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40篇 |
免费 | 41篇 |
国内免费 | 9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75篇 |
废物处理 | 14篇 |
环保管理 | 414篇 |
综合类 | 222篇 |
基础理论 | 188篇 |
环境理论 | 3篇 |
污染及防治 | 89篇 |
评价与监测 | 48篇 |
社会与环境 | 61篇 |
灾害及防治 | 66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25篇 |
2021年 | 33篇 |
2020年 | 36篇 |
2019年 | 31篇 |
2018年 | 27篇 |
2017年 | 32篇 |
2016年 | 50篇 |
2015年 | 43篇 |
2014年 | 43篇 |
2013年 | 89篇 |
2012年 | 50篇 |
2011年 | 67篇 |
2010年 | 35篇 |
2009年 | 60篇 |
2008年 | 50篇 |
2007年 | 65篇 |
2006年 | 55篇 |
2005年 | 41篇 |
2004年 | 44篇 |
2003年 | 46篇 |
2002年 | 26篇 |
2001年 | 30篇 |
2000年 | 33篇 |
1999年 | 26篇 |
1998年 | 19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6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6篇 |
1978年 | 7篇 |
1977年 | 3篇 |
1975年 | 3篇 |
1974年 | 3篇 |
1973年 | 4篇 |
1972年 | 10篇 |
1971年 | 8篇 |
1970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农业文化遗产地“三产”融合度评价——以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城乡经济差距日益拉大,农村衰落已成为城市化过程中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2015年中央政府提出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引起了众多学科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开展研究,但相关研究多以理论探讨为主。农业文化遗产地作为一个以遗产保护为前提的特殊农村地区,如何推动一二三产业(下称“三产”)融合发展,如何量化“三产”融合度,研究尚待深入。基于对农业文化遗产特点、资源特征以及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要求等方面的分析,阐释了农业文化遗产地“三产”融合发展的概念和内涵,并构建了由产业融合度与劳动力融合度组成的农业文化遗产地“三产”融合度评价方法体系及具体核算方法。以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十大片区所在的8个乡镇为对象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产业融合度分项指数间越均衡则产业融合度越高;各乡镇分项指数和产业融合度的数值皆很小,有巨大的“三产”融合发展空间;新街镇一二三产业的劳动力融合度领先,其中第三产业贡献率最大;农业文化遗产地“三产”的产业融合与劳动力融合有较高的正相关性(r=0.67),显著水平在10%以下(P=0.069<0.1)。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可以有效促进农民在本地就业,对于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2.
以碳布为阴阳极材料构建一种新型的生物电化学系统(BES),研究该系统在不曝气条件下对城市污水的处理效果,并与传统的厌氧和好氧处理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BES处理城市污水是可行的,与传统曝气法相比能够显著降低能耗。在进水CODcr,为350mg/L、NH3-N为15mg/L、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4h时,电化学强化生物处理系统对CODcr和NH3-N的去除率达84%和80%,优于同等条件下的厌氧、好氧生物处理方法。BES的输出电压最高为211mV。 相似文献
83.
环境矿物材料在微污染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来水厂传统工艺对水中微量有机物没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常规净化工艺也很难去除重金属离子和氨氮等涪染物。环境矿物材料具有来源广泛和良好的使用性能、无生态副作用等特点,对微污染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本文论述了沸石和磷灰石对污染物的去除机理,探讨了基于环境矿物材料的人工快滤系统在净化微污染水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4.
Giuliano Cecchi William Wint Alexandra Shaw Andrea Marletta Raffaele Mattioli Timothy Robinson 《Agriculture, ecosystems & environment》2010,135(1-2):98-110
The central role played by livestock in the livelihoods of rural households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is seldom fully appreciated by policy makers, development agencies and donors. Knowledge gaps in the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and environmental determinants of farming systems, especially if viewed through the livestock lens, compound this problem. We have produced a map of pastoral, agro-pastoral and mixed farming systems across Eastern Africa, by analysing datasets collected in the framework of livelihood analysis. Input data were gathered between 2000 and 2007 by various emergency and development agencies for Djibouti, Eritrea, Kenya, Somalia, Uganda and parts of Ethiopia and Sudan. A quantitative definition of the production systems is adopted, based on the ratio of livestock- to crop-derived income. The resulting livelihood-based map of livestock production systems was compared through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to an alternative livestock production systems map, produced independently from environmental data. Convergence between the two mapping approaches was evident. The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the livestock production systems was also modelled using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remotely sensed and other geospatial datasets. Models show high statistical accuracy, and were thus used to fill the gaps in the observed distribution of livestock production systems. Finally, selected environmental factors underpinning the systems (agro-climatology, human and livestock populations and land cover) were analysed in detail, enabling the livestock production systems to be characterized in terms of them. The regional scope of the map, as well as its direct link with a vast amount of livelihood information, render it a valuable tool for a range of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applications,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global change. 相似文献
85.
