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2.
为了加强对航天器AIT未遂事件的管理及数据采集、分析,确保航天器AIT作业安全,结合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安全管理工作实际,从加强航天器AIT未遂事件管理入手,利用EXCEL服务器,设计了未遂事件管理模式及管理流程,建立了未遂事件管理系统及数据库,实现了未遂事件的“上报-信息录入-数据分析-整改验证”流程的有效闭环;同时,基于研究所2014—2016年未遂事件统计数据,进行了多维度解析和定性分析,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未遂事件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定量分析,为加强安全管理、持续改进安全管理体系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以往无线传感器网络环境可靠性测试方法,只能针对单一网络传输情景的可靠性进行测试,测试效果差。提出具备多网络传输情景可靠性测试方法,在分析面向航天器的无线传感器网络ZigBee协议的分层结构以及TIZ-Stack协议栈架构的基础上,从前向纠错机制、多径传输机制、网络编码机制三种网络传输情景角度,获取无线传感器网络环境的可靠度与冗余度,依据二者测试网络环境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在误码率为1时,该方法测试三种机制下网络环境可靠度与冗余度平均值分别为0.71与10.8;在仿真时间为1 000 s时,测试三种机制下数据传输延时结果平均仅为742 ms,说明该方法可有效测试无线传感器网络环境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5.
航天器及其使用的材料在轨服役期间要经受真空、热循环、辐照、原子氧及碎片等空间环境的作用,航天器材料的空间环境适应性是其区别于其它材料的一项重要质量特性,评价其适应性是航天器材料质量保证工作的重要内容。推进评价技术的发展,实现航天器材料质量,可以保证各个环节中对材料空间环境适应性的有效分析、评估与控制,是促进航天器可靠性提升所面临的一项重大问题。针对原材料选用、认定、复验等环节中的应用需求,分析了空间环境适应性评价技术目前存在的差距,并对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陈文瑛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5,25(3)
为解决传统安全性定量分析方法不能描述航天器总装这一复杂人-机-环系统的失效数据波动性和非严格逻辑关系的问题,结合生产实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找出影响总装事故的风险因素,即导致事故的事件发生可能性、输入事件对输出事件的影响程度等。在验证调查数据的有效性之后,应用基于模糊数的模糊因果图(FCD),计算某航天器与支架车连接作业的事故风险可能性。提出原因事件重要度的计算方法。通过计算发现,人员注意力和发动机保护罩作用是导致发动机损伤的关键事件。与模糊事故树(FFT)、贝叶斯网络(BN)重要度计算结果对比表明,模糊重要度计算结果能反映事故发生可能性对原因事件发生可能性值的增减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