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1篇 |
免费 | 61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92篇 |
废物处理 | 13篇 |
环保管理 | 237篇 |
综合类 | 135篇 |
基础理论 | 28篇 |
污染及防治 | 18篇 |
评价与监测 | 11篇 |
社会与环境 | 16篇 |
灾害及防治 | 2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8篇 |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24篇 |
2021年 | 26篇 |
2020年 | 22篇 |
2019年 | 20篇 |
2018年 | 17篇 |
2017年 | 20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27篇 |
2014年 | 51篇 |
2013年 | 38篇 |
2012年 | 49篇 |
2011年 | 45篇 |
2010年 | 33篇 |
2009年 | 40篇 |
2008年 | 37篇 |
2007年 | 26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美好乡村安徽“探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这是对人民群众生态诉求日益增长的积极回应,也彰显了执政党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毋庸讳言,如果说城市是国家"脸面"的话,那么乡村就是国家的"毛细血管"。建设美丽中国,让农村美好起来,这是当然的要义,也是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要求,是广大群众的新期盼。在安徽,从省到市,从县到乡,美好乡村建设急剧升温。山要绿起来,水要清起来,人要富起来,当前,江淮大地上的乡村容颜正在悄悄"变脸"。 相似文献
5.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等精神,落实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纲要(2020—2035年)》《“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关于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的若干意见》等部署要求,以推进生态环境监测向质量效能型跨越为导向,以实现监测先行、监测灵敏、监测准确为目标,对照国家发展战略、社会经济政策,以及目标管理、污染控制等生态环境管理需求,以宏观决策监测支撑方略、目标指标与网络优化、精细化管控监测支撑为重点领域,提出了生态环境监测高质量发展策略与关键技术的研究方向及重点内容,旨在推动传统监测向智慧监测创新转型,加快实现感知高效化、数据集成化、分析关联化、应用智能化、测管一体化,更加有力支撑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相似文献
6.
7.
天然气管道失效个人生命风险评价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天然气长输管道失效个人生命风险,提出一种以人员伤亡概率为指标的天然气管道失效后果风险评价方法.基于天然气管道的失效概率和失效致死长度参数,建立天然气长输管道生命风险评价模型.用该模型,对国内某城市住宅小区内带腐蚀缺陷的天然气管线进行定量风险分析.借鉴英国天然气输送公司数据,确定天然气管线个人生命风险值.案例证明,用所建立的天然气管道失效个人生命风险评价模型能够有效地分析带缺陷天然气管道失效后果,实现天然气管道的个人安全生命风险全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8.
9.
大气细颗粒物(PM2.5)仍是我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重大挑战.近年来,二次有机气溶胶(SOA)对PM2.5的贡献日益凸显.因此,深入认识复合污染条件下SOA生成机制和影响因素可以为进一步降低PM2.5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实验室模拟是深入认识SOA生成机制的关键途径,也是模式模拟参数化方案的可靠来源之一.主要综述了我国多污染物共存条件下典型人为源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SOA生成研究进展,包括汽油蒸气VOCs、生物质燃烧VOCs和含氧VOCs形成SOA过程中,前体物浓度、芳香烃含量、无机气体、种子气溶胶和相对湿度(RH)等不同因素对SOA生成的影响;阐述了实际大气VOCs的SOA生成潜势及其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目前在SOA机制研究方面存在的关键科学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以壳聚糖(CTS)与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为原料,通过酰胺化反应合成了巯基化壳聚糖CTS-GSH混凝剂。采用Cr(Ⅵ)去除率为因变量,以CTS/GSH质量比、EDAC用量、反应体系pH值为自变量,设计了Box-Behnken模型。通过响应面法分析优化CTS-GSH的合成条件。模型分析显示:实测Cr(Ⅵ)去除率与模拟Cr(Ⅵ)去除率的相关决定系数为0.998,调整相关决定系数为0.995,表明预测值与实际值相关性强,模型预测Cr(Ⅵ)去除率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实验结果表明:当CTS/GSH质量比为1∶1,交联剂EDAC用量为0.25 g,反应体系pH值为3.5时,CTS-GSH性能最好;且水中Cr(Ⅵ)初始浓度5.0 mg/L,CTS-GSH投加量为140 mg/L,静置时间3.0 h时,Cr(Ⅵ)去除率达到最大值99.8%。证明采用CTS-GSH对水中的Cr(Ⅵ)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