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为将污水水质从一级B标提高到一级A标,文章通过搭建河砂滤池和生物炭滤池,分别考察了2组反应器在不同C/N比、厌氧/好氧高度比及表面水力负荷条件下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并在较优参数条件下比较了2组反应器的提标效果。结果表明:适当提高进水C/N比、厌氧/好氧高度比以及降低表面水力负荷,均有利于提高2组反应器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在较优工艺参数条件下,即C/N为6.30∶1,厌氧/好氧高度比为5∶5,表面水力负荷为0.13 cm~3/(cm~2·min),虽然2组反应器均能较好地将污水水质从一级B标提升至一级A标。对污染物的去除率而言,2#反应器均高于1#反应器,表明在河砂滤池内添加生物炭后,由于生物炭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强的离子交换能力,有助于提高反应器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对2组反应器内的填料进行微生物镜检分析可知,反应器内形成了良好的微生态系统,后生动物主要以肉足虫、轮虫和线虫为主。 相似文献
3.
微塑料是尺寸小于5 mm的塑料碎片或纤维,近年来在环境科学领域得到广泛关注. 污水处理厂作为它的重要汇集点和排放源,是水环境微塑料来源的重要途径. 本研究选取重庆市长江流域周围工业污水处理厂(n=6)、生活污水处理厂(n=6)和垃圾填埋场(n=6)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污水处理厂进、出水微塑料特征和对周边受纳水体产生的生态风险展开研究. 结果显示,工业和生活污水处理厂进水中的微塑料平均丰度分别为(5.26±2.69) n·L−1和(17.11±19.39) n·L−1,垃圾填埋场为(17.13±20.39) n·L−1;出水平均丰度分别为(1.43±0.62) n·L−1、(1.14±0.66) n·L−1和(2.12±1.72) n·L−1. 生活污水处理厂对微塑料的清除率最高(76.47%—98.93%,P<0.05). 各类污水处理厂进、出水微塑料特征主要以纤维和碎片状的聚对苯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丙烯(PP)、聚乙烯(PS)和人造丝为主. 受纳水体中的微塑料平均丰度为(3.31±1.85) n·L−1,显著高于对照水体(P<0.05). 受纳水体检出微塑料种类与特征与污水处理厂相似,并且检出数量与污水处理厂排水中微塑料丰度显著相关(P<0.05). 生态风险评估显示,大多数受纳水体的采样点存在较高的生态风险. 本研究揭示了不同污水处理厂在微塑料清除率、排放特征上的差异和对周边水体的潜在生态风险,为微塑料污染管控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外源硝态氮添加对典型耕作土壤冻结过程N2O排放的影响,应用室内冰柜模拟土壤冻结过程,研究在室温-冻结过程中硝态氮添加(0、80、200和500 mg/kg)对3种典型耕作土壤(黑土、潮土和黄土)N2O排放影响的特征. 结果表明:外源硝态氮的添加促进了黑土和潮土的N2O排放,在200 mg/kg硝态氮添加处理下,黑土和潮土的N2O排放通量比CK(对照)分别增加了849%和676%;但在添加高浓度(500 mg/kg)硝态氮时,黑土和潮土的N2O排放通量分别比200 mg/kg处理降低39.3%和21.2%,表现为显著抑制. 随冻结过程的进行,黑土和潮土的N2O排放通量均逐渐降低并接近零排放. 黄土N2O排放通量在室温-冻结过程中变化范围很小,甚至出现负排放. 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类型显著影响N2O累计排放量,而土壤pH和C/N是其中重要的影响因子. 根据室内培养试验结果,为减排N2O,建议在深秋整地施肥时期尽量避免在潮土和黑土中施用硝态氮肥. 黄土的N2O排放似乎对外源硝态氮的添加反应不明显,这有待在大田气候-植物-土壤综合条件下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5.
