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37篇
  免费   11383篇
  国内免费   377篇
安全科学   4924篇
废物处理   422篇
环保管理   2030篇
综合类   19950篇
基础理论   4317篇
污染及防治   2030篇
评价与监测   1424篇
社会与环境   1599篇
灾害及防治   1201篇
  2025年   370篇
  2024年   1038篇
  2023年   1276篇
  2022年   2128篇
  2021年   2056篇
  2020年   2212篇
  2019年   1674篇
  2018年   1669篇
  2017年   1859篇
  2016年   1459篇
  2015年   1564篇
  2014年   1427篇
  2013年   1808篇
  2012年   2216篇
  2011年   2142篇
  2010年   1953篇
  2009年   1780篇
  2008年   1709篇
  2007年   1705篇
  2006年   1663篇
  2005年   1214篇
  2004年   842篇
  2003年   559篇
  2002年   519篇
  2001年   401篇
  2000年   353篇
  1999年   165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0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雪松 《交通环保》2000,21(1):38-41
国际海事组织目前正在对《MARPOL73/78公约》附则Ⅱ-控制散装液体有毒物质污染规则作重大修改,内容包手胡毒液体物质和化学品,这很可能对主管机关、船公司和化工界造成严重的冲击。  相似文献   
2.
探索农地投入的碳排放特征、增长机理及趋势预测,并提出减排对策对农业发展向低碳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采用回归分析法、STIRPAT和GM(1,1)模型解析湖南省农地投入碳排放增长机理并做出趋势预测。结果表明:2000~2014年湖南省农地投入碳排放量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3.25%,各类碳源中化肥累计的碳排放量最大,其次是农药;此外翻耕、农药、农膜、柴油、灌溉、化肥累计碳排放年均增长量分别为0.68%、3.22%、7.47%、6.42%、2.57%、3.25%。农业人口、人均农业GDP、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效率、农业产业结构显著影响农地碳排放,各因素每发生1%的变动会相应带来农地碳排放量约0.20%、0.95%、0.12%、0.98%和0.93%的变化。通过GM(1,1)模型对2016~2020年湖南省农地投入碳排放量进行预测,碳排放量呈持续上升趋势,2020年预计达到430.43万t。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促进农地投入碳减排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鄱阳湖主湖区与碟形湖水位变化及其对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位作为鄱阳湖重要的水文因子,对鄱阳湖水动力过程和水质变化具有重要影响。根据2014~2015年鄱阳湖主湖区和碟形湖水位、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了主湖区和碟形湖水位及主要水质指标的年内变化特征,阐述了主湖区和碟形湖水质对水位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丰水期碟形湖与主湖区联通,碟形湖水位与主湖区水位呈直线型相关,枯水期碟形湖水位高于主湖区,主湖区年内月平均水位变异系数为0.13,而碟形湖年内月平均水位变异系数为0.08;(2)丰水期,主湖区和碟形湖的氮磷比分别为19.29和46.27,枯水期主湖区和碟形湖水体的氮磷比分别为17.88和40.39;(3)鄱阳湖主湖区水质主要指标与水位的相关性显著强于碟形湖,主湖区总氮、氨氮、总磷和溶解氧均与水位呈负相关性,而碟形湖中只有p H与水位有相关性;(4)枯水季节,碟形湖水体具有较高的总氮,而鄱阳湖主湖区则具有较高的总磷和氨氮。总之,枯水期进行合理的水位调控能够有效降低富营养化风险。  相似文献   
4.
邹华生  李洪青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5,27(5):340-343,i0002
从传质和生化反应基本过程出发,经合理简化,将复杂的生物填料塔中三相传质生化反应过程综合为一个有效生化反应过程并得到其数学模型。模型中综合参数——总传质有效因数η可通过容易测定的本征反应和实际反应速率来确定;实验研究了不同入塔污水CODCr和入塔水量对η的影响。结果表明:入塔污水CODCr较高时,有较大的孕;当入塔水量增大,传质效果增加η增大。  相似文献   
5.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chemical leaching on permeability and Cd removal from fine-grained polluted soils. Column leaching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using two types of soils (i.e., artificially Cd-polluted loam and historically polluted silty loam). Chemical agents of CaCl2, FeCl3, citric acid, EDTA, rhamnolipid, and deionized water were used to leach Cd from the soils. Results showed that organic agents reduced permeability of both soils, and FeCl3 reduced permeability of loam soil, compared with inorganic agents and deionized water. Entrapment and deposition of colloids generated from the organic agents and FeCl3 treatments reduced the soil permeability. The peak Cd effluence from the artificially polluted loam columns was retarded. For the artificially polluted soils treated with EDTA and the historically polluted soils with FeCl3, Cd precipitates were observed at the bottom after chemical leaching. When Cd was associated with large colloid particles, the reduction of soil permeability caused Cd accumulation in deeper soil. In addition, the slow process of disintegration of soil clay during chemical leaching might result in the retardation of peak Cd effluence.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e need for caution when using chemical-leaching agents for Cd removal in fine-grained soils.

  相似文献   
6.
从炼油厂活性污泥中筛选出5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菌株,依次编号为SHD-1至SHD-5.将任意2株复合培养后,发现SHD-1和SHD-5构建的复合菌对炼化废水的絮凝效果最好.通过单因子实验确定复合菌的最优培养条件:培养时间为48 h,初始pH为7,摇床转速为160 r/min、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蛋白胨+(NH4)2SO...  相似文献   
7.
为科学评价磷在河道沉积物中的环境行为,在模拟条件下研究了上海市进木港和苏州河沉积物中磷的分布形态、吸附特征及释放规律.结果表明:(1)2种沉积物中碎屑钙磷(De-P)浓度最高,闭蓄态磷(Oc-P)次之,其他形态磷浓度相对较低,而活性磷中以铁磷(Fe-P)为主;(2)2种沉积物对磷的吸附均符合线性方程,在4.0h时基本达...  相似文献   
8.
夏季富营养化滆湖中沉水植物群落重建及水质净化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滆湖原位围隔试验分析了不同单种及混种沉水植物群落随环境变化的生长状况及对水质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1)夏季,沉水植物生物量的平均值与透明度/水位存在显著线性相关性,进一步表明沉水植物的生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光强和水深.(2)各植物区(除马来眼子菜区外)的高锰酸盐指数、TN高于空白对照区.(3)对比空白对照区,苦草...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吸附剂在饮用水中除磷控菌效果,在聚丙烯(PP)纤维上负载氧化镧(La_2O_3)纳米颗粒,并用聚乙烯亚胺(PEI)对吸附剂表面进行亲水改性,制备出PEI/La_2O_3/PP纤维吸附材料,使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对其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偏酸性条件有利于磷的吸附,溶液中共存离子对吸附效果的影响不大;当温度为45℃时,PEI/La_2O_3/PP对磷的饱和吸附容量达到76.67 mg·g-1,吸附过程能够较好地拟合Langmuir模型;吸附动力学过程能够较好地拟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该吸附材料对饮用水中的微量磷具有良好的吸附去除效果,磷深度去除后能达到明显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0.
赵旭  冒冉  李昂臻  孙拓  乔梦 《环境工程学报》2020,14(7):1728-1734
电解法是利用电能实现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其应用于消毒通常有电产次氯酸钠消毒剂和电化学消毒2种方式。为深入了解电产次氯酸钠及电化学消毒技术机理,进一步探讨电解法在水处理和公共环境卫生消毒领域的应用,从消毒原理、技术特点、使用方法和消毒应用方面,对电解法制备次氯酸钠与电化学消毒水处理技术进行了介绍与分析,并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技术发展前景,为该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