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81篇 |
免费 | 206篇 |
国内免费 | 13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03篇 |
废物处理 | 19篇 |
环保管理 | 68篇 |
综合类 | 575篇 |
基础理论 | 105篇 |
污染及防治 | 63篇 |
评价与监测 | 14篇 |
社会与环境 | 16篇 |
灾害及防治 | 93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3篇 |
2024年 | 32篇 |
2023年 | 46篇 |
2022年 | 41篇 |
2021年 | 85篇 |
2020年 | 53篇 |
2019年 | 55篇 |
2018年 | 45篇 |
2017年 | 59篇 |
2016年 | 50篇 |
2015年 | 54篇 |
2014年 | 67篇 |
2013年 | 75篇 |
2012年 | 125篇 |
2011年 | 129篇 |
2010年 | 121篇 |
2009年 | 113篇 |
2008年 | 45篇 |
2007年 | 124篇 |
2006年 | 118篇 |
2005年 | 99篇 |
2004年 | 72篇 |
2003年 | 54篇 |
2002年 | 60篇 |
2001年 | 64篇 |
2000年 | 49篇 |
1999年 | 44篇 |
1998年 | 53篇 |
1997年 | 50篇 |
1996年 | 25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2篇 |
1972年 | 1篇 |
197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以烤烟为供试材料,采用土培盆栽的方法研究了不同pH值的模拟酸雨(pH5.6、pH4.5、pH4.0、pH3.5、pH3.0、pH2.5、pH2.0)对烤烟叶片叶绿素含量、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pH≥3.5处理的轻度酸雨对烤烟Chl.a含量影响不大,但pH≤3.5处理烤烟叶片Chl.b和总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pH≤2.5模拟酸雨使烤烟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Ls)、胞间CO2浓度(Ci)、叶面饱和蒸气压力亏缺(VPD)显著降低,使烤烟叶片的气孔限制值(Ls)和潜在水分利用效率(WUEi)显著升高,模拟酸雨使pH2.0处理烤烟叶片的蒸腾速率(Tr)和pH2.5处理的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显著降低.pH≥3.5处理的光合有效量子产量(EQY)、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光化学猝灭(qP)与对照差异不大,但pH≤3.0处理明显降低;烤烟叶片的非光化学猝灭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pH≥3.5处理的非光化学猝灭(NPQ)明显高于pH≤3.0处理. 相似文献
252.
模拟评价方法及其在安全与环境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对现有评价方法进行了简要的分类并重点分析了常用评价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模拟评价方法的概念 ,介绍了模拟评价方法的思想、评价步骤、技术关键及作为一种新的评价方法的优缺点 ,指出了模拟评价方法今后的发展方向。针对某工厂新建项目 ,利用模拟评价方法进行了有毒气体单元泄漏后果评价 ,评价结果与环境预评价结果吻合程度较好 ,表明模拟评价方法作为一种新的评价方法不但具有形象、直观、易于理解等优点 ,而且其评价结果准确度较高 ,可靠性良好 ,是现有评价方法的必要及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253.
土-地下结构的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理论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理论,阐述了土-地下结构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及其建模方法。根据这一方法,对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中震害最为严重的大开地铁车站进行了成灾机理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地震动作用下,车站结构顶板与侧墙的交叉部位,和中柱的顶底端首先发生弯曲破坏而形成塑性铰,使得顶板上覆土的大部分重量传递到由中柱来承担;在由顶板破坏后传来的上覆土重力和地震动在中柱中引起的压应力的共同作用下,中柱发生压曲和弯曲的双重破坏,导致中柱倒塌,进而导致车站顶板塌陷;同时还表明,水平向地震作用仍是造成大开地铁站结构破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54.
为了得到高效的石油降解菌,本研究利用以柴油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从山东胜利油田、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和陕西长庆油田3处的石油污染土壤中富集纯化出3株高效的石油降解菌,分别命名为WTS、Z3-P和H4-1.测试结果显示,经过10d的降解实验,这3株降解菌对柴油的降解率均达到60%以上,降解效果良好,其中,WTS的降解效率最高,达到75%;用这3株菌进行污染土壤的修复实验,污染土壤中石油烃降解半衰期为30d左右,为自然情况下的1/4左右.对石油降解菌进行生理生化反应鉴定以及细菌16SrRNA鉴定结果表明,WTS是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sp.),H4-1是木糖氧化产碱菌(Alcaligenes xylosoxydans),Z3-P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 相似文献
255.
分布式防震减灾系统的初步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以分布式地理信息系统(DGIS)软件为开发平台的分布式防震减灾系统的初步设计和系统建设的目的、原则,讨论了系统的软硬件配置,结合某系统实例阐明了分布式防震减灾系统的框架结构以及模块功能组成.指出分布式网络GIS的应用研究已经成为防震减灾系统建设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该思路正在结合具体的城市实施,探索为防震减灾系统的建设提供新的经验. 相似文献
256.
研究了超声场降解水溶液中叔丁醇的行为,并探讨了反应动力学模式。实验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超声波降解叔丁醇能够达到较好的降解效果。叔丁醇的去除率随着超声辐射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在频率为20kHz、功率为1500W的超声场下,作用80min能够达到90%左右的去除率。反映体系的降解速率随着反应温度的提高而升高,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反应体系的pH值对叔丁醇的降解率影响不大:溶液中溶解气体的种类对降解效果有一定影响。反应速率常数按照由快到慢的顺序为ko2〉k未作处理〉kN2。在一定的初始浓度条件下,超声波降解叔丁醇的反应符合假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式。 相似文献
257.
大地震后,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在灾区选择比较安全的过渡房安置点建设场地,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本文以四川省汶川8.0级大地震后灾区群众快速安置为背景,论述了选择过渡房安置点场地必须考虑的地震问题,并提出了处理地震断层、地表裂缝、砂土液化、坍塌等实际问题的方案;利用强余震的预测结果,分析了这些灾害对场地可能造成的危害;同时对可能潜在的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供安置点规划建设参考。 相似文献
258.
考察了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双氯芬酸初始浓度、pH值、光强、温度、丙酮和双氧水对双氯芬酸光解的影响,并通过淬灭实验初步探讨了双氯芬酸光解.结果表明,双氯芬酸的光降解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光解速率随着双氯芬酸初始浓度的降低、光强的增强以及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pH值从3变化到5时,反应速率常数变大;pH值从5变到8时,反应速率常数变小,再继续增大pH值,反应速率常数增大.水环境中存在的双氧水和丙酮对双氯芬酸的光解具有促进作用.最后,通过淬灭实验表明双氯芬酸的光解过程包括直接光解以及通过活性氧物种进行的自敏化光解. 相似文献
259.
假设近场地面运动由体波产生(忽略面波的影响),根据弹性半空间的平面谐波理论,提出了利用平动分量加速度记录合成地面转动加速时程的方法。该方法考虑了由于实际介质的不均匀性而产生的地震波频散现象。 相似文献
260.
在汶川8.0级大地震中,国家数字强震动台网布设在龙门山断裂带及其周围地区的50多个台站获得了大于100 Gal的加速度记录。选取其中断层附近11个台站的加速度记录,分别进行了地震反应谱分析和基于正交化HHT法的能量分布特征分析,通过对竖向与水平向加速度峰值比、竖向与水平向加速度反应谱比值,以及能量分布和峰值系数的分析与比较,探讨了汶川地震的近场地震动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