建立旅游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技术体系是科学识别旅游型城市发展问题、定量评估其可持续发展状况的关键举措。文章基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体系(SDGs)和旅游竞争力指数评估实践,构建了由3大系统、14个支柱、37个独立指标和6个综合指标组成的旅游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变异系数—熵权法的指标线性加权判断方法,并引入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障碍度分析等技术方法建立综合评价技术体系。以桂林市(国务院第一批批准建设的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国家发展改革委首次批准建设的国际旅游胜地)为评价对象,对其2008—2019年连续12年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桂林市可持续发展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2008—2019年综合得分由26.26分提升至50.10分,其中社会治理系统得分提升34.79分,景观资源系统得分提升27.41分,经济动力系统得分提升6.14分,经济动力不足是制约桂林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短板。(2)在14个支柱中经济开放度和科技创新支柱得分下降、亟需在后续发展规划中重点关注,景观资源保护支柱得分未发生明显变化、有进一步提升的潜力,其余11个支柱得分均有所提升,尤其是旅游安全与健康医疗支柱得分提升明显。(3)景观资源、经济动力及社会治理三系统处于高水平耦合状态,耦合协调度从2008年的勉强失调型演变为2019年的初级协调发展型,但经济动力与景观资源、社会治理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较低,经济新动能的培育是未来发展的关键。(4)从关联度上看,与桂林市可持续发展水平变化关联度最高的指标为道路密度、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人均旅游接待人次、空气质量达标率;从障碍度上看,制约桂林市可持续发展水平提升的关键指标是地均星级饭店数量、万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贸易自由度,上述指标在未来桂林市可持续发展水平提升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201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环境保护税法》的准自然实验,探究环保“费改税”政策对税负提升地区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环保“费改税”政策增加了税负提升地区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且这种促进作用主要通过风险暴露机制和成本约束机制两条路径实现。进一步研究发现,环保“费改税”政策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正向作用在重污染企业和环境信息披露质量低的企业中更加显著。因此,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需协调环保税制度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之间的关系,保证环保“费改税”政策对企业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彭忠卫;陈思聪;吴江湖;李显;焦宇 《安全》2024,(6):32-38
针对海上救助打捞(MRS)领域知识体系零散及海量救助打捞案例数据无法有效挖掘和利用的问题,通过对救助打捞事故案例和标准规范文件的详细分析,获取5类事故对象、19个场景及每个场景所需的关键救助打捞能力。基于这些场景和能力需求之间的关系,采用自顶向下与自底向上方式相结合构建MRS内部实体和属性图,对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并映射到设计图谱,并结合决策推荐规则实现知识图谱的构建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MRS知识图谱能够有效进行救助打捞知识的检索查询、知识展示与信息统计可视化及辅助决策方案推荐,为相关领域的作业提供更加系统化和智能化的支持工具。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巨型水电站深孔门槽处的水动力特性,并探究门槽金属在恶劣流态下的损伤行为。方法 采用k-ε双方程紊流模型和有限体积离散方法,对电站深孔水流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深孔局部体型的变化对水流的影响,并通过冲刷腐蚀喷嘴实验,探究流速对门槽钢衬的腐蚀影响。结果 深孔局部体型的变化对水流压强和流速分布的影响很大,100 m量级水头可使深孔出口最大流速达45 m/s,且流速越大,门槽钢衬的点蚀电流增大。结论 304不锈钢的点蚀趋势随着流速的增大而增加,并且随着流速继续提升至真实运行工况,冲刷腐蚀和空蚀问题会愈加突出,需采取一定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煤层透气性系数是用以考察保护层开采效果和设计瓦斯抽采系统的重要参数之一,钻孔径向流量法是求取该系数最常用的算法.利用理论推导和图形分析方法,探讨流量准数、时间准数、煤层透气性系数与参数A,B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针对科研工作和现场管理的实际情况,提出求解透气性系数的2种新算法及其算法流程,并对时间准数-参数A,B函数关系中的间断点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解决此区间内求解透气性系数相应计算公式等问题.理论和实例分析表明:算法1在不更改最终计算公式和结果的前提下,省去了繁琐的试算过程,既保证了可靠性也优化了计算流程;算法2以稍减精度的代价对计算流程进行进一步的简化,其结果仍有较高精度. 相似文献
10.
一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培养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单因子实验和部分因子实验对实验室保藏的产絮凝剂菌种C3的培养基进行优化,以提高C3菌所产生的微生物絮凝剂MBFC3的絮凝效果.实验结果表明,C3菌产MBFC3的最适培养基为: 蔗糖1.0 g,(NH4)2SO4 0.24 g,FeSO4 0.10 g,KH2PO4 0.40 g,MgSO4 0.01 g,NaCl 0.02 g,蒸馏水100 mL,pH值自然.在此培养条件下,C3菌所产生的微生物絮凝剂MBFC3对高岭土悬浮液的絮凝率可达到99.1%.实验中还发现,培养基中(NH4)2SO4和NaCl的用量是影响MBFC3絮凝效果的显著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