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64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152篇
基础理论   20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For this study, field measurements of current profiles, buoy trajectories and the lag of two tidal stations were performed to explore the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Taichung Harbour. in order to distinguish the effects of wind drift current on circulation inside Taichung Harbour, field surveys during both summer and monsoon (winter) season were completed separately. the speed of the drift current was about 3.5% that of the, wind speed, based on the field data. the horizontal dispersion coefficients were close to Bowden's (1965) formula for the tidal current. the water temperature showed a two-layer profile, with the mixing thickness about 4 to 6 metres for the upper layer. the corresponding Richardson number was about 70. the tidal lag between the two tidal stations was 9.68 minutes. All the results agree well with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相似文献   
22.
长江河口潮区界溶解态无机氮磷的通量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利用长江河口潮区界大通站的水质资料探讨了溶解态无机氮、磷浓度和通量的变化。结果表明:NO3^-,NH4^ ,DIN的浓度随季节变化不明显,而NO2^-,PO4^3-的浓度是枯季较高、洪季较低:1963-1984年间,NO3^-,NO2^-,NH4^ 、DIN和PO4^3-的年平均浓度分别为17.1、0.43、7.1、24.7、0.19μmol/L,平均通量分别为33.1、0.51、3.67、10.5和0.54kg/s,平均年通量分别为104.44,1.61,11.56,33.1和1.70万t;溶解态无机氮、磷的通量由于受到流量的影响而在年内分配不均匀,其中NO3^-,NO^-,NH4^ DIN和PO4^3-在洪季的通量分别为全年的72.9%,58.1%、69.2%、71%和68.3%;NO3^-,NO2^-,DIN年通量的总变化趋势是稳步上升,且与氮肥使用量成高度显著的正线性相关。1998年,NO3^-,NO2^-,NH4^ 和PO4^3-的年通量分别为477.3,1.356、3.097和2.296万t。  相似文献   
23.
李彤  李适宇 《环境科学学报》2012,32(6):1424-1435
基于拉格朗日油粒子模型、溢油风化模型以及三维水动力、泥沙和吸附质模型构建了溢油双层数学模型.模型不仅能够模拟油膜的运动轨迹、岸边吸附与冲刷、油品性质变化过程,而且通过耦合泥沙吸附及沉积动力学过程,能够更加客观地模拟溢油从水体向底泥环境的迁移过程,更全面地反映溢油在环境中的归宿.此外,本文以假设溢油事故为背景,模拟和分析了洪、枯季节条件下珠江广州段溢油事故对河网陆地边界、河网水质及底泥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
基于案例推理和规则推理融合的跑道侵入事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调查员调查跑道侵入事件的效率和准确度,提出智能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的构想。通过辨析基于案例推理和基于规则推理机制的特点发现,两者的缺点可以借助对方的优点予以弥补。在不破坏2种推理技术独立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对其进行融合。在求解各特征属性权重过程中,利用最优传递矩阵的概念改进层次分析法,使之自然满足一致性要求。算例表明,在跑道侵入事件的调查中,无论属性是枚举型特征、数值型特征还是数值区间型特征,相似度计算的方法都是可行可靠的。  相似文献   
25.
本文以长江口潮滩沉积物的系统磁性测量为基础,对照化学分析和粒度分析等数据,初步探讨了潮滩沉积物的磁性特征与重金属元素含量的相关联系及其机理,建立了重金属元素含量与磁参数的定量关系模型,并揭示了长江口潮滩重金属污染的空间特征及其与沉积环境的联系。本项工作成功地探索了利用磁信息研究潮滩重金属污染的技术路线和应用前景,指出了在一定区域内,利用适量样品的磁性测量与重金属元素分析数据,建立其定量回归模型的可行性。从而可以在区域污染调查中,通过广泛的磁数据测量,由经验公式定量地估算不同滩地部分的重金属元素含量,以全面了解潮滩重金属污染的空间分布,分析其规律和机理。由于磁测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经济、易行等特点,它为大范围的潮滩重金属污染研究提供了一项实用有效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26.
选择南通协兴港附近裸露潮滩,使用便携式土壤通量测量系统开展潮间带湿地CO2通量监测,研究无植被覆盖条件下潮间带碳通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各潮滩CO2固定水平表现为高潮带 < 中潮带 < 低潮带.低潮带叶绿素a含量较高,对CO2的吸收能力较强,而高潮带有机碳含量高,微生物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通量较高,研究区整体上表现为对CO2净吸收.此外,CO2净固定通量随土壤有机碳含量和落潮时间增加而下降,与土壤叶绿素a含量和地下水位关系密切.研究成果对于明确人类活动对江苏沿海潮间带裸露光滩碳循环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7.
潮滩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色度反演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求快速评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方法,以崇明岛东滩低、中、高潮滩沉积物为研究对象,用色度仪测量其色度参数(明度L*、红度a*、黄度b*),并对照化学分析数据,初步探讨了潮滩沉积物的色度特征与重金属元素(Cu、Cr、 Pb、Zn、Mn、Fe )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同时,运用回归分析分别建立了重金属元素含量与色度参数(明度L*、红度a*、黄度b*)之间的定量关系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崇明岛低、中、高潮滩的沉积物中,Cu、Pb、Zn与L*之间负相关,相关系数最高可达rCu=-0.97、 rPb= -0.88、 rZn=-0.98;Cu、Pb、Zn与a*之间正相关;而Cr与a*之间负相关.在河口水体中重金属含量稳定的条件下,色度信息可以定量地反演潮滩沉积物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为大范围的潮滩重金属污染研究提供了一项实用有效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28.
为研究滨海地区地表水资源和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水环境,利用水化学分析、数理统计和Gibbs水-岩分析模型等方法对东寨港流域内演丰西河和三江河两条河流水体的水化学组成和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进行分析,揭示了演丰西河和三江河河流地表水的水化学组成特征,讨论了该区域地表水的水化学组分变化及其控制因素.结果 表明:演丰西河地表水的水化...  相似文献   
29.
以长江口咸淡水交互作用最为典型岸段崇明东部潮滩作为研究区域,运用实验模拟方法,定量地研究了盐度变化对潮滩生态系中无机氮的迁移、转化过程的影响。结果发现,盐度升高有利于沉积物中的NH4-N向上覆水扩散,但NO2-N和NO3-N的界面扩散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沉积物中可交换态无机氮含量变化特征显示,在盐度变化剧烈的潮滩生态系统内,硝化作用可能是控制沉积物(尤其是表层沉积物)中无机氮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0.
底栖穴居动物对潮滩N迁移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软体动物河蚬(Corbiculafluminea)为例,运用实验模拟的方法,通过对上覆水、孔隙水和沉积物的对比分析,研究了底栖动物对潮滩N迁移转化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河蚬主要通过排泄和生物扰动影响N在沉积物-水界面间的迁移转化。在富氧的环境下,底栖动物的活动结果使NO3 N在上覆水中有明显的持续累积效应,NH4 N在较深层孔隙水中积累,而NO2 N易在沉积物中累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