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5篇 |
免费 | 46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2篇 |
废物处理 | 5篇 |
环保管理 | 11篇 |
综合类 | 92篇 |
基础理论 | 10篇 |
污染及防治 | 27篇 |
评价与监测 | 1篇 |
社会与环境 | 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6篇 |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2篇 |
2000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iO2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协同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微量的强氧化剂H2O2、O3引入纳米TiO2光催化体系能够极大地提高有机污染物氧化降解效率。本文通过对这一效应促进有机物降解的相关文献综述,探讨论述了协同效应产生的机理以及影响因素,并就其将来研究与实际污染物处理应用提出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冯国强;王锦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3,33(11):25-32
环境规制能否促进环境和经济双赢,这一话题一直深受学界关注。体现在微观主体上则表现为,企业能否在实现减排的同时,协同提升经营效益?通过何种机制实现减排增效?该研究借助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这一准自然实验,利用2010—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来回答上述问题。研究结果显示:①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促进企业减碳的同时,提升了经营效益,实现减排-增效的协同双赢,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②机制检验发现,除直接效应以外,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减排-增效协同效应主要通过倒逼企业提升绿色创新水平的渠道来实现,尤其是绿色发明创新,提升生产效率的机制、化解融资约束的机制对协同效应的作用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因而予以排除。③碳减排与企业增效之间的协同效果在高价位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更加明显。④对于国有企业和较大规模的企业而言,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产生的减排-增效协同效应更加明显。该研究揭示了微观主体对碳排放权交易的策略反应,鉴别了减排和增效之间的协同机制。在政策实践层面,基于实证结论,为进一步完善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提升碳排放权交易产生的环境红利与经济红利,提供政策启示。该研究认为有必要根据减排目标与碳交易市场价格综合确定碳配额总量,避免碳配额错配;不断提升碳排放交易倒逼非国有企业、中小型企业加大绿色创新投入力度的激励,释放碳排放权对民营经营主体的制度红利;加快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一体化建设,提升市场活跃度与监管效率。 相似文献
3.
4.
该文通过热重分析法研究无烟煤、褐煤和焦煤3种煤化程度不同的煤和小球藻在单独热解、两者混合热解时的热解特性,以及两者在不同掺混比情况下在热解过程中的相互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煤在单独热解时,热解失重量随煤阶的提高而降低,热解起始温度随煤阶升高而升高。(2)煤和小球藻混合热解的协同作用随着煤阶的提高而降低,低阶煤和小球藻的共热解在300~500℃内表现出明显协同作用。超出该温度区间小球藻会阻碍煤的热解,其中对焦煤的影响最严重。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工艺流程与反应机理,探讨了反应温度、废气进口组分、废气中水蒸气含量、气体流速、气溶胶等因素对降解效果的影响。分析认为:一段式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可改变低温等离子体特征及催化剂催化特性,但尚未解决尾气臭氧逃逸、副产物产生及放电稳定性等问题;两段式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可提高污染物分子降解效率并减少尾气臭氧逃逸,但未能有效利用等离子体的能量,气体中的水蒸气、粉尘及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溶胶均能影响后置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两段式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已具备工程应用条件,还需配套高效预处理单元以降低废气中水蒸气、粉尘等对催化剂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广东非珠三角机动车保有量的大量增长带来了交通尾气污染物和CO_2的高强度、集中性排放,严重影响空气质量以及碳排放治理工作。因此,迫切需要设计更加高效可行的碳减排政策来控制交通尾气污染物以及CO_2的排放。该文基于平均行驶里程法预测了非珠三角地区2015-2020年5种污染物(CO、VOCs、NO_x、PM_(2.5)和CO_2)在不采取专门控制措施情景下的排放量,并根据现有经济、技术和政策规划设计了5种减排情景,计算不同减排情景下的减排量,定量分析了不同减排情景对多污染物的协同控制效应及其成本效益。研究表明:(1)在不采取专门的控制措施下,2015-2020年污染物排放量持续增长,2020年CO_2排放量将达到5 488.6×10~4t,相比2014年增长了141%;(2)在各类减排情景下,污染物排放量呈现不同程度的削减(VOC_S除外),其中,2020年提高燃油品质对NO_x(削减率37%)和CO(削减率41%)的削减率最高;(3)提高排放标准对CO_2和PM_(2.5)的协同控制效应最好,公交优先对CO_2和NO_x的协同控制效应最好;(4)综合考虑对各污染物的减排效果,提高排放标准成本效益最优,对空气污染物和CO_2的平均减排率为29%,平均单位成本为0.13元/g。研究显示,由于低费效比及其对多污染物的协同控制效应好,提高排放标准在研究中是最优的污染物减排措施。 相似文献
7.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环境领域。简要介绍了该技术的功能特点,并从大气、水、土壤、噪声四个方面探讨了GIS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GIS是研究环境子系统协同效应的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8.
用离子交换法制备Co-ZSM-5催化剂,考察了有氧条件下,在甲烷选择还原NO的反应中,高压脉冲等离子体的加入对Co-ZSM-5活性的影响。发现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高压脉冲等离子体与Co-ZSM-5之间存在协同效应。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高压脉冲等离子体活化CH4催化还原净化NO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9.
土壤-植物系统中磷和砷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砷元素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施磷已成为植物修复砷污染土壤过程中必要强化措施之一。土壤-植物系统中磷和砷的相互作用关系是非常复杂的,研究表明:磷和砷在土壤中往往是共生的,但又存在竞争吸附关系;磷和砷在不同植物中的相互作用关系主要有拮抗效应和协同效应;有必要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对磷和砷表达基理进行深入研究,获得对砷具有超积累能力的植株。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