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8篇
  免费   242篇
  国内免费   364篇
安全科学   298篇
废物处理   115篇
环保管理   202篇
综合类   1010篇
基础理论   166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233篇
评价与监测   177篇
社会与环境   60篇
灾害及防治   5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北京东南郊大气中多环芳烃的相分配及其致癌毒性表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2005年3月至2006年1月间北京市东南郊3个采样点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样品和气相样品中的多环芳烃(PAHs),利用GC/MS分析其质量浓度,对PAHs在颗粒相和气相间的分配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环组分在气相PAHs中占优势地位,全年平均在95%左右;4环组分在颗粒相PAHs中全年平均占56%左右;5~6环组分几乎全部分布在颗粒相中。引入苯并[a]芘等当量毒性因子(TEFs),探讨致癌毒性组分在2相间的分配行为,研究发现低毒高质量浓度的低环组分与高毒低质量浓度的高环组分对致癌性贡献相当;利用苯并[a]芘等效质量浓度与16种PAHs组分质量浓度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得到的回归方程用于粗略计算大气中PAHs致癌性组分的等效质量浓度;在分析PAHs分配行为的季节变化规律基础上,结合气象参数和空气污染指数分析PAHs在大气气相和颗粒相中分配系数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分配系数与气象参数和API指数的回归方程,并利用回归方程来计算PAHs组分在大气中的分配系数。  相似文献   
992.
1 IntroductionSolid phasemicro extraction (SPME)asasimpleandrapidextractiontechniqueiswidelyusedinvariousareasforextractingdiluteanalytesfromliquid ,gaseousandsolidsamplesbecauseofitshighextractionefficiency[1 ].Recently ,astirbarsorptiveextraction (SBSE…  相似文献   
993.
为了研究富氧条件下不同泄爆面积对CH4燃烧诱导快速相变的影响,基于自主设计搭建的CH4燃烧诱导快速相变试验台,通过改变富氧系数和泄爆面积对CH4燃烧的压力振荡特性进行研究,分析了不同富氧系数E(0.21,0.3,0.4,0.6)及泄爆面积比(0,0.25,0.5,0.75,1)下CH4燃烧的压力峰值、到达压力峰值的时间及特征时间等参数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随富氧系数增大,爆炸压力峰值逐渐增大。富氧系数E=0.21时,压力峰值低于相应的绝热压力,无压力振荡;当E=0.3时,压力峰值低于相应的绝热压力且伴随压力振荡。当E为0.4、0.6时,压力峰值高于相应绝热压力且伴随压力振荡;在泄爆条件下,随富氧系数增加,到达压力峰值的时间逐渐减小。通过分析不锈钢管道中的燃烧诱导快速相变现象,发现泄爆可以有效降低爆炸压力峰值,且随泄爆面积比增大,到达压力峰值的时间提前。  相似文献   
994.
应用ASM2和Delft代谢模型,结合双SBR(A2-SBR)脱氮除磷系统的特点,建立了数学模拟器,并将其运用于双SBR脱氮除磷系统运行特性的动力学分析.主要探讨了不同泥龄、碳氮比、碳磷比对系统的影响,并从模型的角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利用ASM2和Delft代谢模型结合所建立的数学模拟器可以对双SBR(A2-SBR)脱氮除磷系统进行模拟.双SBR中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A2-SBR的运行参数是关键因素,最佳污泥龄为9~12d时,碳氮比为3.75左右,碳磷比大于15条件下,双SBR运行正常,能得到较好的处理效果.当系统在泥龄大于12d条件下运行时,由于PAO储存了大量的聚合态磷(XPP/XPAO接近0.5)造成除磷效率降低.同样的原因也导致了碳磷比值低于15时,PAO的聚磷反应变慢或停止.  相似文献   
995.
造纸污泥是制浆造纸产生的废弃物,含有一定量的热值,将造纸污泥通过管道远距离输送到流化床锅炉焚烧是目前解决造纸污泥的最佳途径。造纸污泥作为高浓度黏稠物料进行管道远距离输送存在很多困难,其流变特性研究是管道输送的重要理论基础。从上述角度出发,介绍了造纸污泥的物理特性和实验仪器,通过对质量分数为28.84%~37.30%的造纸污泥进行系统地测试,绘制了黏度曲线和流变曲线,确定了造纸污泥的流变类型,得出了造纸污泥的流变方程。通过对造纸污泥的流变特性研究,为造纸污泥管道输送设备优化设计以及泵的吸入特性研究提供基本参数。  相似文献   
996.
