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阅读提示:
2011年12月15日《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发布。依据《规划》。“十二五”期间环境保护部门将推行五大环境政策。并对以往的环境政策进行创新。为了让读者深入了解“十二五”期间我国环境保护政策的最新方向和亮点,本刊特邀请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的专家进行权威分析和解读。 相似文献
2.
程翠云;董战峰;杜艳春;宋祎川 《世界环境》2024,(1):20-22
<正>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将健全保障体系作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任务,从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强化激励政策、加强科技支撑、加快数字赋能等方面提出了一揽子政策措施,为进一步健全政策制度支持保障作用指明了方向。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时期,统筹各领域资源,汇聚各方面力量,综合运用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等多种手段,健全法治保障、投入机制和监管体系,对于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设立国家土壤污染防治基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因历史原因遗留的土壤污染问题十分严重,《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的资金需求量巨大,现有的财政制度安排和融资机制难以满足资金需求,迫切需要创新土壤修复与治理的投融资模式,建立长效的资金筹措机制。从国际实践来看,设立土壤污染防治基金是应对土壤污染防治任务的有效资金手段选择。本文在总结发达国家有关土壤污染防治基金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国家土壤污染防治基金方案,包括设计思路、资金来源、基金规模、基金管理、基金使用范围、基金使用方式与基金监管等,最后提出推进建立土壤污染防治基金的建议,以期为我国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5.
深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打赢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需要充分应用创新经济政策,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利益机制。目前,我国土壤污染修复治理经济政策还不完善,存在土壤污染防治财政投入机制不健全、环境税费政策不到位、有效的绿色融资机制未形成等问题。本文在总结发达国家土壤污染修复治理经济政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土壤污染修复治理经济政策创新的总体思路,为改善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提供意见。 相似文献
6.
环保督查制度:推动建立督政问责监管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执法能力偏弱、执法手段偏软,环境执法中信息不对称、地方政府"保护"和环保责任难落实等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环保督查制度成为破解这些问题的重要制度抓手,能为中央政府和国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地方政府开展环境保护履职监督、为加快落实地方政府环境保护主体责任、为进一步优化我国环境管理体制,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有助于推动建立起督政问责监管体系。建议应规范环保督查制度,强化督政问责内容;强化环保督查组织领导,实施监管清单制度;加强环保督查信息公开,深入推进开放式督查,从而加快推进环保督查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7.
8.
9.
10.
OECD国家环境政策费用效益分析实践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系统分析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成员国环境费用效益分析实践最新进展,总结了欧盟、美国、英国等国家和区域的环境政策费用效益分析最新实践进展和经验,指出OECD国家基本建立了一套环境政策费用效益分析体系,并用于环境决策进程,有助于提升环境政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认为我国推进环境政策费用效益分析制度建设需要进行相关立法建设,制定实施有关导则、指南,强化数据信息支撑,建立专家与公众充分参与和透明化的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方法学体系和系统规范的评估框架,积极推进第三方评估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