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8篇 |
免费 | 28篇 |
国内免费 | 123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0篇 |
废物处理 | 1篇 |
环保管理 | 34篇 |
综合类 | 214篇 |
基础理论 | 87篇 |
污染及防治 | 24篇 |
评价与监测 | 11篇 |
社会与环境 | 12篇 |
灾害及防治 | 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18篇 |
2015年 | 15篇 |
2014年 | 21篇 |
2013年 | 37篇 |
2012年 | 30篇 |
2011年 | 24篇 |
2010年 | 19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25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20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环境光强对糯玉米籽粒主要品质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物生长发育期间的环境光强是影响作物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解不同环境光强对鲜食型糯玉米籽粒品质的影响,以香白糯(Xiangbainuo)为材料,采用人工遮光的方法模拟不同的环境光强,在糯玉米籽粒灌浆期间测定其籽粒粗蛋白、淀粉、脂肪、水分含量的变化规律和收获时籽粒的氨基酸总量及氨基酸各组分含量。结果表明,遮光没有明显改变糯玉米灌浆期间籽粒中主要品质成分的变化趋势,但对主要品质成分所占质量分数的影响很大。弱光(40%全光照)与自然光照(100%全光照)相比,糯玉米授粉后30d时,其籽粒中粗蛋白和淀粉的质量分数分别增加1.56和3.5个百分点,脂肪减少了1.5个百分点;自然光照条件下糯玉米籽粒的含水量每天以1.31%的速率减少,其脱水速率高于弱光下糯玉米籽粒脱水速率0.17个百分点。收获时,40%全光照条件下糯玉米籽粒中粗蛋白质量分数、氨基酸总量和赖氨酸质量分数高于自然光照和80%全光照时的质量分数,而糯玉米籽粒的百粒干质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2.
Chuanjin Yu Lili Fan Jinxin Gao Meng Wang Qiong Wu Jun Ta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health. Part. B》2013,48(10):708-717
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 acetylhydrolase (PAF-AH) derived from Trichoderma harzianum was upregulated by the interaction of T. harzianum with maize roots or the foliar pathogen Curvularia lunata. PAF-AH was associated with chitinase and cellulase expressions, but especially with chitinase, because its activity in the KO40 transformant (PAF-AH disruption transformant) was lower, compared with the wild-type strain T28. The result demonstrated that the colonization of maize roots by T. harzianum induced systemic protection of leaves inoculated with C. lunata. Such protection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expression of inducible jasmonic acid pathway-related genes. Moreover, the data from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confirm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jasmonic acid in maize leaves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defense-related genes, suggesting that PAF-AH induced resistance to the foliar pathogen. Our findings showed that PAF-AH had an important function in inducing systemic resistance to maize leaf spot pathogen. 相似文献
93.
采用60mg·m-3SO2气体处理玉米(Zea Mays.L)幼苗,通过组织化学染色和定量测定,分析了高抗自交系齐139和敏感自交系昌7-2在活性氧代谢上的差异。结果表明:SO2胁迫处理3h后,高抗系齐139幼苗叶片积累了较高的O2-和H2O2,12h后被迅速清除而趋于平衡;而高感系昌7-2叶片在胁迫早期产生的O2-和H2O2较少,后期有大量的O2-和H2O2积累,导致细胞损伤。抗氧化酶SOD和CAT在抗性系中显著升高,而敏感系中增幅不显著。这一研究表明不同抗性系中活性氧代谢的差异可能与其对SO2的抗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4.
施肥及秸秆还田处理下玉米季温室气体的排放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为研究对象,在玉米整个生长季,运用静态箱法针对正常施肥及正常施肥结合秸秆还田处理进行了为期3年N2O排放通量的连续观测,并开展了1季CO2和CH4交换通量的研究.在玉米整个生长过程中施肥阶段N2O的排放量占到了总排放量的83%—96%,表明现有化肥的使用明显导致了农田N2O排放增加.与控制地相比,施肥和耕种可导致玉米田CO2排放明显增加,且正常施肥及秸秆还田样地CO2排放主要集中在苗期至吐丝期.控制地、正常施肥样地及施肥结合秸秆还田样地CH4的累积排放量均为负值,说明旱地土壤是CH4的一个汇.秸秆还田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玉米季N2O和CO2的排放量,但对CH4的吸收有所抑制.正常施肥样地和秸秆还田样地全球净增温潜势分别为-1392.8 kg C.hm-2和-179.2 kg C.hm-2,表明华北农田在现有耕作方式下是大气温室气体的一种重要汇. 相似文献
95.
玉米免耕秸秆覆盖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研究免耕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本项试验运用Biolog-ECO检测手段,对连续2年的玉米(Zea mays L.)保护性耕作试验全部秸秆覆盖免耕和常规耕作2种耕作处理的土样进行了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研究。试验表明:(1)免耕土壤微生物对碳源利用率以及不同碳源利用率高于常规耕作,免耕对总体碳源利用率平均值比常规耕作高53.1%;(2)免耕土壤微生物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常规耕作,免耕微生物群落丰富度指数22.33±0.57,多样性指数3.02±0.04,常规耕作微生物群路丰富度指数14.33±1.15,多样性指数2.56±0.12。免耕秸秆覆盖耕作措施促进了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 相似文献
96.
