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20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3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3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41.
当地震来临时,快速及时地将人员疏散到安全地带,能大大减少人员伤亡。因此,在地震频发、城市人口不断集中的今天,各城市应事先建设好避震疏散场所。通过对影响避震疏散场所选择的中山市城区地质构造背景与场地条件、以区为单位需安置人口数量、医疗救护点、易燃易爆危险源、避震疏散通道分布等要素的分析,并在野外勘查的基础上,参照关于建设避震疏散场所的规范和标准,对中山市城区避震疏散场所进行了规划。所规划的避震疏散场所安全可靠、布局合理,能够满足中山市城区的应急疏散需要。  相似文献   
42.
长江上游防护林体系不同林种的生态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长江上游环境背景特征研究,探讨了防护林体系建立的重要性,并进行防护林体系配置,由此设置生态效益监测体系,以流域为单元,分层研究防护林体系的综合效益。研究表明:防护林体系配置后,坡面径流减少62%,径流含沙量减少69%,土壤肥力、土壤微生物活性均比荒坡高4~5倍;林地地温和气温均比农耕地低2~3℃,相对湿度提高30%~40%;流域的年地表径流减少,森林覆被率每增加1%,年地表径流减少4.1mm,年产沙量可减少5%~7%。生物措施可减少25%的泥沙,工程措施减少29%的泥沙。营建防护林后,经济效益明显:在中、低山区,林地直接经济效益净增值为921.5~992.4元/hm2·a,四川盆地净增值为850.3~1438.6元/hm2·a。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提高通指车辆低温环境试验效率、缩短试验周期和节约试验成本.方法 采取经验梳理、理论分析、试验验证和数据分析相结合方法,分别绘画出同一通指车辆方舱在?30、?40℃两个环境中相同时间内的升温曲线.结果 在相同的加热时间内,同一通指车辆方舱在?30、?40℃两个环境中的升温曲线基本吻合.结论 在对暖风机升温性能测试时,可以将GJB 219B—2005《军用通信车通用规范》中规定的方舱取暖测试用环境温度值由?30℃改为?40℃或其他方便测试的温度.  相似文献   
44.
为评估LPG球罐发生BLEVE过程中超压与热耦合效应对化工企业抗爆控制室和避难所选址的影响,采用TNO多能法数学模型计算冲击波超压,采用多源数学模型计算火球热辐射。编写MATLAB计算程序,并应用ANSYS模拟二者破坏效应的耦合作用。LPG球罐发生BLEVE过程中,爆炸冲击波的传播速度、持续时间和火球的传播速度、持续时间不同,爆炸冲击波主要在燃料高速抛散的初期形成,之后基本与火球脱离。分别模拟计算冲击波超压和火球热辐射对抗爆控制室和避难所的影响,结果表明:抗爆控制室选址只需考虑爆炸冲击波的影响;避难所选址需要考虑冲击波超压和火球热辐射作用双重影响。在研究基础上提出,LPG球罐附近人员逃生的避难所应设置在球罐防火堤外紧邻防火堤处的地下,应具有抗震、防渗、防火、防中毒窒息等功能。人员应在BLEVE发生前进入避难所才能逃生。  相似文献   
45.
我国东南沿海农村地区是世界上遭受台风灾害袭击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根据实地考察数据与分析资料,通过对台风灾害的全面风险分析与评估,依据应急过程的内在特点和避难所的功能特点,从台风避难场所的规划设计、内部硬件设施、外部软件环境三个方面出发,建立了层次化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配置层次分析模型,确定指标权重,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评价模糊矩阵,进行模糊运算,得出综合评定结果。实例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6.
对小麦不同物候期农田防护林系统土壤含水量动态变化的测定结果表明:小麦不同物候期田间平均含水量的变化规律为幼苗期>返青期>拔节期>灌浆期,幼苗期和返青期杨树防护林对小麦的胁地影响不大,灌浆期是农田防护林与小麦争夺水分最为激烈的时期;幼龄防护林带能有效增加农田土壤含水量,对小麦生长有利,成熟林与农作物争夺水分的能力比幼龄林强,且对农作物的水分竞争主要集中在0.2倍树高范围内,造成此范围内土壤含水量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47.
祝恺  熊涛  王青松  孙金华 《火灾科学》2015,24(3):167-175
化工园区内危险源数量多,分布广,易发生火灾爆炸等突发性灾害事故,人员应急避难场所选址相对复杂。以后悔值理论为基础,结合效用函数,构建了后悔值模型对化工园区内避难场所选址问题进行研究。主要考虑了园区内各化工企业区域分布、事故影响范围、避难人数需求、事故发生概率等因素对避难所选址的影响,结合灾害时避难人数分布情况和从聚集点向避难所转移实际所需时间提出了等效时间的概念。最后将模型应用于小虎岛化工园区避难所的选址问题,并对模型中表征风险规避程度的参数θ和后悔遗憾程度的参数δ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8.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the plots in coastal areas in Jiao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the indices of richness, evenness and diversity of different community types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ichness indices indicates that arbor layers are close to shrub layers, and both are lower than herbage layers; the ranges among communities vary a little except those of the arbor ones. Mostly the biodiversity indices reveal that herbage, the arbor, the shrub; Biodiversity of communities has great influences on microclimate to a certain extent and is under the control of regional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49.
在冬季、春季和夏季分别对南京市人防工程内空气中氡浓度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对应于不通风、半自然通风、自然通风三种方式,夏季氡浓度最高,为904.2 Bq/m3,是南京市室内平均值的50倍,冬季次之,春季最低,分别为12倍和7.9倍.γ射线空气吸收剂量率和土壤及建筑材料中放射性核素γ能谱分析结果表明,前者为正常本底水平,而后者与全国及南京平均值处于同一水平.根据测量数据,计算了工作人员受到的年有效剂量,为4.29 mSv,是全国平均值(2.30mSv)的1.9倍,且吸入氡及氡子体所致内照射剂量所占比重较大,为84.1%,危害更大.建议采用加强通风的措施降低空气中的氡浓度,以减轻危害.  相似文献   
50.
Nicole Curato 《Disasters》2018,42(4):635-654
One would be hard‐pressed nowadays to find any practitioners and scholars in the field of post‐disaster reconstruction who would argue against the virtues of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practice, however, the legacy of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has been mixed. This paper pursues this line of inquiry by examining the manifestations of participation in three communities affected by Typhoon Haiyan that struck the Philippines on 8 November 2013.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different governance logics emerge in each of the three case studies: authoritarian; communitarian; and deliberative. These logics promote particular understandings of who should participate in the re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the appropriate scope of action for citizens to express discontent, provide feedback, and perform democratic agency. The paper contends that design interventions in participatory procedures, as well as contingencies in wider social contexts, shape the character and legacies of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t concludes by comparing the legacies of these three ‘governance enclaves’ and imagining possibilities for participatory politics in post‐disaster setting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