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76篇
安全科学   119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90篇
综合类   223篇
基础理论   65篇
环境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21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33篇
灾害及防治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2年   2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质量变化的初步研究——以锡山市为例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质量变化的监测是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的重点领域。锡山市位于太湖平原北部,其耕地质量变化过程反映了长江三角洲腹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耕地现状和发展趋势。本研究以锡山市为典型区,依据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多年土壤监测数据和有关耕地系统状态的统计数据,结合研究区耕地状况的调查分析,提出了支持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据此指标体系分析了该区耕地质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该区耕地系统的发展总体上是可控的、有序的、但是耕地系统产出能力的稳定性呈下降趋势,系统高水平投入的维持面临较大的压力。鉴于人口增加和耕地持续减少的态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逆转,耕地占补的质量差异因素,是该区能否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2.
The reaction mechanism of ozone (O3) addition to the double bonds of gas phase keto-limonene was investigated using ab initio methods. Two different possibilities for O3 addition to the double bond were considered and two corresponding van derWaals complexes (Complex 1 and Complex 2) were found for 1-endo and 2-endo. The rate constants were calculated using the transition state theory at the CCSD(T)/6-31G(d) + CF//B3LYP/6-31G(d,p) level. The high-pressure limit of the total rate constant at 298 K was 3.51 × 10-16 cm3/(molecule sec), which was in a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相似文献   
43.
基于拓扑理论计算了7种氯代苯胺分子的Kier和Hall的原子类型电性拓扑状态指数(E)f。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和最佳变量子集回归方法建立了氯代苯胺对斑马鱼急性毒性(pLC5)0与其电性拓扑状态指数的最佳二元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其传统判定系数(R)2为0.978,逐一剔除法(LOO)的交互验证系数(Q)2为0.964。根据统计学观点,该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健性及预测能力,用该模型给出的估算值和实验值非常接近,优于相关文献的计算结果。从进入该QSAR模型的2个电性拓扑状态指数(E9,E2)6可见,所建的数学方程显示芳环内=C<及硝基中氮原子(=N≤)是影响其pLC50的主要结构因素。  相似文献   
44.
Aeroso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t Lin'an, a background site of Yangtze River Delta(YRD).Morphology, size, composition, and mixing state of individual aerosol partic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 coupled with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EDS), and the soluble ions of PM_(1.0) were studied by aerosol mass spectrometer(AMS). The daily average AMS mass concentrations of sulfate, nitrate, and ammonium were about 5.8, 8.6, and 5.6 μg/m~3, respectively. Individual aerosol particles were classified into seven types: S-rich, K-rich, organic matter(OM), soot, fly ash, metal, and mineral. S-rich particles were dominant in all size bins, and 51%(by number) of S-rich particles were internally mixed with other particles. The fraction of organic coating particles was 13.7% in morning, 25.2% in afternoon, and 11% in evening, suggesting that the strong photochemical process during afternoon produced more 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s(SOA) on the surface of inorganic particles. Fly ash and metal particles were abundant during the day, suggesting the influence of emissions from coal-fired power plants and steel plant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ntense industrial emissions in the YRD significantly transported to the background areas. PM_(2.5) concentration may be lower in background air than in urban air but complex mixing state of aerosol particles indicates that the long-range transported particles substantially influenced the background air quality.  相似文献   
45.
滇池水华蓝藻干粉制剂的生物脱毒实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滇池属长江流域的一个内陆湖泊,近年来水体富营养化日益严重,每年夏季都出现大面积的水华。由品种单一,主要为蓝藻门,其中微囊藻是优势种,产生的微囊藻毒素具有很强的毒性。本实验以富营养化湖湖滇池中的水华蓝藻作为主要原料,将其制成干粉后,利用双协菌株在28-32℃条件下对其进行固态发酵,培养基质初始水份为65%。发酵培养2d后,培养基质中微囊藻毒素含量明显降低,6d后,基质中微囊藻毒素含量未检出(最低浓度检测限1μg/mg)。同时对实验所获得时间序列进行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双协菌降解微囊藻毒毒的反应为准一级动力学反应。  相似文献   
46.
有机改性粘土去除赤潮生物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曹西华  宋秀贤  俞志明  王奎 《环境科学》2006,27(8):1522-1530
研究了季铵化合物改性粘土的制备条件对其去除赤潮藻效果的影响,探讨了该粘土体系高效除藻的机制.实验表明,十六烷基三甲基铵(HDTMA)可以有效地提高粘土的絮凝能力,同时HDTMA改性粘土中含有亚稳态HDTMA,增加了该改性粘土对赤潮生物的灭杀能力.改性粘土去除赤潮藻的能力与所吸附季铵化合物的杀藻能力、吸附量正相关,当老化时间延长、吸附季铵化合物稳定性增强时改性粘土除藻能力大大降低.结构不同的粘土对于吸附HDTMA的稳定化产生的空间阻力不同,在吸附量相同的情况下3层结构的蒙脱土中会有更多的亚稳态HDTMA产生;由于同离子效应,反应介质中高价金属阳离子的存在提高了亚稳态HDTMA的量,因此相应的改性粘土具有更高的赤潮藻去除能力.在60℃条件下吸附的HDTMA会更有效地占据粘土中的阳离子交换位,达到稳定态;而升高或降低温度都会有利于亚稳态HDTMA的出现,相应的改性粘土具有更高的赤潮藻去除能力.  相似文献   
47.
为分析长江沿岸入河排污口设置对水环境的影响,采用MIKE 21建立了长江马鞍山-高桥段二维非稳态水量水质模型,并以江山制药公司污水处理站为例,对其排污口迁址改建前后的水环境影响进行模拟.结果 表明,较于原排污口排放,拟设排污口在执行新排放标准情况下,对九圩港入江断面水质有改善作用,COD、NH3-N、TP的改善率分别为...  相似文献   
48.
不同运行规则下区间列车运行安全性及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车区间运行安全是列车运行安全中极为重要的部分,而列车在区间运行的安全性及效率与运行规则密切相关。将闭塞分区及与其配套的通过色灯信号机结合在一起,建立区间模型,给出列车在区间运行的安全性要求,定义列车在区间连续追踪运行的安全度,介绍列车在区间运行的全部3种运行规则及相应的区间阻塞状态。在此基础上,定量计算3种规则的安全度。基于安全性和效率,对列车运行规则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3种规则效率相当,规则1安全性最优。  相似文献   
49.
基于马尔科夫链预测理论,分析研究了系统安全态势的定性与定量预测问题,建立了系统安全态势预测模型.定性预测侧重安全态势的升、降趋势分析,定量预测以系统万人死亡率为依据,划分四个安全状态,从而实现系统安全状态定量预测.定性与定量预测相互检验、相互补充.实例研究表明,马尔科夫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预测模型结构简单,计算方便,符合系统安全态势预测特征要求,是系统安全宏观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50.
应用动态模型确定酸沉降临界负荷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任何一个天然生态系统都是一个稳定系统.在一定酸沉降量的作用下,生态系统最终会平衡在一个新的稳定状态.动态模型可以模拟不同酸沉降量下生态系统化学状态的变化趋势.根据信号与系统理论,这种趋势可以用一阶指数衰减函数进行模拟,以得到系统达到稳定状态时的化学指标值.根据不同酸沉降量和所对应的稳态化学指标值之间的剂量-响应曲线,可以求出当系统稳态化学指标值达到临界化学值时的酸沉降量,即为系统的酸沉降临界负荷.应用这种方法,以MAGIC模型为例,计算了四川峨眉山顶水和重庆南山湖泊的硫沉降临界负荷,分别为1.54和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