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32篇
安全科学   5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211篇
基础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18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461.
改进剩余推力法及其在三板溪滑坡稳定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传统剩余推力法和Sarma法,提出改进剩余推力法,以位于三板溪电站进水口上游的滑坡体为例,说明了对水利水电工程诱发的滑坡灾害的评价和治理方法.采用剩余推力法和改进剩余推力法对三板溪滑坡的天然状态、水库蓄水、地震、库水位骤降等工况进行了稳定分析.结果显示,在水库蓄水、地震、库水位骤降工况下,该滑坡的稳定性低于设计标准,因此,须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推荐了抗滑桩设计方案,已经在三板溪滑坡工程中成功实施.  相似文献   
462.
海原地震是我国黄土地区影响深远的大震,其诱发的黄土滑坡不计其数.对海原地震中黄土滑坡密集发育的西吉、海原、固原地区开展调研工作,研究强震作用下黄土滑坡的基本特征、破坏类型,以及该地区黄土地震滑坡密集发育的成因机理.西-海-固地区黄土地震滑坡具有集中发育、扎堆群发的分布规律,且易发生在坡高较低、坡度较缓、山梁单薄、地貌破碎的斜坡地带,并具有方向性和运动液化的特点;考虑黄土特殊的结构特征及动力特性,黄土地震滑坡的破坏类型可分为振动软化——剪切破坏、振动液化——流动破坏、振动崩塌破坏及震后蠕变破坏四种;西吉县西南部黄土地震滑坡密集发育是因为该区处于海原地震地壳破裂带的几何投影中心,并受该区岩土分布特、地貌特征,以及所遭受地震波频谱特征控制.  相似文献   
463.
地质灾害的形成受地质环境条件中多种要素的综合控制,二者之间密切相关.这些要素包括地形地貌、气象特征、植被生态、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土体类型、人类工程活动.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内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的研究程度及区内地质灾害的自身特点,以区内已发生灾害的大量统计数据为基础,定性分析了在何种地质环境条件下,才可能发育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灾害;定量分析了地形坡度、地形高差、沟谷流域特征、降雨量在某一具体分布范围内,才容易发育某种地质灾害;同时论述了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灾害的诱发作用.  相似文献   
464.
探讨了黄土丘陵区退耕种植10~40a柠条、沙棘、刺槐林地土壤有机碳库和相关指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退耕期延长,100cm深土层总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均呈显著增加趋势,但退耕10a 0~40cm浅层土有机碳库既有显著增加,40~100cm深层有机碳库到退耕20~40a才显著提高.3种还林地碳库活度和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比例并未随土壤有机碳库增加而持续增长,而是在各土层间分别维持在0.35~0.75和0.25~0.42;碳库管理指数不仅随退耕期延长与土壤有机碳库变化一致, 即在浅层土呈直线快速增加,在深层土以指数函数相对缓慢增长,而且与有机碳库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此外,对比其他碳库指标,到退耕40a时仅碳库管理指数与土壤总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在不同林地差异变化一致,均为刺槐>沙棘>柠条,说明碳库管理指数能够良好的指示退耕还林土壤有机碳库的变化.  相似文献   
465.
萘和菲在黄土上的吸附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萘和菲在天然黄土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改性黄土上的吸附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萘和菲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改性黄土上吸附速率比在天然黄土上的快,同时吸附数据都能很好的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吸附速率与起始浓度、温度及黄土本身的性质有关;萘和菲的吸附速率常数k与温度T成负相关。吸附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6.196~-1.172kJ/mol和-28.86~-15.70kJ/mol;萘和菲在天然黄土和阳离子改性黄土上的吸附速率由膜扩散和孔扩散过程控制,实验数据可以用扩散动力学方程拟合。本研究为理解多环芳烃在土壤中的迁移规律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有助于理解土壤环境中石油污染物的迁移。  相似文献   
466.
Impulsive waves caused by subaerial landslides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impulsive waves caused by subaerial landslides. A wide range of effective parameters are considered and studied by performing 120 laboratory tests. Considered slide masses are both rigid and deformable. The effects of bed slope angle, water depth, slide impact velocity, geometry, shape and deformation on impulse wave characteristics have been inspected. The impulse wave features such as amplitude, period and also energy conversation are studied. The effects of slide Froude number and deformation on energy conversation from slide into wave are also investigated. Based on laboratory measured data an empirical equation for impulse wave amplitude and period have been presented and successfully verified using available data of previous laboratory works.  相似文献   
467.
水岩化学作用对斜坡水文地质及滑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温湿气候区,水岩化学作用对岩质斜坡的水文地质演化及失稳一夷平进程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从地表到新鲜岩体,随着水岩化学作用程度的逐渐减弱,斜坡剖面可依次划分为土层、腐岩带和风化岩带,各带之间多是渐变过渡的。土层多由枯枝落叶层和土壤层组成,有时底部含有残坡积物;腐岩是由岩浆岩、沉积岩或变质岩经等容风化形成的风化软岩;风化岩带是腐岩带的前身,其特征是含有较高数量的核心石。斜坡垂向分带主要是地下水引起的,而这种分带反过来又会强烈影响地下水自身的埋藏与分布。土层可贮存上层滞水,风化岩带则可赋存潜水或承压水。上层滞水是浅层滑坡的主要控制因素。由于形成条件宽松,但规模不大,上层滞水控制的滑坡灾害多具群发性特点,同时,由于其含水介质为松散土体,失稳含水层很容易转化为泥石流。降雨期间,风化岩带内潜水水位上升甚至承压,导致岩体抗剪强度降低并诱发深层滑坡。  相似文献   
468.
滑坡的发生与降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在分析滑坡的地质资料和气象资料的基础上,讨论了降雨诱发滑坡的机制,并深入探讨了滑坡与降雨的关系,包括:滑坡与降雨的分布特点、滑坡与降雨频次之间的关系、滑坡与降雨在时间上的关系等。结果表明:滑坡发生的概率和滑坡数量不仅与降雨量的大小成正相关关系,而且与滑坡发生的当天降雨及前期降雨特征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69.
深切河谷岸坡大型堆积体成因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杰  王兰生  徐进  王小群  姚强 《灾害学》2007,22(2):46-50
金沙江中游某拟定水电站坝址区下游存在一非基质结构岸坡,覆盖层厚度巨大,以白云质角砾堆积层为主。对角砾堆积体物质结构特征及成因机制进行研究,确定了其滑坡成因的性质,并分析了早期河谷边坡岩体可能的变形破坏方式。对该边坡稳定性分析表明,该古滑坡堆积体边坡自身结构长期处于稳定状态,没有发生古滑体复活或变形迹象,其整体不存在失稳条件。  相似文献   
470.
黄土丘陵沟壑区本身生态环境较脆弱,加之人类活动对其产生的影响,使该区域农业用地生态安全进一步受到威胁。通过对案例区农用地现状和农用地生态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其目前存在的生态安全问题,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