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63篇 |
免费 | 1665篇 |
国内免费 | 8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939篇 |
废物处理 | 88篇 |
环保管理 | 340篇 |
综合类 | 3183篇 |
基础理论 | 967篇 |
污染及防治 | 301篇 |
评价与监测 | 289篇 |
社会与环境 | 161篇 |
灾害及防治 | 24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33篇 |
2024年 | 232篇 |
2023年 | 280篇 |
2022年 | 314篇 |
2021年 | 284篇 |
2020年 | 299篇 |
2019年 | 266篇 |
2018年 | 206篇 |
2017年 | 228篇 |
2016年 | 286篇 |
2015年 | 272篇 |
2014年 | 406篇 |
2013年 | 223篇 |
2012年 | 294篇 |
2011年 | 306篇 |
2010年 | 260篇 |
2009年 | 273篇 |
2008年 | 350篇 |
2007年 | 293篇 |
2006年 | 258篇 |
2005年 | 186篇 |
2004年 | 125篇 |
2003年 | 109篇 |
2002年 | 80篇 |
2001年 | 74篇 |
2000年 | 62篇 |
1999年 | 55篇 |
1998年 | 50篇 |
1997年 | 49篇 |
1996年 | 50篇 |
1995年 | 38篇 |
1994年 | 40篇 |
1993年 | 25篇 |
1992年 | 27篇 |
1991年 | 30篇 |
1990年 | 21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接纳包头市区工业和生活污水的四条主要河流水体和底质中九种多环芳烃进行了监测,并追踪调查了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的排放归宿黄河。根据监测和调查结果给出了该类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分布、含量、影响、迁移转化规律和治理对策,并着重研究了PAHs在饮用水源黄河中的存在形式和去除办法。填补了本市水环境污染调查的一项空白。 相似文献
3.
一条公路可以吸引人们的视觉,也可为人熟视无睹.这取决于公路在周围风景中的实际布局及详细设计、绿化和维修保养的程度.一条精心设计的公路应与周围环境和谐一致,应该利用地形和景色,包括一些当地最好的代表植物.在一些情况中,凭其自己的质量就可能成为一个旅游观赏点.即使在现有的公路沿线上,仔细地注意风景布置,可以改变公路的外观以及公路使用者和周围社区对其感觉的方式.连贯、理解.等级和和谐是公路景观设计中常常使用的概念.好的景观布置不必一定很贵,应考虑保养.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叙述污染防治措施多方案比选的含义及目的的基础上,主要讨论了环境评价中污染防治措施多方案比选的方法、多方案比选与专题设置的关系等,并提出了用价值工程理论中比较价值的概念分析比较污染防治措施经济合理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加速溶剂萃取-固相萃取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玉米作物中多环芳烃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加速溶剂萃取-固相萃取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玉米作物中15种多环芳烃的方法,优化了试验条件.方法线性关系良好,15种多环芳烃的检出限在0.003 8~0.079μg/kg之间,空白加标试验的相对标准偏差在3.9%~11.7%之间,基质加标回收率在69.3%~115.3%之间.实际样品的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6.
田冉冉;张辉;闫小丽;陈涛;许文哲;张彦博;肖瑶;王巍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25,(3):5-12
为克服堤防决口模拟中静态或单一灾害演化、多因素动态交互影响缺失以及灾害演化、应急决策响应与救援力量调度综合模拟等方面的不足,提出1种基于流固耦合模型和多智能体系统的堤防决口救援联动仿真框架。该框架采用浅水方程模型模拟决口洪水动态漫延过程,耦合泥沙悬浮搬运模型定量解析水流对堤坝的侵蚀与沉积机制,同时引入多智能体系统构建“灾害演化—救援调度—应急决策”动态交互模型,实现多因素耦合下的应急决策推演,并以2024年洞庭湖团洲垸堤防决口事件为案例进行实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框架能够有效模拟决口扩展及救援过程,预测灾害演化趋势,生成救援处置建议,可为堤防决口应急响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氯代多环芳烃(chlorinate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Cl-PAHs)是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的一种衍生物,广泛存在于各种环境介质中. 一些Cl-PAHs显示出与二噁英相似的毒性特性,甚至更高的毒性当量(TEQs). 了解Cl-PAHs的来源和形成机制对于控制其排放和降低人类暴露于这些有机污染物的风险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关于Cl-PAHs的来源、形成机制和环境特征仍缺乏全面的了解. 该综述旨在总结Cl-PAHs在水环境中的污染现状与来源、毒性、光化学形成机理以及PAHs光致氯代影响因素,并对今后的PAHs光致氯代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进而为该类化合物的环境污染及生态风险评估提供相应参考. 相似文献
8.
9.
建立了描述挥发性有机物在大气、水、土壤和底泥等环境中动态分布的多相传质模型,并用于分析长江流域江苏段及太湖水系区域内三氟乙酸(TFA)在各环境相中的分布. 采集实测数据约300个,比较实测值与模拟值,对模型的可靠行进行验证. 建立了检测环境中微量TFA前处理及方法. 结果表明:多相传质模型能够正确描述研究区域内环境中的TFA分布. 在给定排放量变化规律的前提下,预测未来10年内研究区域环境水体中ρ(TFA)将接近100 ng/L,接近现阶段欧美发达国家主要水体中的ρ(TFA).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