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8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10篇
安全科学   9篇
环保管理   258篇
综合类   219篇
基础理论   57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25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5篇
  1975年   3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5篇
  1971年   5篇
  197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北京市凉凤灌区土壤重金属的积累及其变化趋势   总被引:40,自引:5,他引:40  
其含量的几何平均值(0.147mg·kg-1)为北京市土壤Hg背景值(0.0576mg·kg-1)的2.5倍.除Cd、Ni外,其它5种重金属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积累现象(超过基线值),Hg的超标率(超过基线值)高达34.5%;Pb、Cu次之,超标率分别为8.86%、8.33%;Zn、Cr、As污染相对较轻一些,超标率为2.41%、1.20%、1.19%;没有发现Cd、Ni污染问题.与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调查结果比较发现,经过近30年后,该地区的土壤Hg、Pb、Cu、As含量分别增加了11.4%、40%、26%、9.0%.结果表明,污水灌溉是导致土壤重金属积累的重要原因之一,Hg、Pb是该灌区土壤中需要优先控制的重金属.  相似文献   
132.
以天津东郊污灌区(慢速渗滤系统)为试验点,总结了土壤盐分的变化规律,并以粮地、菜地、稻地为代表分析了土壤中盐分变化动态,用污灌区土壤盐分动态平衡公式C_K-C_h=C_B-C_O测算,结果表明,只要灌区排水条件好,加上合理的科学灌溉,污灌区土壤盐分变化趋势是脱盐占主导地位,土壤中的钠吸附比(SAR)有所改善,土壤质量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33.
本文根据各工厂污水排入大通河的负荷量,作污灌模拟试验。试验证明:1.各工厂排污所含有机物质超过一定量便对水稻生长及产量产生严重影响;2.用大通河水灌溉,也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及产量。这说明大通河水已受到各工厂污染物的严重污染。  相似文献   
134.
天津市郊农田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的局地分异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天津3处典型污灌与非污灌农田各采集了10个表土样品,测定了其中α-HCH,β-HCH,γ-HCH,δ-HCH、p,p'-DDE,p,p'-DDD,p,p'-DDT和p'-DDT等8种有机氯农药含量,籍以研究该地区有机氯农药在地块中的局部分异。结果表明,所研究地块中两类化合物含量均表现出显著的非均一特征。其中污灌土地中的(DDT)以及污灌农田中的HCH含量都具有与灌溉方向密切相关的空间分布特征。这样的规律性空间变异导致他们的空间波动幅度高于其他地块。鉴于上述趋势性和非趋势性空间分异,在开展相关时人有必要在目标地块中采集重复样或混合样。  相似文献   
135.
柠檬酸对土壤养分的活化及对作物吸收Fe、P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壤pH值是影响石灰性土壤Fe、Zn、Mn等微量元素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利用土壤培养法,研究了不同浓度柠檬酸溶液对石灰性土壤的pH值以及对P、Fe、Mn、Zn等元素的活化效应。结果表明,浓度高于0.001mol/L的柠檬酸溶液培养土壤,可降低土壤pH值,增加土壤有效P、Fe、Mn、Zn等元素的质量分数。培养24h后,P、Fe、Mn、Zn等有效养分质量分数最高,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有效养分的质量分数下降,活化效果减弱,土壤表现出一定的钝化效应。利用盆栽模拟滴灌施肥条件,柠檬酸溶液处理可显著促进花生、菜豆植株的生长,叶片SPAD读数增加,并提高植株对P、Fe元素的吸收量,因此滴灌施肥条件下,可考虑使用柠檬酸增加石灰性土壤根区微量元素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6.
模拟控制性分根交替滴灌对玉米的节水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贤赵  刘德林 《生态环境》2005,14(2):257-259
以盆栽玉米为试材,模拟田间控制性分根交替滴灌(Controlled Root-divided alternative Drip Irrigation,简称CRDADI)供水方式对夏玉米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及其根冠比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1/2根区交替滴灌(ADL)比常规滴灌(CK)节水25%而生物量仅下降9%,水分利用效率和根冠比均明显增加,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下降明显而净光合速率变化很小,蒸腾效率明显提高;控制:1/2根区固定滴灌(FDI2)水分利用效率虽然是CK的1.2倍,但生物量仅为CK的60.1%,ADI1的66.0%,严重影响了玉米的正常生长;控制1/2根区交替滴灌(ADI)比控制1/2根区固定滴灌(FDI)的根冠比、根干质量和根条数增加且根系分布均匀,地上部分生物量增加。表明控制性分根交替滴灌(ADI)能在不牺牲作物光合产物积累的前提下提高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7.
了解污灌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空间分布特征是进行土壤环境评价的重要前提。应用地统计学技术对北京东郊污灌区典型地块8种微量元素含量和土壤理化参数进行了空间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138.
