究法,检验了A股和H股市场对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一系列有关紫金山铜矿湿法厂污水池突发渗漏环保事故重要公告的市场反应,并比较了两地市场对同一公告的反应差异。研究发现:两地市场对重大事故公告均提前预知并呈负面反应,在公告前A股市场反应程度大于H股市场,公告发布后H股市场投资者更加敏感;两地市场对董事会(临时)决议公告呈正面反应,但H股市场投资者更加谨慎;对处罚公告两市反应不同,A股市场未对处罚公告作出反应,H股市场对处罚公告呈负面反应;总体而言,H股市场与A股市场反应程度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9.
利用Web-CIS技术可以完成全国各省及重点城市主要污染行业资源环境信息数据同空间信息数据相结合的Web发布,在Internet上实现了信的完全共享。该系统的建成必奖有助于公众了解当地主要污染行业的资源环境状况。为科研机构的研究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并对政府部门的一些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0.
The spatiotemporal dynamics of forest-tundra communities in the 20th century have been studied in the timberline ecotone of the Polar Urals. Maps reflecting the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forest-tundra communities have been made, and data on the morphological and age structure of tree stands have been obtained for three time sections (the mid-1910s, 1960s, and 2000s). They show that open and closed forests have markedly expanded due to natural afforestation of the tundra and increase in the density and productivity of existing forest stands. The unidirectional pattern of plant community transition (from the tundra to closed forests) and meteorological data provide evidence that this transition has been conditioned by climate warming and increasing humidity recorded during the past 90 years.Translated from Ekologiya, No. 2, 2005, pp. 83–90.Original Russian Text Copyright © 2005 by Shiyatov, Terentev, Fo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