嘉陵江为三峡库区最大支流,对库区水环境具有重要影响,2004年夏进行了嘉陵江出口段藻类活动规律研究,2005年春首次发现嘉陵江出口段小环藻(Cyclotella)暴发。2008年春嘉陵江出口段小环藻暴发水样经中科院武汉水生所鉴定的水华藻种为极小冠盘藻(Stephanodiscus minutulus),由于极小冠盘藻光学显微特征与小环藻暴发水样中主要小环藻光学显微特征不一致,因此需要弄清春季嘉陵江出口段水华小环藻分类地位。为认知春季嘉陵江出口段水华小环藻种,2009年春季于嘉陵江出口段小环藻发生期间,采集水样,离心浓缩,酸化处理,经电子显微镜扫描得到主要小环藻的电子显微照片,通过中国淡水藻志第四卷硅藻门中心纲相关小环藻特征分析比较,嘉陵江出口段春季水华小环藻种为星肋小环藻(Cyclotella asterocostata Grun.)。 相似文献
97.
微生物菌肥改良盐渍土具有高效环保的特点,施用功能性微生物菌肥对滨海地区盐渍障碍绿色消减和土壤质量提升有重要意义. 试验基于河北省滨海地区中度盐渍土,以玉米为指示作物,在常规化肥施用基础上设置施加推荐用量的不同微生物菌肥T1(常规化肥750 kg·hm-2+复合菌剂75 kg·hm-2)、T2(常规化肥750 kg·hm-2+巨大芽孢杆菌300 kg·hm-2)、T3(常规化肥750 kg·hm-2+胶冻芽孢杆菌300 kg·hm-2)、T4(常规化肥750 kg·hm-2+有机硅肥600 kg·hm-2)、T5(常规化肥750 kg·hm-2+生物有机肥600 kg·hm-2)、T6(常规化肥750 kg·hm-2+活性微藻15 kg·hm-2)和仅施化肥750 kg·hm-2(CK)7个处理,研究玉米两个关键时期(大喇叭口期和成熟期)不同微生物菌肥对土壤养分、盐分、细菌群落和玉米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影响. 结果表明,相较CK,T1显著提高了全生育期土壤全氮(TN)和有效磷(AP)含量;成熟期土壤有机质(OM)含量较大喇叭口期平均增加10.35%,但各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相较于CK,T5和T6显著降低了全生育期土壤全盐量和Ca2+含量,平均降低14.51%~18.48%和24.25%~25.51%. T1显著提高全生育期细菌多样性指数,较CK提高了45.16%;土壤优势菌门为放线菌门、变形菌门、酸杆菌门和绿弯菌门,优势菌属为芽孢杆菌属和Geminicoccaceae. 研究区细菌群落最丰富的功能是化能异养和需氧化能异养,平均相对丰度为28.89%和27.11%,T3和T6显著提高土壤氮循环功能. 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Na+、SO42-、pH和EC是驱动细菌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相关性热图显示Na+、SO42-、pH和EC主要与浮霉菌门呈显著正相关,土壤OM和TN与蓝细菌显著正相关. 相较CK,T6在生育期内增加了蓝细菌的相对丰度,优化了细菌群落结构. 使用推荐用量的菌肥T1和T6分别提高了7.31%~24.83%的玉米产量和9.05%~23.23%的经济效益;土壤化学性质与产量相关性分析结果初步揭示了EC、AP、HCO3-和Mg2+是限制滨海地区土壤生产力的障碍因子. 综上,推荐用量下使用复合菌剂(T1)和活性微藻(T6)可显著提升土壤养分、降低盐分和改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既保证了玉米增产增效,又实现了微生物菌肥高效利用和土壤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98.
从湖南省石门县的As矿区附近采集不同程度As污染的农田土壤,通过盆栽添加秸秆和接种蚯蚓等处理来研究蚯蚓对玉米根际As、P形态转化及其吸收的影响,10周后收获玉米,测定了玉米生物量、体内As、P含量以及根际土壤中As、P形态.结果发现,与对照相比,不论土壤含As浓度高低,接种蚯蚓或同时施加秸秆增加玉米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物量,最高分别高出对照149%和222%.在中、高As土壤中,玉米地下部As浓度是蚯蚓和同时添加秸秆处理中最高,地上部是单接蚯蚓处理高于单施秸秆处理.不同As浓度下,地下部P浓度是单接蚯蚓处理的最高,地上部是单施秸秆处理的最高.逐级提取法分析根际土壤As、P形态表明,低As土壤中Ca-P影响玉米吸收As(r=0.981),中、高As土壤中晶态的Fe、Al水合氧化物态As不利于玉米吸收Al-P,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953、0.997.接种蚯蚓或同时施加秸秆,促进根际土壤中非专性吸附态的、Fe和Al结合态的As形态含量以及O-P含量升高,在中、高As土壤中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99.
100.
云南,西藏热泉中主要微生物类群及其金成矿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地质微生物生态学的角度研究和阐述了云南和西藏热泉中主要微生物类群及其金成矿作用.发现了热泉中存在的嗜热好氧菌优势菌属为并孢杆菌(Racillus),放线菌中的优势菌属为链霉菌(Streptomyces),真菌中优势菌属为曲霉(Aspergillus),厌氧菌中优势菌为硫酸盐还原菌的脱硫肠状菌属(Desulfotomaculum)和核状芽孢杆菌属(Clostridium),对吸附聚金、沉淀金的功能菌进行的研究发现.嗜热细菌对溶解金有明显的吸附聚金作用,表明原溶液金大多富集于细胞体;并以芽孢杆菌属K12-1菌株等进行了吸附聚金条件试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