耕作制度对川中丘陵区冬灌田CH4和N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连续2 a田间原位测定,研究川中丘陵区冬灌田CH4和N2O的排放特征和不同耕作制度对冬灌田CH4和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a只种1季中稻冬季灌水休闲的冬灌田(PF),在水稻生长期,CH4平均排放通量为(21.44±1.77)mg·(m2·h)-1,非水稻生长期为(3.77±0.99)mg·(m2·h)-1,分别大大低于以前文献报道的在西南其它地方观测值;全年CH4排放量以水稻生长期CH4排放量为主,非水稻生长期CH4排放量仅占全年总排放量的23.2%.冬灌田N2O排放通量年均值为(0.051±0.008)mg·(m2·h)-1,且主要集中在水稻生长季,非水稻生长期N2O排放量仅占全年总排放量的8.1%.在采用水旱轮作制后,冬灌田CH4排放量大大降低,稻-麦轮作(RW)和稻-油菜轮作(RR)全年CH4排放量分别为PF的43.8%和40.6%.但冬灌田改为水旱轮作制后,N2O排放量显著增大,RW和RR的N2O年排放量分别是PF的3.7倍和4.5倍.综合考虑冬灌田在采用不同耕作制度后排放CH4和N2O的全球增温潜势(GWP),无论是短时间尺度还是长时间尺度,采用3种耕作制度全年所排放的CH4和N2O所产生的综合GWP都为:PF RW≈RR.在20a、100a和500a时间尺度上,PF分别约是RW和RR的2.6、2.1和1.7倍.冬灌田改为水旱轮作制度后能大大减少CH4和N2O所产生的综合GWP. 相似文献
86.
中国加油站VOC排放污染现状及控制 总被引:8,自引:9,他引:8
应用排放因子法估算了2002年度全国加油站VOC的排放量.在综合考虑经济,社会,人口等各方面因素后,通过调整现有的活动水平估算了未来20a内全国的燃油消耗情况,以及VOC排放的增长趋势.结果表明:2002年我国加油站VOC排放量为187.6×103t,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了7.5×108元人民币.在维持现有控制水平情况下,到2030年VOC排放量将达到1196×103t,经济损失高达47.8×108元人民币.比较了StageⅠ、StageⅡ油气回收系统以及ORVR的回收效率和成本,并对其可行性和经济适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3种回收技术的引进将会大规模的消减加油站VOC的排放,并且选择性的措施组合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相对于StageⅡ回收系统,ORVR的效率更高费用更低.但是ORVR的引进需要比StageⅡ更长的时间,为了达到80%的普及率至少需要11a左右.为在短期内达到一定的控制要求,可优先考虑StageⅡ回收技术;但是从长期的环境和经济效应来看,ORVR才是最终的选择. 相似文献
87.
88.
以大型排架为研究对象,研究排架从设计开始、搭设过程、排架使用过程、排架拆除等环节,从安全组织、技术措施、监督检查、安全许可等方面严格把关,对工程建设参建各方应该履行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权限、工作内容及工作流程进行梳理和细化,设置控制节点,强化中间环节的安全检查,实现排架全生命过程的安全控制,研究成果以程序文件表现。大型排架施工过程监控程序文件中有工作流程8个,对应安全检查表10个,工作流程环环相扣,安全检查表间相互关联。通过实施大型排架施工过程监控程序文件,严格过程监督管理,保证高排架在搭设与使用中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有效杜绝了类似于高排架垮塌伤人等群体性伤害安全事故。 相似文献
89.
90.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大型活动日益增多,大型活动中人群拥挤事故作为大型活动事故预防控制的重点,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从观众结构、时间分布、空间分布及运动性特征四方面分析了大型活动客流的相关特性;论述了大型活动安全监测的内容与方法,确定了安全监测的重点部位;从安全容量、安全密度、安全速度、密度变化率和速度变化率五个角度提出了大型活动客流风险的预警方法,并比较了各类方法的优缺点.研究成果为保障我国大型活动的顺利召开,避免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