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71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90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25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氧化钩工艺在我国的推广应用,国内开发研制水平轴曝气机的单位日益增多,因此建立较为统一、合理的水平轴曝气机性能指标、测试程序以及数据处理方法显得极为重要。本文就充氧性能测试数据的处理方法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讨论,论述了在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同时对处理数据的计算机软件系统进行了讨论说明。这些内容对国内开发研制氧化沟水平轴曝气机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一体比氧化沟是氧化沟工艺发展中较有影响的成果之一。介绍了它的特点以及目前已经开发的几种型式,讨论了在设计一体化氧化沟时应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3.
染料废水含有大量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其中的有机卤代物通常具有较大的毒性和生态风险,但这类物质在常规的生物处理和化学处理工艺中的去除效果不佳。针对染料废水的脱卤困境,研究采用UV/SO32-高级还原工艺对染料废水进行还原脱卤。在初始pH为8.5,SO32-投加量为40 mmol·L-1的条件下,废水中52.2%的可吸附有机卤素(adsorbable organic halogens,AOX)可以在反应开始6 h后被去除,更高的初始pH和更大的SO32-投加量均有利于提升AOX的去除率。中间体的定性和半定量研究揭示了染料废水中部分氯代苯胺类物质的还原脱卤路径,发现苯胺很可能是这些物质还原脱卤的主要产物。废水中有机物的平均预测毒性揭示了还原过程中废水急性毒性的变化趋势。这一趋势与T3发光杆菌和小球藻的急性毒性评价结果一致。此外,染料废水的AOX浓度与T3发光杆菌的发光抑制率呈现正相关关系,而且染料废水经过还原脱卤后,尽管水中盐含量有所增加,其EC50由1.26 mg·L-1增加到5.94 mg·L-1,这也证明了还原脱卤过程可以降低出水的急性毒性。因此,UV/SO32-过程可以通过对水中有机卤代物的还原脱卤降低出水中的AOX,降低废水急性毒性和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4.
针对染料废水生物处理效率低、容易经氧化处理生成可吸附有机卤素(AOX)使得出水毒性升高等问题,采用臭氧(催化)氧化工艺处理难降解染料废水生物处理出水,考察工艺对染料废水的处理效能,并通过蛋白核小球藻和青海弧菌Q67评估不同工艺出水生物毒性。结果发现,MnOx-GAC/O3/H2O2工艺对总有机碳(TOC)去除效果最佳,去除率可达67.6%,较O3工艺提高了39.8%;向O3和O3/H2O2体系加入MnOx-GAC不利于去除卤代有机物,而向O3和MnOx-GAC/O3体系加入H2O2能增强对卤代有机物去除效果。通过对物质定性分析,发现MnOx-GAC/O3和MnOx-GAC/O3/H2O2工艺对O3体系难以去除的类蛋白物质和小分子代谢产物具有更好的去除效果。尤其以MnOx-GAC/O3/H2O2工艺去除效果最佳,能够去除大部分卤代芳香族化合物,同时有效减少卤代副产物的生成。对自由基进行定量分析,发现添加MnOx-GAC或H2O2均可以增加体系中·OH含量,进而增强氧化能力。此外,添加MnOx-GAC可以提高O-2·自由基含量,但添加H2O2会降低O-2·自由基含量。出水生物毒性分析结果显示只有O3/H2O2和MnOx-GAC/O3/H2O2工艺出水对蛋白核小球藻和青海弧菌Q67生物毒性有所降低。因此,综合考虑污染物去除效果和出水生物毒性变化,MnOx-GAC/O3/H2O2工艺处理染料废水效能最高,并且能够有效降低出水生物毒性,为难降解染料废水的减毒处理提供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维生素和酮苷生产废水中难降解污染物的溯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维生素和酮苷生产过程中各生产工段排水的生物降解特性,评价了各生产工段对生产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贡献率,追溯了可能的难降解特征污染物。结果表明,维生素生产废水中的难降解物质主要来自W1-1、W1-3、W1-5和W1-6生产工段,甲醛、丁烯酮、醛酮聚合物和吡啶可能是导致生产废水难降解的重要原因;酮苷生产废水中的难降解物质主要来自W2-1、W2-3和W2-7生产工段,氯代有机溶剂和苯环类物质可能是导致生产废水难降解的重要原因。建议根据具体生产工段排水的水质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物化处理,提高废水可生化性。  相似文献   
6.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膜生物反应器及其组合工艺能实现水源水中微污染物的有效去除,是一种新型高效水处理工艺.总结了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研究与应用现状、污染物去除效果和机制;在分析膜污染机制基础上归纳了膜污染控制和污染膜清洗方式,展望了膜生物反应器在给水领域应用需克服解决的技术难点.  相似文献   
7.
