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3篇
  免费   408篇
  国内免费   981篇
安全科学   317篇
废物处理   77篇
环保管理   698篇
综合类   2089篇
基础理论   421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257篇
评价与监测   203篇
社会与环境   99篇
灾害及防治   140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147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164篇
  2016年   184篇
  2015年   209篇
  2014年   205篇
  2013年   302篇
  2012年   289篇
  2011年   260篇
  2010年   182篇
  2009年   152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212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152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6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2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4篇
  197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The inputs of atrazine and alachlor herbicides to surface and ground waters from irrigated areas dedicated to corn cultivation in the Castilla-León (C-L) region (Spain) as related to the application of both herbicides were studied.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 (ELISA) were used for monitoring the atrazine and alachlor concentrations in 98 water samples taken from these areas. Seventy-nine of the samples were of ground waters and 19 were of surface waters. The concentration ranges of the herbicides detected in the study period (October 1997–October 1998) were 0.04–25.3 g L–1 in the surface waters and 0.04–3.45 g L–1 in the ground waters for atrazine, and 0.06–31.9 g L–1 in the surface waters and 0.05–4.85 g L–1 in the ground waters in the case of alachlor. The high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observed between the concentrations of both herbicides in the surface waters (r = 0.89, p < 0.001) pointed to a parallel transport of atrazine and alachlor to these waters. A study was made of the temporal evolution of the concentrations of both herbicides, and it was found a maximum recharge of atrazine in the ground waters for April 1998 and of alachlor in October 1997 and October 1998. The temporal evolution of the concentrations of both herbicides in surface waters was parallel. The high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observed between atrazine concentrations determined by ELISA and by HPLC (r = 0.92, p < 0.001) and between alachlor concentrations also determined by both methods (r = 0.96, p < 0.001) confirmed the usefulness of ELISA for monitoring both herbicides in an elevated number of samples. Using HPLC, the presence in some waters of the alachlor ethanesulfonate (ESA) metabolite was found at a concentration range of 0.52–4.01 g L–1. However the interference of ESA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alachlor by ELISA was negligible. The inputs of atrazine and alachlor to waters found in this study, especially the inputs to ground waters, could pose a risk for human health considering that some waters, though sporadically, are even used for human consumption.  相似文献   
12.
中国黄土元素背景值分异规律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中国黄土中40个元素的背景值,并以F、Cr、Mn、Co、Ni、V、Cu、Zn、As、Se、Cd、Pb、Hg等13个元素为例,讨论了其在黄土高原的分布与含量。利用趋势面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揭示了黄土中元素的某些环境地球化学特征及元素背景值的分异规律。结果表明,黄土的元素背景值具有三维的分异特征,黄土的质地及沉积的生物气候环境黄土是影响背景值分异的主要因素。为中国黄土的风成学说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13.
水蚀风蚀交错带小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水蚀风蚀交错带是黄土高原侵蚀最严重的地区和黄河下游河床粗泥沙的主要来源区,其生态环境脆弱、治理难度大,加之晋陕蒙能源基地的大规模开发,也带来了新的环境问题。鉴于治黄和煤田开发及生态环境整治的紧迫需要,以水蚀风蚀交错带六道沟小流域为试区,分析研究了该区水蚀风蚀时空分布规律及脆弱生态环境特征,提出以防治水蚀和风蚀为中心,以提高生态经济效益和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基本农田优化结构和高效利用及植被建设为重点,建立具有防蚀固沙兼高效生态经济功能的大农业复合生态系统综合治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不同地域天然伊利石表面酸碱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利用电位滴定技术和恒定容量表面络合模式表征不同来源天然伊利石的表面酸碱性质。鉴于固体基质在酸量滴定过程中发生溶解,相应的滴定上清液被视为体系空白。考虑到水解铝、硅酸和伊利石表面活性位之间的表面络合或沉淀反应,提出两种表面质子反应模型。对其中的特例,还考虑了表面离子交换反应。模拟程序的拟合结果显示两种模型对水解伊利石体系的滴定行为均可获得满意的描述。相的的表面固有酸度常数表明样品的酸碱性质之间存在一些共性。  相似文献   
15.
风能资源评估系统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开发风能资源、利用风力发电在我国虽然只有数十年,但其发展却很快,风能作为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风能资源评估作为风电资源开发的前提,是风力机选址的关键。介绍了以Visual Basic为开发工具,利用SQL Server为数据库开发而成的风能资源评估系统的结构和特点。经实践证明,本系统缩短了风能资源评价周期,提高了数据处理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讨论金属结合能何以具有表面化学位移的原因开始,从金属团簇的一般性质出发,论证了金属结合能自尺寸大于1nm的团簇到金属微粒再到块体金属具有连续过渡性;金属结合能与粒径R呈正相关;与1/R具线性负相关关系,认为金微粒或团簇具有1.1eV以上的结合能负位移是可能的。并指出李九玲等同志在“评<含金硫化物矿物中不可能存在负价金>”一文中引用的某些衬底材料上的金团簇呈现结合能正位移的数据是由于这些金困簇已与其衬底材料发生了键合作用造成的,它们不能作为否定金属结合能位移与粒径呈正相关的依据。同时,笔者从“化学结合金”在氰化过程中并未被氧化成正离子金判断,它不应是负价金。并由同质并能位移与粒径可具负相关关系推论,“化学结合金”应是合企硫化物矿物中可存在的少量微粒碲金矿、碲金银矿等中的正离子金。笔者强调在讨论企的价态问题时应采用Allred-Rochow电负性数据而非常用的Pauling电负性数据,并再次指出含金硫化物矿物中不可能有负价金存在。  相似文献   
17.
PHBV表面疏水改性用作吸油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多种表面改性剂对生物可降解材料PHBV进行了表面改性实验研究,测定了不同改性剂改性后PHBV的吸油率以及温度对其吸油效果的影响,并探讨了改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改性剂对PHBV的改性效果有所差异,从疏水和吸油的共同效果来看,最佳疏水改性剂为添加量5%时的硅油,温度对未改性PHBV和改性PHBV的吸油率及吸油速度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长白山西坡风灾干扰区的恢复和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白山西坡发生的灾害性风灾干扰,一方面给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资源造成巨大损失,同时也提出了如何加强保护和加速恢复的新课题。文中分析了风灾干扰区的更新格局和过程以及干扰后处理的有关问题,提出了从立地和景观水平促进更新恢复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
重金属离子在腐殖酸表面的吸附——类颗粒表面吸附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用伏安质子滴定法获得重金属离子(Cu~(2+)、Pb~(2+)、Cd~(2+))在腐殖酸表面吸附的实验数据,并基于这些数据提出重金属离子在腐殖酸表面的络合模型。模型中引入两个实验常数:反应系数α和竞争反应常数K_H。实验结果表明,这两个常数的实验值在一相当宽的起始溶液条件下基本稳定。基于这两个常数而获得的pH相关吸附等温线和实验数据相当符合。模型中采用了由电位滴定得到的腐殖酸表面羧基浓度作为最大表面基团浓度,并对其质子解离常数进行了表面电荷影响的修正。  相似文献   
20.
人类发展演变过程中,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地质作用所造成的灾害,其中大部分地质灾害的形成都有地下水的参与,因而确定地质体稳定性时不能忽略地下水。无压渗流是比较复杂的非线性问题,难点在于如何求自由面, 尤其是对溢出点的求解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本文提出了求解无压渗流自由面的一种新方法,在采用等效渗透系数法搜索到自由面后,通过反复移动溢出点再次搜索自由面,最终达到准确求解自由面的目的。实例证明该方法是简单准确有效的。本方法对解决工程问题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