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64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152篇
基础理论   20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佛山水道引水对环境容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污染负荷优化分配的线性规划方法,通过感潮河网水环境数学模型模拟得出污染贡献率。求取不同引水方案时佛山水道的环境容量,并建立引水量与环境容量的回归方程。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容量与引水量呈线性递增关系。根据回归方程可反推得出引水方案或削污方案,为引水与截污的实施提供了数据支持,并且对佛山水道综合整治的优化决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2.
基于COHERENS模型的污染物质输运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COHERENS模型为基础,建立了长江下游感潮河段三维水流及污染物质输运数学模型,该模型通过σ坐标变换,使整个水域垂直方向可采用相同的分层。基于模态分裂法,将三维流动分成表面重力波(外模式)和内重力波(内模式);模型求解技术上采用算子分裂法,使用了superbee限制器TVD格式,减小非物理的数值虚拟震荡。选取长江常熟段为例,模型较好的模拟了感潮河段三维流场及污染带分布特征。该成果对感潮地区污染物输运规律及水污染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3.
长江口潮滩土壤呼吸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于2007年7月至2008年5月对长江口潮滩土壤呼吸通量进行了观测,同时对潮滩气温、土壤温度、近岸水体盐度等环境参数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长江口潮滩上壤是大气CO2的排放源.土壤呼吸速率具有明妊的季节变化规律,呈单峰形变化.并于7~8月出现排放峰值.气温和各层土壤温度与士壤呼吸速率作用之间具有显...  相似文献   
64.
The concentrations of Cd, Cr, Cu, Ni, Pb, and Zn in two plant species (Scirpus tripueter Linn. and Cyperus malaccensis Lam.), water, and soils sampled from the reclaimed tidal riparian wetlands (RTRWs) and the natural riparian wetlands (NRWs) in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PRE), were analyzed to investigate and compare their distribution and accumul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 six studied heavy metals in soils exceed the eco-toxic threshold recommended by USEPA. The concentrations of Cd, Cr, and Zn in plants may lead to toxic effects compared to others.The hydraulic conditions and the degree of human disturbances can affect the heavy metal accumulation in RTRWs and NRWs. The heavy metal concentrations in water are higher whereas they are lower in soils of RTRWs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NRWs. The accumul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the roots of plants is higher in NRWs than those in RTRWs while the opposite result is found for heavy metal accumulation in shoots. Based on the bioaccumulation and translocation factors, the plants in NRWs have the higher capacity to accumulate heavy metals, while higher abilities to transport heavy metals from roots to shoots are observed in RTRWs.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s in RTRWs are dominated by anthropogenic sources from both side uplands and river water, whereas in NRWs, the metal accumulations are simultaneously affected by anthropogenic and natural factors.  相似文献   
65.
水库蓄水变化是对延寿倾斜观测重要干扰因素之一,通过三维集中载荷模型可推算出库容变化对倾斜观测影响的定量计算、给出理论最小"安静"距离,同时对倾斜观测进行潮汐分析;并研究水库长期、中期、短期各个时期水库库容变化与延寿竖直摆倾斜观测曲线的关系,讨论得出在枯水期水库库容变化对倾斜观测的影响不大,在丰水期理论上水库库容的大幅度变化会对倾斜观测产生影响,但实际并未发现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6.
基于FVCOM建立大辽河感潮河段的水动力-扩散数值模型,采用保守物质输运扩散法研究大辽河感潮河段在潮和径流作用下的水体交换特征。结果表明:径流是影响大辽河感潮河段水交换的主要因素,径流为114 m3/s条件下,半交换时间为226 h,587 h后达到90%的交换状态,且径流加倍,对应交换时间近似线性递减;子区域水交换差异由潮和径流的相互作用决定,径流越大,靠向上游河段水体交换得越快,径流减小时近河口区段水体交换变快,而中游河段交换变慢。  相似文献   
67.
伶仃洋水域纳潮量计算及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已有研究资料和成果,对伶仃洋水域面积和岸线的历史演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利用遥感资料准确计算了过去近30 a内伶仃洋水域面积的演变情况。分析显示,由于沿岸围垦造陆,近30 a间,伶仃洋水域面积出现了很大程度的减小,减小幅度最大的年份出现在1988~1995年间。在此基础上,计算和分析了近30 a来伶仃洋水域纳潮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68.
流域氮污染的稳定同位素表征和溯源对于保障流域污染防控和用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感潮河段夏、秋季涨落潮主要断面硝态氮(NO3-)及稳定同位素(δ15N-NO3-、δ18O-NO3-、δD-H2O和δ18O-H2O)组成特征测定及沿线小流域的氮污染入河量测算,探讨了陆域氮排放和水体交换对感潮河段稳定同位素的影响.研究表明:(1)落潮、涨潮期NO3-均为“秋季>夏季”,δ15N-NO3-夏、秋两季组成特征基本相近.落潮期δ18O-NO3-为“夏季>秋季”,涨潮期则相反.同季节的NO3-及其同位素总体呈“涨潮期>落...  相似文献   
69.
入海河口形成的冲积沙岛滩涂因陆海水沙变异而出现快速冲淤已成为当前河口城市发展关注的焦点。崇明岛为我国最大的入海河口冲积沙岛,其滩涂给上海提供极其重要的空间资源,但因流域和河口高强度人类活动可能导致滩涂出现新的变化状态。据此,通过长达30多年的环岛实测地形资料,基于ArcGIS平台摸清崇明岛滩涂资源变化过程及主控要素。研究结论主要包括:(1)崇明岛各段滩涂冲淤过程复杂多变,冲淤交替频繁;但总体上北部、南部和东滩滩涂面积均为正增长,分别增加170 km2、8 km2和51 km2。(2)促淤圈围工程导致北支泥沙量增多加速河槽萎缩淤积,是北部滩涂增长的主因。(3)新桥水道北移且有所淤浅导致南部滩涂面积淤涨,而东滩快速围垦及岸堤向海推进引起东滩滩涂面积扩大。  相似文献   
70.
基于2011年洪季在南支河道从小潮至大潮连续8天现场定点观测所获得水沙观测数据(包括潮流、悬沙浓度、悬沙粒度和表层沉积物样品),通过对悬沙浓度、悬沙粒度和沉积物在不同时刻的组成分析,以及流速、悬沙和底床切应力的相互影响分析,对长江河口南支河道悬沙随时间变化特性和河床沙再悬浮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南支主槽下段落潮水动力强于涨潮;落潮悬沙浓度高于涨潮,并由小潮至大潮逐渐增加;落潮悬沙粒径粗于涨潮,并随小潮至大潮不断粗化;河床沉积物颗粒较粗,细砂类组成达到90%以上;流速、悬沙及底床切应力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河床泥沙再悬浮强度较强,其量值有限。而近期研究区域悬沙浓度和水沙关系发生变化,与流域来沙出现锐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