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61篇
安全科学   133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04篇
综合类   155篇
基础理论   34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43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2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81.
对郑州市2005年1月—2009年12月份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指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Matlab软件建立了利用气象要素预测PM10的BP神经网络模型。结果表明:2005—2009年郑州市PM10指数的年均值和空气质量超标天数逐步下降,且趋于稳定;年内各月的PM10指数浓度差异很大,冬季PM10指数显著高于夏季,8月最低,而12月最高;采暖期PM10指数显著高于非采暖期,而节假日对于PM10指数的影响不明显;通过平均风速、平均气温、平均气压和平均相对湿度预测PM10浓度可以达到最高精度86.85%。  相似文献   
482.
2011年11-12月国内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文章统计了2011年11—12月国内发生的各种生产安全事故207起,其中包括矿业事故、交通事故、爆炸事故、火灾、毒物泄漏与中毒和其他事故。统计表明,在207起事故中,交通事故最多,占55.07%,其次是其他事故(18.36%)、矿业事故(7.73%)、火灾(7.73%)、爆炸事故(6.28%)、毒物泄漏和中毒(4.83%)。207起事故共死亡946人,伤1 086人,死亡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交通事故53.91%、其他事故16.49%、矿业事故13.11%、火灾7.19%、爆炸事故4.86%、毒物泄漏与中毒4.44%、;受伤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交通事故54.70%、爆炸事故22.93%、其他事故8.38%、矿业事故6.63%、毒物泄漏与中毒5.52%、火灾1.84%。2011年11—12月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较多的前5个省分别为云南(20起)、四川(19起)、广东(16起)、贵州(13起)、湖南(13起);死亡人数较多的前5个省分别为云南(112人)、四川(72人)、广东(58人)、贵州(57人)、江苏(54人);受伤人数较多的前5个省分别为贵州(198人)、云南(149人)、四川(72人)、河南(65)、甘肃(63人)。  相似文献   
483.
根据福建省2000 -2010年交通事故相关指标,采用统计图表分析法进行交通事故发展趋势分析与安全水平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交通事故各项绝对指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从万车死亡率、受伤人数与死亡人数比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各类事故死亡人数比重等相对指标看,交通安全总体水平偏低,交通事故后果比较严重.对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与GDP、机动车保有量、公路通车里程、人口数四项影响因素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析得出四个影响因素总体对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线性影响是显著的,采取向后筛选策略线性回归分析得出,死亡人数与GDP的线性关系是显著的,根据回归结果建立了交通事故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484.
2003年11月-2004年2月国内安全事故统计分析   总被引:35,自引:34,他引:1  
统计了2003年11月-2004年2月国内发生的各种安全事故856起,包括矿业事故、交通事故、爆炸事故、火灾、毒物泄露和中毒及其他事故.统计表明,在这些事故中,矿业事故最多,占57.7%,平均每天4.1起事故,其次是交通事故(31.1%)、其他事故(5.0%)、爆炸事故(2.9%)、火灾(2.0%)、毒物泄露和中毒(1.3%).856起事故共死亡3 021人,伤2 671人,死亡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交通事故43.8%、矿业事故38.6%、其他事故6.2%、火灾6.1%、爆炸事故4.6%、泄露中毒0.8%;受伤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交通事故71.5%、矿业事故8.1%、泄露中毒7.7%、火灾5.8%、爆炸事故3.4%、其他事故3.4%.  相似文献   
485.
基于地理回归的农作物播种面积统计数据空间化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作物空间格局反映了农作物种植结构和特征,是了解生产资源利用状况及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据。研究旨在探索农作物播种面积统计数据空间化的方法,实现对历史农业统计数据的空间化表达。将传统的农业统计调查与先进的遥感技术、空间地理信息技术相结合,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农作物格局与自然地理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构建农作物空间适宜性分布概率,在此基础上将农作物播种面积统计数据利用空间迭代分配方法,实现统计数据空间化的研究。论文选取中国东北三省作为方法研究区,实现了对该地区2000—2010年农作物播种面积空间化表达,经检验,该方法对东北三省水稻空间化精度为0.76,能够较好地完成农作物时空播种面积统计数据空间化工作。该方法是农作物调查和遥感时空格局解译研究的有效补充,为丰富农作物空间数据提供了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486.
2005年1-2月国内安全事故统计分析   总被引:35,自引:33,他引:2  
统计了2005年1-2月国内发生的各种安全事故449起,包括矿业事故、交通事故、爆炸事故、火灾、毒物泄露和中毒及其他事故.统计表明,在这些事故中,交通事故最多,占46.55%,平均每天3.5起事故,其次是矿业事故(42.54%)、爆炸事故(4.68%)、其他事故(2.67%)、火灾(2.00%)、毒物泄露和中毒(1.56%).449起事故共死亡1 540人,伤1 392人,死亡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交通事故56.23%、矿业事故33.31%、爆炸事故4.22%、其他事故3.90%、火灾1.82%、泄露中毒0.52%;受伤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交通事故79.67%、矿业事故7.11%、爆炸事故6.97%、其他事故4.74%、火灾1.01%、泄露中毒0.50%.  相似文献   
487.
