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0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393篇
安全科学   124篇
废物处理   19篇
环保管理   310篇
综合类   1241篇
基础理论   274篇
环境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107篇
评价与监测   102篇
社会与环境   354篇
灾害及防治   26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164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1.
吕建华 《海洋环境科学》2012,31(1):120-124,144
实现对海洋倾废科学有效管理是保护海洋环境及海洋资源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主要任务。东海是我国海洋生产力最大的海区,近年来,随着海洋经济和沿海区域经济的发展,向海上倾倒废弃物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在实际倾倒过程中出现了倾倒区选划利用不合理、违规倾倒和执法监管不力等问题,影响东海海洋生态环境平衡与可持续发展。因此,文章在对东海区海洋倾废活动现状进行全面客观梳理的基础上,就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实证分析,结合东海区海洋倾倒的实际需求,为实现合理有效的管理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12.
本文根据收集到的1960s到2000s年间东海长江口附近海域(30.5~32°N,122~123°E)的营养盐数据,分析了长江口海域营养盐的季节变化及历史变化趋势。其中根据1959~1960年,1985~1986年和2002~2003年长江口海域营养盐的季节变化数据,发现50 a来,营养盐的季节变化差异不大,均呈现出春夏低,秋冬高的季节变化趋势,其中2002~2003年四个季节之间营养盐含量的变化幅度较其它两年略小。从1960s~2000s年的历史变化可以看出,调查海域的DIN含量呈现出显著上升的趋势,但是在2000年以后,DIN的年平均含量略有降低但变化不大,基本保持在18μmol/L。DIP年平均浓度变化不明显,浓度范围维持在0.39~0.60μmol/L之间。SiO3-Si的年平均含量呈现出明显的降低趋势。就营养盐组成变化来说,DIN/P比例和Si/DIN比值的变化趋势相反,DIN/P比例呈现出升高的趋势而Si/DIN呈现出降低的趋势。生物数据表明从1980s以后该海域赤潮优势种有从硅藻演变为甲藻的趋势,结合营养盐的变化分析认为过量的DIN和持续升高的DIN/P是造成这一藻种长期演变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3.
近年来,虽然我国安全生产形势出现了好转,但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不容乐观。本文在对中、日两国安全生产形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中、日两国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并归纳总结了日本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的借鉴之处,指出了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以为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4.
本文以专利地图为分析工具,对我国金属表面无铬钝化清洁生产技术发展的时间、空间和内容进行了归纳分析,并通过研究我国金属表面无铬钝化清洁生产技术专利的发展现状,对其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15.
潘苏红  张干  孙亚莉  解启来 《环境科学》2012,33(4):1204-1208
为探讨城市道路街尘中多环芳烃(PAHs)和黑碳(BC)的分布特征,2007年12月~2009年2月,分别在中国的北京、上海、广州和武汉以及印度的加尔各答采集了城市主干道的街尘.样品处理后分别用GC-MS和元素分析仪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中国主要城市道路街尘中PAHs的含量范围为2.30~22.2μg.g-1,主要是以荧蒽、菲、芘、、苯并(b)荧蒽和苯并(ghi)苝为主要的多环芳烃化合物.印度加尔各答PAHs的含量范围为4.85~30.5μg.g-1,呈现出以2环的萘为主要的PAHs化合物.BC在中国主要城市道路街尘中的含量值高于印度的加尔各答,说明了2个国家可能的不同能源结构和能源消耗.相关分析表明,PAHs与BC在不同的城市显示出不同的特点,可能指示了不同的来源.特征比值法表明城市街尘中的PAHs主要来源于机动车排放,其次来源于燃煤.  相似文献   
116.
Lizards are now relatively well known from the Yixian Formation of northeastern China. In this study, we describe a juvenile lizard from a fossil horizon at Daohugou, Inner Mongolia. These beds predate the Yixian Formation, and are probably Late Jurassic or earliest Cretaceous in age. The new specimen thus documents the first lizard material from the Daohugou locality and is the earliest lizard skeleton from China. Comparisons with developmental stages of modern lizards suggest the Daohugou lizard is a hatchling. Although tiny, the specimen is notable in preserving exquisite skin impressions showing the variation in scalation across the body, the shape and position of the cloacal outlet, and details of the manus and pes. These are the earliest recorded lepidosaurian skin traces. In its general proportions and the possession of paired frontals, the small Daohugou lizard resembles both the Yixian taxon Yabeinosaurus tenuis and the questionable Jeholacerta formosa, but it differs from the latter in scalation and, based on other characters, may be distinct from both.  相似文献   
117.
2007年5-6月国内环境事件   总被引:22,自引:22,他引:0  
简要统计了2007年5-6月国内发生的各种环境事件123起,包括沙尘天气10起,污染事件23起,地震15起,山体滑坡和泥石流13起,旱灾5起,以及其他自然灾害57起.对自然灾害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8.
华北地区1951-2009年气温、降水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一驰  吴凯  于静洁  夏军 《自然资源学报》2011,26(11):1930-1941
基于华北五省(市)64个基本气象站的1961-2009年逐年逐月气温、降水资料, 利用泰森权重计算了华北地区面平均降水及面平均气温,并建立了7个长序列气象站的气温、降水与面平均值的回归方程,展延了研究区1951-1960年面平均降水和气温资料。对展延后的1951-2009年序列数据,应用Mann-Kendall检验、Mann-Whitney检验、9 a滑动平均等方法进行趋势分析,分析结果显示: 该区59 a间年气温上升了1.5 ℃,年气温序列存在显著上升趋势,年气温序列在1993年前后有一个突变点,年气温距平以1989年为低温期与高温期的分界线,年气温平均每10 a增长2.2%;年降水序列无显著趋势,亦无显著跳跃趋势,年降水距平大致以1976年为多雨期与少雨期的分界线,年降水平均每10 a增长-1.3%。研究成果为深入分析华北地区气候变化规律、未来气候变化影响,以及水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9.
针对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中的资源环境问题,指出粮食生产成本核算的不完整性,粮食生产造成的资源耗减和环境降级得不到补偿。运用环境经济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对粮食生产的完全成本进行分析,提出粮食生产的完全成本除包括直接生产成本外,还应包括粮食生产的资源环境成本。论文以南方红壤丘陵区的湖南省祁阳县为研究对象进行案例分析,研究表明,2008年该区域粮食生产的资源环境成本相当于当年农业总产值的36.55%;早、中、晚稻的完全成本分别达到4.27、3.84和4.40元·kg-1,其中资源环境成本分别为1.38、 1.65和1.64元·kg-1,直接生产成本分别为2.89、 2.19和2.76元·kg-1,而实际市场价格分别仅有1.76、 1.90和1.84元·kg-1。研究结果对有关部门制定相关农业政策、调整粮食生产布局、促进区域粮食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0.
2009年4月末,发生了一次罕见的粗粒子气溶胶远距离输送造成华南地区出现严重的空气污染事件,其特征主要是气溶胶质量浓度超标,而能见度没有明显恶化,对这次空气污染事件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在过程中,粗细粒子质量比(PM2.5/PM10)有明显的3次下降,最低达到0.3,即PM2.5仅占PM10的30%,这与珠江三角洲地区通常以细粒子为主的污染特征有很大不同,反映了外来粗粒子的侵入特征.长江流域浮尘天气的沙尘粒子变性后,长距离输送污染物叠加本地污染物,造成这次严重空气污染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