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6篇 |
免费 | 69篇 |
国内免费 | 197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7篇 |
废物处理 | 3篇 |
环保管理 | 28篇 |
综合类 | 432篇 |
基础理论 | 37篇 |
污染及防治 | 14篇 |
评价与监测 | 85篇 |
社会与环境 | 30篇 |
灾害及防治 | 9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23篇 |
2022年 | 36篇 |
2021年 | 63篇 |
2020年 | 46篇 |
2019年 | 35篇 |
2018年 | 41篇 |
2017年 | 38篇 |
2016年 | 38篇 |
2015年 | 41篇 |
2014年 | 31篇 |
2013年 | 33篇 |
2012年 | 36篇 |
2011年 | 43篇 |
2010年 | 23篇 |
2009年 | 23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27篇 |
2006年 | 25篇 |
2005年 | 22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20篇 |
2002年 | 13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21.
722.
723.
山东省2015年PM2.5和O3污染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城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数据,分析了2015年山东省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初步探讨了其与气象要素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山东省PM2.5年均质量浓度和年超标天数的空间分布均呈现由东部向西部递增的趋势,半岛地区的浓度最低,其他地区浓度均较高,年均质量浓度最大值出现在德州(101 μg/m3)。各城市PM2.5的月均质量浓度均呈现出季节性变化,冬季最高,夏季最低。O3-8h年均值和O3年超标天数的空间分布与PM2.5不同,半岛地区污染天数最少,其次为南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北部地区污染最为严重并且各区域的城市之间O3污染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具有明显的局地性特征。O3质量浓度在春末夏初最高,超标现象主要出现在5—8月。分析各城市PM2.5污染和O3污染的协同性与差异性发现,虽然不同城市之间两者污染情况存在一定差异,但整体上看,山东省大气复合污染特征明显,全年有10个城市的PM2.5和O3同时超标天数都在20 d以上,并且该现象主要发生在夏季。夏季高温低湿的大陆气团控制更有利于O3和PM2.5叠加共存形成复合型污染。温度≥26℃时,O3-8 h与PM2.5日均质量浓度的相关系数为0.63,相对湿度≤60%时,两者相关系数为0.69。此外,当在大陆气团的控制下发生O3污染时,相对湿度的提高更有利于PM2.5浓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724.
Kalman滤波法在城市空气污染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利用Kalman滤波法结合由逐步回归法选出的T106气象因子,对大连市的空气质量进行预测预报,得出了该法与传统的多元回归法相比具有物理意义明显、准确率高的结论. 相似文献
725.
为了解重庆市北碚区大气质量状况,利用其2014年气溶胶光学厚度和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同步观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碚区AOD500 nm的年均值为1.46±0.69,其随月份变化明显,其中11月最高为2.90±1.85, 9月最低为0.54±0.05.北碚区存在颗粒物污染的现象,PM2.5和PM10的年均值分别为(62±40)μg·m-3和(94±51)μg·m-3,均超出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限值,PM2.5与PM10的日均值超标率分别为26%和15%.细粒子PM2.5与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之间呈现显著性相关,全年决定系数R2能够达到0.95(P<0.01),AOD与PM2.5、 PM10之间全年均呈正相关特性,全年决定系数R2分别为0.48和0.46,且不同季节... 相似文献
726.
小麦赤霉病气象环境成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的气象环境成因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其最新进展,包括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的单一、多个气象因子和大尺度气候因子及其对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温度、雨湿条件、光照、风等气象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流行程度;当温、湿等气象要素,菌源数量与花期在一定程度吻合时,会导致该病的大流行;El Nino和SST异常对赤霉病的发生流行有前兆性指示作用;结合地面气象因子、海温和500HPa高空环流建立的预测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赤霉病。还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对该领域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27.
气象灾害损失与区域差异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象灾害损失的形成是自然变异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由于自然地理特征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区域之间的差异性,气象灾害损失的区域性差异是十分显著的。而重要的是,预防和控制气象灾害损失的关键,首先就在于了解人口分布、经济增长、教育与科技发展以及环境保护等因素对气象灾害损失的影响程度究竟如何。为此,采用国家统计局和中国气象局的最新统计数据,对区域气象灾害损失与各个社会经济因素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出了若干重要的结论。 相似文献
728.
农作物病虫害气象环境成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简要概述了近年来农作物病虫害气象环境成因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包括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流行的气候背景指示及其影响机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和气候变化对病虫害发生流行的可能影响等.结果表明:海温、厄尔尼诺事件、大气环流等大尺度因子对病虫害的发生流行具有明显的前兆性指示;温度、湿度、降雨、风、光照等气象要素,对促进或抑制某种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流行及其危害程度都可能产生显著的影响;气候变化可能造成病虫害危害的地理范围扩大,程度加剧. 相似文献
729.
730.
利用2006年9月~2007年3月全国CO中毒病例资料,选取日发病人数为8人以上的CO中毒事件发生日作为样本,对CO中毒的气象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微风或者静风、大气层结稳定的气象条件不利于CO气体的扩散,同时,气温变幅较小、气压下降、云量多和气体湿度大也可能间接导致CO中毒事件的发生.用风速、大气稳定度、24h变温、24h变压、总云量和相对湿度作为预报因子,利用阈值加权平均的方法,初步建立了区域性CO中毒气象潜势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