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0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安全科学   286篇
环保管理   48篇
综合类   333篇
基础理论   22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68篇
灾害及防治   189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168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74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灾害事件网络舆论监督多重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网络媒介发挥了重要的舆论监督功能.其呈现出的多重性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社会舆论监督模式,成为传统媒体舆论监督的有力补充.本文分别从监督对象与内容、监督主体与方式、监督环节与效果三方面分析了其多重性的表现及其内在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892.
政府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的国际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8年的南方雪灾和汶川大地震凸显出我国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的严重缺陷.本文旨在比较研究美日等几个先进国家灾害应急管理系统,以期为我国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的完善提供有益的借鉴.总的来说,我国灾害处理者对灾害管理的科学认识还不够,灾害法律法规体系和组织机构也不完善,救灾体系中存在着大量的非救灾人员和非专业救灾设备.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认为我国应尽快完善救灾应急管理系统的法律法规,促进我国救灾组织机构和以及设立培训机构以培养优秀的专业救灾队伍.  相似文献   
893.
论民国初年我国的政府救灾行政系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作为国家行政要务的救灾,民国初年中央政府救灾机关是内务部,内务部的权力职掌有一个变化的过程;虽然其名义上作为中央一级专门救灾机构,但由于机构初设.经验不足,再加上其他诸多因素的限制,无论是部务还是权限与其他部门如财政部,农商部等都颇有纠缠.至于地方政府救灾机构,作为地方政府组织机构的一部分,虽属专管,但有兼管之嫌.一些专门的赈济机构,只不过有时囡灾于公署内暂设,事毕即行撤消.当时除了政府救灾机构外,还存在着具有亚政府色彩社会救灾力量.内务部与地方救灾系统之隶属关系相对自由,并从上到下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格局.总体而论,民国初年的救灾机构从中央到地方都比清末进一步完善,其业务范围也逐渐趋于稳定,但由于中央政权极不稳定,内阁更替频繁,致使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撤设变化较多,从而引起救灾机构的相形混乱.  相似文献   
894.
气象灾害对天水苹果生产影响的评估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得出影响天水苹果正常生长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是前秋9月大气干旱、冬季12-2月暖冬高温、苹果花期4月下旬高温干旱和春季4月下旬低温危害。各灾害发生频率在53﹪~70﹪之间,以前秋9月干旱最多,春季4月下旬低温危害最少;前秋9月大气干旱以中-大灾为主;其他灾害均以轻、中灾最多,大灾居次;各种灾害因子重灾年份最少,仅在6﹪~15﹪之间。农业气象灾害综合评估除轻灾评估准确率略低为89﹪外,中-重灾评估准确率均达100﹪,灾害评估效果比较理想,对农业防灾减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95.
地震烈度及其评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介绍了烈度概念的双重内涵和烈度评定的模糊性、综合性、平均性和主观性等特点,评述了烈度评定相关的国内外动态。建议区别地震动、房屋震害和地震地面破坏三类不同的物理现象以分别描述地震影响和地震灾害。  相似文献   
896.
以北京市房山区史家营煤矿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矿山地质灾害高分辨率遥感监测方法与技术流程。它是在建立矿山地质灾害遥感识别标志的基础上,对高分辨率数据进行空间分辨率融合和信息增强,利用"已知推未知"的工作思路,对多种地质灾害类型进行识别与提取;结果表明,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和"3S"技术在矿山地质灾害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矿山地质灾害诱因的建模分析结果表明,人工采矿活动是导致矿山地质灾害发生的最直接原因,构造、岩性和坡度等是矿山地质灾害发生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矿山非法采矿的遥感监测与治理,注重对已采矿区的回填和管理是矿山地质灾害治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897.
Major accidents have catastrophic effects on humans and all of society.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major accidents, it is essential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 Generally, effective identification and reasonable evaluation of 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 are the basic steps in safety management. At present, the evaluation methods for 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 mainly focus on consequence analysis and probabilistic analysis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vulnerability of hazard-affected bodies. Therefore, the proposed method will introduce regional disaster system theory and comprehensively analyze hazard-formative factors, the hazard-formative environment and hazard-affected bodies to achieve a more complete and effective assessment of 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 Hazard-formative factors are evaluated based on the rapid ranking method, hazard-formative environments are evaluated based on Bayesian networks, and hazard-affected bodies are evaluated based on the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A tank group and a chemical industrial park are used to verify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new method.  相似文献   
898.
城市防灾减灾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孤岛"问题造成信息资源的浪费,严重影响了灾害管理的效率和效果。笔者提出信息整合的思路——以信息共享和满足个性化需求为整合目标,按照标准化、相关性、价值性、动态性的整合原则,打破区域、部门间的界限,从横向、纵向、防灾减灾全过程进行信息整合,形成一套较完善的信息整合体系。为进一步明确整合主体(人)及整合对象(防灾减灾信息)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方式,还介绍信息整合的3种模式:对象关联模式、逻辑模式、综合模式。在实践中,可以根据资源、技术、需求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单独地或综合地利用该3种模式进行信息内容的整合。通过信息整合能提升防灾减灾信息利用的整体效能,有效地发挥信息资源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99.
介绍了剩磁法原理和剩磁检测依据标准,使用雷电流发生器和高斯计对磁钢棒的剩磁状况进行了初步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900.
本文介绍金山店铁矿微震实时监测系统的构成;并通过运用一种全新的虚拟仪器软件LabVIEW编程分析处理现场所采集的监测数据,确定井下地震事件的时间与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