采用两种不同运行模式的间歇曝气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IASBR)处理农村废水,反应器连续稳定运行235d,考察了5个工况下,缺氧/好氧循环次数、进水碳氮比(C/N,质量比)、水力停留时间(HRT)等对总有机碳(TOC)、氨氮、TN、TP去除效果的影响。在进水C/N低时,缺氧/好氧循环次数为4的1#IASBR的脱氮效率及稳定性明显比缺氧/好氧循环次数为2的2#IASBR高,而脱碳和除磷效果无显著差异。氨氮去除方面,在进水C/N较低的工况1(C/N平均为2.3)、工况2(C/N平均为2.2)和工况4(C/N平均为2.0)下,1#IASBR的出水氨氮质量浓度明显比2#IASBR更低,而在进水C/N相对较高时两者无显著差异。TN去除与氨氮去除有类似规律。构建以进水TOC、氨氮、TN、TP、C/N和HRT、缺氧/好氧循环次数为输入的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P-ANN)模型,对TOC、氨氮、TN、TP的去除率进行模拟预测,结果显示以上4个输出参数在训练组中的预测结果和实际检测结果之间绝对平均误差分别为2.65%、5.27%、3.56%、34.56%,在测试组中的预测结果和实际检测结果之间绝对平均误差分别为2.74%、3.40%、5.13%、28.32%。  相似文献   
8.
印染污泥热值高,焚烧热电联产具有积极的减碳效应。但因行业特点,印染污泥含氯高,对锅炉安全运行和烟气超低排放带来新的技术难题。定量揭示印染污泥焚烧过程氯元素的组成及迁移代谢特征,并开展精细化氯物质流管理,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依托2 500 t∙d−1印染污泥干化焚烧热电联产典型工程案例,建立基于最小工艺单元的氯元素物质流分析模型,通过实测和在线监测,重点分析干化、焚烧、除尘、脱酸等主要工艺环节,刻画全流程氯元素迁移代谢图景,识别氯物质流管理关键节点。研究发现:1) 案例工程入炉印染污泥单位热值氯含量为1.4~2.4 mg∙kcal−1 (低位热值,以氯计) ,为燃煤电厂入炉煤单位热值氯含量平均值的14.6倍;2) 原烟气氯化氢浓度为170~250 mg∙Nm−3,是燃煤电厂的2~5倍;3) 采用双塔双循环湿法脱酸烟气净化工艺,可将原烟气氯化氢浓度降至5 mg∙Nm−3以下,实现烟气超低排放。研究建议:一是加强入炉污泥氯含量监测,当印染污泥氯含量大于3 700 mg∙kg−1时,可通过掺加市政污泥,调控入炉端氯含量,保证锅炉安全运行;二是加强烟气脱硫脱酸系统氯离子含量检测,宜控制浆液氯离子浓度在20 000 mg∙L−1以下。可对相关污泥焚烧资源化工程应用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9.
时尚产业尤其是制鞋业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中扮演重要角色。领先鞋类企业已制定碳中和目标,并高度重视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对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促进作用。然而,鞋类产品结构复杂、原料多样,使得鞋类产品碳足迹量化面临多重挑战。本文系统分析了中国产品碳足迹相关政策,剖析制鞋业产业链现状,阐述鞋类产品碳足迹研究的重要性,通过分析鞋类产品碳足迹国内外研究现状,识别鞋类产品碳足迹量化面临的挑战。结果表明:现有18篇文献中鞋类产品碳足迹透明度和可比性不足,量化方法各异,仅7篇量化了全生命周期碳足迹,3篇开展了不确定性分析,难以有效支持鞋类产品碳足迹体系建设,其难点在于缺少统一规范的鞋类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高精度的活动数据和高度匹配的排放因子。鞋类产品产量约为世界人口的3倍,作为全球最大的鞋类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在此领域的进展对实现国家“双碳”目标意义重大。鉴于此,我国需要建立统一规范的鞋类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识别高碳排放环节以及优化生态设计、固废再生利用和处理处置、供应链减碳和消费者引导等减碳策略,推动制鞋业减排和可持续发展,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采用接触氧化-水解酸化-缺氧-MBR工艺处理鲁奇炉煤制气废水,研究了水力停留时间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以及各工艺单元的作用特征。结果表明,进水COD和NH3-N分别为2 861~2 953 mg·L-1和79~94 mg·L-1时,出水COD和NH3-N可降至181~235 mg·L-1和4~6 mg·L-1。水力停留时间延长,COD和NH3-N去除率上升,但升幅不大。水解酸化出水B/C为0.285,大于其进水B/C 0.247,水解酸化起到了改善废水可生化性的作用。采用GC-MS对系统进水和各工艺单元出水进行物质组分分析,结果显示系统进水含有大量酚类化合物和少量酯类化合物。随着废水流经各工艺单元,有机污染物逐渐被分解,检出的化合物逐渐减少,系统出水无酚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