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48篇 |
免费 | 513篇 |
国内免费 | 373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81篇 |
废物处理 | 52篇 |
环保管理 | 446篇 |
综合类 | 1446篇 |
基础理论 | 220篇 |
污染及防治 | 223篇 |
评价与监测 | 148篇 |
社会与环境 | 81篇 |
灾害及防治 | 1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7篇 |
2023年 | 73篇 |
2022年 | 83篇 |
2021年 | 132篇 |
2020年 | 103篇 |
2019年 | 100篇 |
2018年 | 90篇 |
2017年 | 130篇 |
2016年 | 144篇 |
2015年 | 112篇 |
2014年 | 140篇 |
2013年 | 194篇 |
2012年 | 207篇 |
2011年 | 211篇 |
2010年 | 172篇 |
2009年 | 156篇 |
2008年 | 83篇 |
2007年 | 168篇 |
2006年 | 143篇 |
2005年 | 110篇 |
2004年 | 103篇 |
2003年 | 94篇 |
2002年 | 64篇 |
2001年 | 57篇 |
2000年 | 46篇 |
1999年 | 59篇 |
1998年 | 39篇 |
1997年 | 41篇 |
1996年 | 25篇 |
1995年 | 24篇 |
1994年 | 21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3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4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2篇 |
1976年 | 3篇 |
1975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1971年 | 2篇 |
197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结合广三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对素混凝土桩和PHC管桩桩承式加筋路堤工作性状开展现场试验调查,在路堤填筑中以及填筑完成后对路基沉降、孔隙水压力以及深部水平位移进行监测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当软土厚度小于18m时,采用桩径为50cm的C15素混凝土桩,打穿软土层,桩中心间距1.8 -2.0m,平面呈三角形布置,桩帽采用C30混凝土浇筑成尺寸为1m×1m×0.4m的面板,拓宽路基孔隙水压力变化与填土高度和桩的龄期有关,路基工后沉降得到了有效控制;当软土厚度超过18m时,采用桩径为30cm,桩壁厚7cm的PHC管桩,按照桩中心间距2.5-3.0m间距呈正方形布置,桩帽采用设置双层钢筋的C30混凝土浇筑成尺寸为1.5m×1.5m ×0.4m的面板,路堤填筑完成后预压期内路基孔隙水压力基本未发生变化,路基几乎未发生侧向位移,路基剩余沉降很小,可以节省预压时间,尽早开展路面结构层施工,开放交通. 相似文献
102.
构建具有不同蚯蚓和植物配置的4个单级蚯蚓生态滤池,依次编号为A(无蚯蚓无植物)、B(有蚯蚓无植物)、C(有蚯蚓栽种芦苇)和D(有蚯蚓栽种水生鸢尾)。通过比较4个滤池在6个月实验期间对化学需氧量(COD)和总氮(TN)的去除效率,系统分析蚯蚓和植物对滤池去除污染物的影响。实验分2个阶段进行:5月上旬至9月上旬,滤池进水碳氮比恒定为6;9月中旬至11月中旬,滤池每周进水碳氮比交替为3、6、9。研究结果表明,蚯蚓对滤池去除COD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作用强度显著受到进水碳氮比的影响。植物的存在与种类对滤池去除COD效率没有显著影响。蚯蚓和植物对滤池的TN去除效率都没有显著影响。滤池进水的碳氮比是显著影响滤池去除TN效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3.
大型蚤是一种国际公认的标准实验生物,广泛应用于污水、地表水等水质毒性检测。毒性水平较低的城市二级出水,对大型蚤往往无急性毒性效应,而具有慢性毒性效应,但慢性毒性检测周期过长,因此探索一种更灵敏的指标,实现快速检测,对于控制二级出水的水质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考察了大型蚤在短期暴露于城市二级出水条件下,其体内乙酰胆碱酯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ATP酶、羧酸酯酶和碱性磷酸酯酶的酶活变化特征,从中筛选出对二级出水毒性响应灵敏的标志酶指标。实验结果表明,碱性磷酸酯酶、过氧化氢酶对二级出水毒性响应相对较灵敏,具有成为标志酶的潜力,研究结果为城市二级出水生物毒性评价方法优化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4.