内蒙古河套灌区排水干沟微塑料赋存特征及质量估算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陆地径流中微塑料污染因其与人类联系更紧密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为分析内蒙古河套灌区排水干沟和总排水干沟微塑料的赋存特征并对其质量进行估算,通过现场采样、密度悬浮法分离、显微镜观察、傅里叶红外光谱测定和比例流量法等,鉴定了河套灌区排水干沟和总排水干沟水体和沉积物中微塑料的丰度分布、形状、颜色、粒径和化学成分,并估算了总排水干沟日输送微塑料的质量.结果表明,河套灌区排水干沟和总排水干沟水体中微塑料丰度值范围为2880~11200 n ·m-3,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值范围为100~292 n ·kg-1;纤维状为最常见的微塑料形态,分别占据水体和沉积物的34.98%~70.39%和42.24%~58.56%;微塑料颜色以透明为主,分别占据水体和沉积物的46.43%~61.51%和40.41%~57.44%;微塑料粒径以<0.5 mm粒径最多,分别占据水体和沉积物微塑料的46.43%~61.51%和43.27%~54.79%;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得出聚乙烯是最常见的类型(43%),其次是聚苯乙烯(34%)和聚丙烯(16%);通过估算得出河套灌区总排水干沟每天可向乌梁素海排放的微塑料质量达到116.06 kg,并在乌梁素海积蓄后产生严重的微塑料污染效应.本研究可为内蒙古河套灌区微塑料的污染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9.
新乡市某电池厂附近污灌农田重金属污染特征与分类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河南省新乡市某电池厂东南污灌农田区不同距离处挖掘土壤剖面6个,高密度采集剖面样品,并在污灌农田区和电池厂西部不同距离处采集表层混合样12个,共获得土壤样品238份,同时在污灌农田区采集粮食样品13份.用ICP-MS法测定Cd、Ni、Pb、Cr、Cu和Zn含量,AFS法测定Hg和As含量,并对土壤重金属的垂直迁移、污染状况、来源及污染农田的分类管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污灌农田耕层Cd平均含量均高于其风险管制值(GB 15618-2018),其他重金属几乎全部低于筛选值.Cd是最主要的致污因子,其他重金属对土壤污染的贡献可以忽略.耕层Cd、Ni和As含量随着距电池厂距离的增加呈递减趋势.大多数剖面中Cd、Ni、Cr、Cu、Zn和As含量呈现不同程度的表聚性,Pb含量自上而下逐渐递减,Hg含量上下基本一致.污灌农田Cd、Ni和As主要来自污灌,同时受电池厂的干湿沉降影响,是工业源重金属;Cu、Zn、Cr和Pb属于农业源重金属;Hg是自然和人为混合源重金属.根据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及农产品质量综合确定距离电池厂大约3.5 km以内的污灌农田属于严格管控类农用地,应尽快禁止食用农产品的种植,代之以苗圃、林地.  相似文献   
140.
覆膜方式和灌溉对夏玉米产量及农田碳排放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罗晓琦  张阿凤  陈海心  冯浩 《环境科学》2018,39(11):5246-5256
为探讨不同覆膜方式和灌溉对夏玉米农田产量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本研究设计了雨养(R)和灌溉(I)这两个主处理,对照(CK)、半膜覆盖(HM)和全膜覆盖(FM)这3个副处理,利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监测了2014和2015年土壤CO_2、CH_4和N_2O的排放通量,并借助碳排放强度(GHGI)指标进一步评价了不同覆膜方式的固碳减排效果.结果表明,与RCK相比,RHM和RFM在2014年增产作用不明显,而2015年分别增加19. 6%和26. 8%;与ICK相比,IHM增产作用不显著,而IFM在2014和2015年均显著增产,达到14. 1%和55. 8%.灌溉仅对2015年CO_2排放有显著促进作用(P 0. 01),同一主处理下覆膜方式对CO_2排放没有显著影响(P 0. 05).灌溉对CH_4吸收没有显著影响(P 0. 05),覆膜对CH_4吸收具有抑制作用. ICK相比RCK,N_2O排放量仅在2015年存在显著性差异,显著减少了22. 3%;与RCK相比,RHM和RFM在2014年N_2O排放量差异不显著,2015年分别显著降低了50. 7%和51. 4%; IHM和IFM与ICK相比,2014年N_2O排放分别显著减少了47. 5%和54. 2%,2015年分别减少了9. 6%和52. 2%.灌溉可以通过提高产量从而显著降低GHGI;与RCK相比,RHM和RFM的GHGI仅在2015年显著降低,分别达到60. 1%和61. 7%;与ICK相比,IHM和IFM在2014年GHGI分别显著降低了39. 7%和53. 2%,2015年分别降低了22. 2%和67. 5%,即全膜覆盖降低GHGI的效果优于半膜覆盖.因此,对夏玉米种植而言,灌溉条件下全膜覆盖能保证作物高产稳产并降低农田碳排放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