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146篇 |
免费 | 4529篇 |
国内免费 | 156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024篇 |
废物处理 | 973篇 |
环保管理 | 1377篇 |
综合类 | 8926篇 |
基础理论 | 3207篇 |
环境理论 | 2篇 |
污染及防治 | 5951篇 |
评价与监测 | 583篇 |
社会与环境 | 539篇 |
灾害及防治 | 66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3篇 |
2024年 | 158篇 |
2023年 | 416篇 |
2022年 | 822篇 |
2021年 | 630篇 |
2020年 | 512篇 |
2019年 | 517篇 |
2018年 | 584篇 |
2017年 | 752篇 |
2016年 | 949篇 |
2015年 | 1137篇 |
2014年 | 1253篇 |
2013年 | 1683篇 |
2012年 | 1347篇 |
2011年 | 1414篇 |
2010年 | 1038篇 |
2009年 | 1024篇 |
2008年 | 1079篇 |
2007年 | 991篇 |
2006年 | 875篇 |
2005年 | 634篇 |
2004年 | 438篇 |
2003年 | 570篇 |
2002年 | 502篇 |
2001年 | 441篇 |
2000年 | 468篇 |
1999年 | 494篇 |
1998年 | 436篇 |
1997年 | 360篇 |
1996年 | 344篇 |
1995年 | 293篇 |
1994年 | 246篇 |
1993年 | 197篇 |
1992年 | 155篇 |
1991年 | 98篇 |
1990年 | 73篇 |
1989年 | 63篇 |
1988年 | 66篇 |
1987年 | 48篇 |
1986年 | 37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15篇 |
1983年 | 18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12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3篇 |
1976年 | 2篇 |
1975年 | 4篇 |
197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对目前在线监测仪器无法监测Al、Si标识组分可能增加源解析结果不确定性的问题,基于正交矩阵因子分解法模型和实测源成分谱反演Al、Si受体数据,提出缺失组分反演-嵌套PMF算法.设置周期性和非周期性模拟实验,利用PMF模型对缺失Al、Si受体数据、含反演Al、Si受体数据和含Al、Si受体数据分别进行源解析评估,并将源解析结果与真实值进行对比分析,验证缺失组分反演-嵌套PMF算法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周期性扰动模拟实验,缺失Al、Si对解析土壤源、机动车、燃煤源有较大的影响,反演Al、Si能优化源解析结果,降低源解析结果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2.
应用激光粒度粒形分析仪、灰熔融性测定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和XRD等仪器手段对国内2种垃圾焚烧飞灰的密度、颗粒特性、熔点、成分和晶相结构等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发现,2种灰样颗粒直径的数量积分分布非常接近,其中基本没有超过40 μm的颗粒。由于垃圾焚烧飞灰在化学成分上存在的差异导致了其熔点有很大的不同。此外,XRD结果显示不同来源的飞灰其晶相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别,这可能与垃圾的来源和焚烧工艺以及烟气处理方法有关。实验结果为飞灰无害化低温烧结工艺的选择和运行参数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青岛地区边界层特征及酸雨成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青岛地区边界层风场与温度场垂直分布很特殊,在1500m高度以下风场,近地面层风速较小,300-400m高度风速较大,500m以上风速减小,1000m以上又逐渐增大。温度层结早晚稳定,午后200m以下不稳定,混合层不高,一般在400m左右,有时可达700m,低空经常出现多层逆温。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并经常受江淮气旋和黄淮气旋影响,气旋经过青岛地区时,流场经常出现上、下辐合气流。引入平直和上、下切变两种气流,应用平流扩散方程,对青岛地区连续点源所排放的污染物作模式计算,结果表明,在单一平直气流时,污染物传输较远,但浓度轴线也在一定距离上与地面相交。尤其是在雨天,污染物只在局地散布,浓度较大。当风向出现上、下层切变时,污染物传输范围受限制,这些污染物质在雨天经过化学变化即在近距离形成酸雨。 相似文献
4.
The removal of hydrogen sulfide in solution by ferric and alum water treatment residual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is work investigat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s of hydrogen sulfide adsorption by ferric and alum water treatment residuals (FARs) in solu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FARs had a high hydrogen sulfide adsorption capacity. pH 7 rather than higher pH (e.g. pH 8-10) was favorable for hydrogen sulfide removal. The Yan model fitted the breakthrough curves better than the Thomas model under varied pH values and concentrations. The Brunauer-Emmett-Teller surface area and the total pore volume of the FARs decreased after the adsorption of hydrogen sulfide. In particular, the volume of pores with a radius of 3-5 nm decreased, while the volume of pores with a radius of 2 nm increased. Therefore, it was inferred that new adsorption sites were generated during the adsorption process. The pH of the FARs increased greatly after adsorption. Moreover,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elemental sulfur was present in the FARs, while the derivative thermal gravimetry curves indicated the presence of sulfuric acid and sulfurous acid.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both oxidization and ligand exchange contribute to the removal of hydrogen sulfide by FARs. Under anaerobic conditions, the maximum amount of hydrogen sulfide released was approximately 0.026 mg g(-1), which was less than 0.19% of the total amount adsorbed by the FARs. The hydrogen sulfide that was released may be re-adsorbed by the FARs and transformed into more stable mineral forms. Therefore, FARs are an excellent adsorbent for hydrogen sulfide. 相似文献
5.
在湖南省株洲市工业区的下风向布点,同时测定大气中SO2的浓度、TSP和<0.25μm细粒子中SO2-4的浓度.结果表明,大气中SO2浓度随着离污染源距离的增加迅速下降,和SO2相比,颗粒物中SO2-4浓度随距离的增加而降低的程度要慢得多.同步测定的SO2浓度和细粒子SO2-4浓度有显著的相关关系.根据风向、风速和新产生的细粒子中的SO2-4浓度及大气中SO2的浓度计算了株洲教育学院处SO2的转化速率,春季湿度大,SO2转化速率也大,为4.8%/h,秋季湿度小,SO2的转化速率变低,为1.5%/h.春季中路铺SO2转化速率为3.1%/h. 相似文献
6.
7.
8.
采用悬挂链曝气式接触氧化工艺在3个时段内处理城市河道污水,通过采用磷脂法、TTC-脱氢酶活性法和MPN法研究载体表面生物膜特性,来验证装置的水质净化效果。结果表明,进水水质变化幅度较大的时段1内,水质对缺氧区和好氧区内生物膜量及活性有很大冲击,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影响不大,COD、NH+4-N、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75.9%、80.8%、64.6%和78.3%;进水水质稳定的时段2内,缺氧区和好氧区内生物膜量和活性要高于其他时段,COD、NH+4-N、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77.0%、80.6%、69.4%和55.3%;低温运行的时段3内,缺氧区和好氧区内生物膜量和活性都低于其他时段,水质净化效果明显下降,COD、NH+4-N、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1.1%、68.5%、48.9%和46.6%。 相似文献
9.
10.
危险废物分类、识别、监控一体化管理技术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运用环境统计信息系统(ESIS),建立黑龙江省典型危险废物的数据库系统,使其具备系统、完善的查询与追踪功能;提出危险废物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和毒性方面定量化的定义,建立基于危险废物成分分析基础上的分类体系,使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开发危险废物在线识别技术,促进对危险废物进行监管及预警的时效性和有效性;运用GPS、GSM、GPRS、GIS、计算机网络通信和数据处理等监控技术,实施对危险废物运输车辆的远程在线监控;提出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分离、运输、处理、处置、回收利用过程中的管理法律、法规,促进危险废物全过程管理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