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61篇 |
免费 | 93篇 |
国内免费 | 83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85篇 |
废物处理 | 10篇 |
环保管理 | 135篇 |
综合类 | 410篇 |
基础理论 | 117篇 |
污染及防治 | 24篇 |
评价与监测 | 18篇 |
社会与环境 | 72篇 |
灾害及防治 | 6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23篇 |
2022年 | 47篇 |
2021年 | 53篇 |
2020年 | 50篇 |
2019年 | 40篇 |
2018年 | 36篇 |
2017年 | 28篇 |
2016年 | 51篇 |
2015年 | 35篇 |
2014年 | 29篇 |
2013年 | 36篇 |
2012年 | 52篇 |
2011年 | 69篇 |
2010年 | 38篇 |
2009年 | 61篇 |
2008年 | 33篇 |
2007年 | 52篇 |
2006年 | 49篇 |
2005年 | 37篇 |
2004年 | 33篇 |
2003年 | 24篇 |
2002年 | 28篇 |
2001年 | 21篇 |
2000年 | 18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北京建成区道路绿化空间结构和行道树健康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实地普查测量方法,定量研究了北京建成区188条道路行道树的树种结构、径级分布、立木层次和健康状况。结果表明,国槐(Sophora japonica)、毛白杨(Populus alba)、银杏(Ginkgo biloba)是建成区主要行道树种,使用量分别占研究区树木总株数的54.7%、13.7%和7.4%。建成区树木... 相似文献
142.
贵州浓香型白酒大曲中霉菌的18S rDNA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贵州某名酒厂大曲中分离到104株丝状真菌(霉菌),通过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检测等传统鉴定方法,初步把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一致的霉菌归类为14个大类群;并采用18S rDNA序列分析,进一步把菌株归类为MJ-I至MJ-V五个类群,随后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样品中的霉菌以曲霉属(Aspergillus)为主,占总分离菌数... 相似文献
143.
基于重构相空间充填体变形规律的灰色预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尾砂胶结充填体是非线性力学介质,其变形是能量耗散的复杂过程,必须研究其内在变形规律,才能正确预测采矿过程中充填体的稳定性.对不同配比的尾砂胶结充填体进行力学试验,得出了其应力-应变规律,对安庆铜矿高阶段充填体变形进行了监测.采用自适应滤波原理,研究基于重构相空间的测量数据去噪处理方法.用灰色理论研究充填体变形在相空间中相点距离的演变规律,建立了重构相空间的灰色预测模型.为减小预测误差,对预测结果采用残差模型修正.应用建立的模型,对安庆铜矿高阶段充填体变形进行分析,确定了采场合理回采周期.结果表明,充填体变形具有非线性混沌特性,不同配比的充填体表现出不同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重构相空间能充分展示充填体变形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44.
边坡变形时序非线性判定及混沌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探讨边坡变形性质及混沌预测可行性为目的,基于混沌理论利用相空间重构技术对其变形时间序列进行混沌特征判定,试验显示变形系统具有混沌特性,可用混沌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基于混沌相空间重构技术,笔者构建了多种混沌预测模型进行混沌预计研究,分析各类模型的工程实际应用效果;针对单次监测时序预测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累加时序预测方案,训练结果显示,短期预测精度变形累计值基本控制在5%以内,高程值预测相对误差均低于1%,预测精度较高,可以用于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145.
嫩江水体溶解氧变化规律的混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溶解氧研究主要是从生物、化学等方面开展,而对溶解氧自身变化规律的研究很少的特点,以嫩江干流浏园水文站测得的溶解氧质量浓度序列为例,首先进行相空间重构,应用自相关函数法确定出延迟时间、伪邻近点法确定出嵌入维数;然后应用主分量分析(PCA)方法对序列进行分析,表明该序列不是噪声序列而可能是混沌序列,通过计算Kolmogorov熵得出溶解氧质量浓度序列具有混沌特性的结论;最后应用基于关联度的局域加权线性回归预测法对该序列进行了混沌预测研究,得到了比较理想的预测结果,这为应用混沌理论进行溶解氧变化规律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6.
2株降解菲的植物内生细菌筛选及其降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获得具有菲降解特性的植物内生细菌,通过选择性富集培养,本研究从多环芳烃污染区植物体内分离得到2株能够降解液体培养基中高浓度菲(200 mg·L-1)的植物内生细菌(菌株P1和P3).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分别将菌株P1和P3鉴定为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 sp.)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的细菌.菌株P1和P3均为好氧生长,28℃、150 r·min-1摇床培养7 d,2株菌对无机盐培养基中菲(100 mg·L-1)的降解率均高于90%.条件实验表明,温度20~30℃,pH 6.0~8.0,盐含量0%~4%,装液量10~30 mL(100 mL三角瓶)2菌株生长良好且对菲降解率高于70%.其最适生长和降解温度为30℃,pH为7.0,盐含量≤4%,装液量≤30 mL.综合比较2株菌对菲的降解特性,P1菌株高温耐受性稍强,而P3菌株对环境pH改变和缺氧的耐受性稍强. 相似文献
147.
This Φ Ψ study of environmental equity uses secondary quantitative data to analyze socioeconomic disparities in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 the Rijnmond region of the Netherlands. The disparities of selected environmental indicators—exposure to traffic
noise (road, rail, and air), NO2, external safety risks, and the availability of public green space—are analyzed both separately and in combination. Not only
exposures to environmental burdens (“bads”) were investigated, but also access to environmental benefits (“goods”). Additionally,
we held interviews and reviewed documents to grasp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environmental equity situation, with an emphasis
on the role of public policy. Environmental equity is not a priority in public policy for the greater Rotterdam region known
as the Rijnmond region, yet environmental standards have been established to provide a minimum environmental quality to all
local residents. In general, environmental quality has improved in this region,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negative environmental
outcomes (“bads”) has been limited. However, environmental standards for road traffic noise and NO2 are being exceeded, probably because of the pressure on space and the traffic intensity. We found an association of environmental
“bads” with income for rail traffic noise and availability of public green space. In the absence of regulation, positive environmental
outcomes (“goods”) are mainly left up to market forces. Consequently, higher-income groups generally have more access to environmental
“goods” than lower-income groups. 相似文献
148.
149.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