构建水平潜流人工湿地装置,通过NaCl示踪脉冲实验,得到不同水力负荷条件下的水力停留时间分布密度曲线,根据不同停留时间的关系计算相对水力效率,并利用染料,进行不同水力负荷下的可视化示踪实验,通过MATLAB处理得到高对比度的流态图像。观察“死区”分布,计算“死区”相对面积用以表征其水力效率。结果表明,湿地装置进水水力负荷较高或较低时,水力效率均较低,且水力负荷较大时更明显;水力分布散度(σ2θ)的大小会对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水力效率造成较大影响;在不同水力负荷下,采用水力学效能(λ)所得到的排序结果相比短路值(s)和有效体积比(e)更能代表实际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水力效率。 相似文献
105.
106.
内分泌扰乱化学品对动物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总被引:41,自引:5,他引:41
介绍了内分泌扰乱化学品(EDCs)的作用机制及其对野生动物影响的研究进展。内分泌化学品可能与性激素受体、甲状腺素受体和其他受体(如芳烃受体)结合,也可能通过影响动物体内激素的代谢而对动物的生长发育起调控作用。各实验室的重复实验不支持环境雌激素之间存在协同作用的结论。已报道过的人体和野生动物生殖缺陷中具有充分证据的暴露-效应关系的实例为数不多。尽管野生鱼类变性是英国河流中的一个普遍现象,但进一步的实验证明污水处理场出水中的天然和合成雌激素足以引起鱼类的变性反应,而不是先前怀疑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降解产物。目前尚不能对EDCs对人体和野生动物的健康风险作出正确评价,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7.
108.
109.
复合人工湿地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由不同植物配置(驯化和未驯化)的两组下行和上行植物床组成的复合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CODCr和BOD5的去除率达67.3%,68.1%,总氮(TN)的去除率为26.9%,总磷(TP)的去除主要发生在上行床,去除率为81.6%。环芳烃(PAHs)中苊(Ace)、荧蒽(Flu)、芘(Py)、苯并[a]蒽(BaA)、屈(Chr)、苯并[b]荧蒽(BbF)、苯并[a]芘(BaP)、茚并[1,2,3-cd]芘(InP)和苯并[g,h,i](BPR)经下行床后,去除率超过80%,上行床去除较少。驯化床和未驯化床对PAHs的去除效果差异不显著。邻苯二甲酸酯(PAEs)中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和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经驯化床后,质量浓度显著升高,经未驯化床后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含量显著降低。蚕豆根尖微核实验表明,不同植物配置对微核率影响差异并不显著,毒害物质经下行床后大部分被去除。 相似文献
110.
林丹短期暴露下的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组织学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斑马鱼(Brachydaniorerio)为受试生物,初步探讨了林丹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以及不同浓度(0.01μg·L-1、1.0μg·L-1、100.0μg·L-1)的林丹暴露36d后对斑马鱼鳃和肝组织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林丹对斑马鱼96h-LC50为97.98μg·L-1,95%可信限为94.38 ̄101.72μg·L-1.当林丹浓度为0.01μg·L-1时,斑马鱼的鳃和肝组织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而暴露在1.0μg·L-1和100.0μg·L-1林丹溶液中的斑马鱼的鳃和肝组织结构变化显著.斑马鱼鳃组织变化为:上皮细胞残损、脱落,鳃小片上皮细胞水肿,柱细胞变形.斑马鱼肝组织变化为:部分肝细胞肿大,细胞核萎缩变形或偏离细胞中心,胞质疏松,空泡明显增加,细胞质中可见脂沉积.与1.0μg·L-1林丹暴露相比,暴露在100μg·L-1林丹溶液中的斑马鱼鳃和肝组织结构受到的损害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