2005年7-8月国内安全事故统计分析   总被引:28,自引:28,他引:0  
统计了2005年7-8月国内发生的各种安全事故569起,包括矿业事故、交通事故、爆炸事故、火灾、毒物泄露和中毒及其他事故.统计表明,在这些事故中,矿业事故最多,占64.32%,平均每天5.9起事故,其次是交通事故(25.31%)、其他事故(4.39%)、爆炸事故(2 99%)、毒物泄露和中毒(1.58%)、火灾(1.41%).569起事故共死亡1 549人,伤1 424人,死亡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矿业事故47.71%、交通事故38.93%、其他事故7.42%、爆炸事故2.58%、火灾1.94%、泄露中毒1.42%;受伤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交通事故50.77%、矿业事故25.35%、爆炸事故11.03%、泄露中毒6.25%、其他事故5.34%、火灾1.26%.  相似文献   
488.
栖息地适宜度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栖息地模拟法是根据指示物种所需的物理生境条件确定河流流量,评价栖息地适宜度,为水生生物提供一个适宜的物理生境。与其他方法相比,栖息地模拟法考虑了生物本身对物理生境的要求,需要建立物种-生境评价指标。文章总结了目前用于描述物种—生境关系的栖息地适宜度评价方法,包括栖息地适宜度指数、多元统计方法、模糊逻辑方法、人工神经网络、对多物种和群落的统计分析,归纳了各个方法的进展和应用情况,重点分析了统计学方法在评估栖息地适宜度时的优势和不足。栖息地适宜度指数有二元、单变量、多变量3种格式,前2种方法只考虑单一因子,实际应用中多变量格式应用较多。多变量格式方法直观、所需数据容易获取、实际操作性强,是栖息地定量化的经典方法,也是目前应用最多的方法,然而其对专家经验依赖较多,主观性较强。近些年来,多元统计方法在栖息地适宜度评价方面的应用不断增加,它考虑物理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关性。模糊逻辑法在处理栖息地模拟中的不确定性方面具有优势,能更好地利用专家知识,更合理的处理建模过程中测量的不准确性和不确定性,同时也考虑了多个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但是当考虑的变量数增加时,模糊规则的数量会迅速增加,给计算带来不便。人工神经网络能够隐性地找出响应变量和环境变量之间的复杂关系,但是其解释能力不足,并需要大量的实测数据对其进行训练,实际应用受到限制。通过排序分析或梯度分析可以对多物种和群落进行统计分析。这些方法都各有优劣,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栖息地适宜度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489.
气象因素对北京市大气颗粒物浓度影响的非参数分析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利用2005年9月—2006年9月北京市大气颗粒物分级(不同粒径)监测资料和同期分时段气象观测数据,采用非参数分析(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对北京市3种粒径大气颗粒物在不同季节的浓度水平与气象因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季节影响颗粒物质量浓度的气象因素各不相同;春季ρ(PM2.5),ρ(PM2.5~10)和ρ(PM10)都与气压呈显著负相关;夏季颗粒物质量浓度受降水影响很大;秋、冬季ρ(PM2.5)和ρ(PM10)均与日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冬季ρ(PM2.5),ρ(PM2.5~10)和ρ(PM10)均与平均风速呈显著负相关,与气温、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 细粒子和粗粒子质量浓度对气象因素变化的响应程度也有较大区别. 春、夏季地面平均风速对粗粒子质量浓度的影响比细粒子显著,ρ(PM2.5)/ρ(PM10)随风速增加而增大;秋季日照时数对细粒子质量浓度的影响比粗粒子更显著,ρ(PM2.5)/ρ(PM10)随日照时数增加而减小;冬季相对湿度对粗粒子质量浓度的影响比细粒子显著,ρ(PM2.5)/ρ(PM10)随相对湿度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490.
人类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大量废热对城市环境中的温度、城市边界层结构、空气质量及人类健康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目前人为热排放清单的计算方法存在所需基础资料种类繁多、计算过程复杂,空间分布和排放量有较大偏差等不足.本研究采用统计回归法基于CO和NOx污染源清单计算了2007—2015年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人为热排放清单,对其排放趋势、热排放来源类型变化以及空间格局的演变进行了梳理.结果表明:2007—2015年珠三角地区年平均人为热均大于9 W·m-2,人为热排放峰值出现在2010年,趋势为先增加后减少,这与燃料消耗总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工业源和道路移动源是影响人为热排放总量变化的最大因素:2007—2015年珠三角地区大部分区域人为热排放处于0~20 W·m-2,高值区(>20 W·m-2)主要分布于珠三角地区中心地带的城市群,高值区缩减的面积和速度在2010—2012年期间达到最大.进一步对2012年人为热清单的不确定性分析表明:总人为热的95%置信区间的不确定性为-16%~49%,其中电厂类别排放估算中的不确定性最小,为-13%~16%,而工业源的不确定性最高,为-46%~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