通过PCR扩增了铜绿微囊藻的生物钟主控基因KaiC,并将其分别克隆到酵母双杂交系统的诱饵质粒pGBKT7和猎物质粒pGADT7中,然后将重组质粒pGBKT7-kaiC/pGADT7- kaiC和pGBKT7-kaiC/pGADT7分别共转化酵母菌AH109,经营养缺陷生长和β-半乳糖苷酶印迹检测表明,KaiC蛋白不具有毒性不会影响酵母细胞的生长,也不具有自激活活性,不会激活报告基因的表达,并且KaiC蛋白自身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诱饵质粒pGBKT7-kaiC可用于从基因组文库中筛选KaiC的相互作用蛋白.  相似文献   
997.
自然环境中生物膜随处可见。生物膜在污水处理以及河流水质净化等方面具有保护水环境的积极作用。然而,生物膜也存在着相当的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影响不仅危及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健康,而且还会腐蚀管道和船体等金属材料。本文总结和分析生物膜在环境中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利弊,目的是使人们了解和认识生物膜的正反两方面影响,以推动对生物膜利用或抑制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8.
聚醚砜超滤膜的制备及其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醚砜(PES)为膜材料,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添加剂,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用相转化法制备了超滤膜。利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制膜参数PES浓度、PVP浓度、凝固浴温度、凝固时间对膜性能的影响显著程度,其中PES浓度、PVP浓度、凝固浴温度对膜通量和截流率都有显著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这三个显著因素对膜性能的影响规律,得出制备截留分子量为67000的超滤膜的最佳条件为:PES浓度16%-22%,PVP浓度10%~12%,凝固浴温度308K-313K,凝固时间1200s~1800s。  相似文献   
999.
In this study, a new type poly(vinyl alcohol)/peat composite bead is prepared and is shown suitable as a filter material for biofiltration. The optimal preparation condition is with the peat size of 16–35 mesh, the ratio of water to peat of 40g water/10 peat and the immersion time in the phosphate solution of 30min. The composite bead prepared by this process is a porous spherical particle with a density of 0.692 g/cm3. It contains phosphor and nitrogen nutrient are 2.91mg P/g dry solid and 3.25mg N/g dry solid, respectively. The diameter of composite bead is between 2.4 and 6.0mm and the average diameter is about 4.0mm. The equilibrium moisture content of the bead from adsorption and holding experiments are 50.5 and 66.8% on a wet basis, respectively, corresponding to the optimal filter material required and is sufficient to sustain biological activity as the bead adsorbs equilibrium moisture. The composite bead has higher moisture holding capacity and the compression strength than the pig manure compost filter material. The composite bead has buffer capacity and could maintain the filter bed at pH = 6.9–7.2 during the operation period. The percentage of removed ethyl acetate could stay at over 99% for 33 days operation while the composite bead adsorbed inorganic nitrate nutrient.  相似文献   
1000.
瓦斯压力对煤与瓦斯射流突出能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瓦斯压力是煤与瓦斯突出的主要动力源,其与突出能量的关系尚不明确。将煤与瓦斯突出视为煤-瓦斯气固两相射流突出,在分析煤与瓦斯射流突出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煤与瓦斯射流突出数值模型,给出了突出能量表达式。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相结合,得到了瓦斯压力对煤与瓦斯突出能量、突出强度、瓦斯涌出量等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突出发生时,突出能量具有波动性,即以突出口为界存在能量集聚骤升区和能量释放衰减区。能量集聚骤升发生在突出孔洞至突出口段,瓦斯-煤两相流突出速度成倍增大;能量释放主要发生在突出口附近和巷道中,瓦斯-煤两相流突出速度逐渐减小。煤与瓦斯射流突出产生强烈涡旋,在顶板、底板处尤为显著,与现场观察到的突出后顶板有摩擦和划痕、底板突出煤粉有分选现象一致。瓦斯压力与突出能量间呈线性增加关系,与突出强度和瓦斯涌出量均呈幂指数增加关系。计算得到的煤与瓦斯射流突出能量量级与前人结论基本吻合,结果可为煤与瓦斯突出能量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